發展農業産業不僅要生産出好的農産品,又要有銷路、樹品牌、可持續。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浦鎮橙滿園社群,正是這樣一個有品質保障和品牌口碑的水果産業基地。
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優良地理環境,為橙滿園社群的産業發展提供了優厚的條件。從種植果樹以來,橙滿園已經成為有名的水果村。時值柑橘豐收,橙滿園社群碩果累累,果園中穿梭着前來采摘果實、體驗生态農旅的遊客,果園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我們從四川過來,這裡隔四川就隔了一條河,我們每年都開車來采摘這裡的橙子。這裡的橙子味道很好,家人都喜歡吃。”四川來的張蘭女士一邊采摘着橙子一邊說。
自橙滿園社群柑橘産業形成規模以來,周邊的遊客總是慕名而來,紛紛來品嘗、采摘。金燦燦的水果挂滿了枝頭,空氣中散發着誘人的香甜。采摘一個柑橘,剝皮後的果肉更是清香,咬一口,柔嫩的果肉中蘊滿了酸甜的果汁,味美汁甜,十分美味。
“原來的老路不好走,現在路修通了,我們來摘橙子友善多了。路不颠簸了帶着老人和孩子一起來,體驗豐收和采摘的快樂。”雲南昭通的遊客常前說到。
79歲的趙連全是橙滿園村的一民種植戶,在忙碌的果園中,趙連全一會兒摘橙子、一會兒幫遊客扛袋子,靈活的身姿完全不像一個年邁的老人。幫遊客稱完橙子,趙連全從包裡掏出一個“二維碼”,“滴——!”的一聲,一袋袋果子變成了數字裝進了趙連全的賬戶。
趙連全的兒子趙朝發在一旁為“手機裡”的客戶采摘柑橘,“網上有很多客戶都來買我們家的水果,每天都要發一兩百斤水果出去。”原來,趙連全每天都會在網上收到訂單,為客戶現摘好柑橘之後,趙連全用貨車将柑橘載到赤水河對岸的集散中心進行分裝發貨。今早,趙朝發已經為山東的網友寄出80斤柑橘。
趙連全一家種植了1200棵果樹,由家中四個人管護。其中有柑橘類、桃子、李子等,確定一年四季有果子采摘。“過去,我們賣果子要靠人背上集市去賣,或者等水果商販上門來收,但是弊端是,家不住在路邊的,水果商販找不上門來。”趙連全說。
“現在,路修好了,來玩的人就多了,來果園采摘的人變多了,都不需要我們去集市上賣。”通村路的修建,讓條條大路延伸進每一家果園,趙連全家的小洋樓外,可以看到遊客直接将車開到家門口。
除了等待遊客上門采摘,趙朝發還拓展了“新路”,将水果搬到網上賣。在趙朝發的手機裡,名為“四季果園”的賬号已經擁有一萬多名來自各地的粉絲。翻開交易記錄,一條條好評跳入眼簾。
“赤水河是一條神奇的河,赤水河畔種植出來的這個柑橘的味道很好,喝美酒河水長大的就是不一樣!”一名網友評論到。
無疑,打開網絡這條路,讓甜果出山多了一條通途。趙連全忍不住感歎道:“過去我們連電話都用不上,現在竟然可以通過網絡将自家農産品賣到全國各地,時代變好了,我們這些農民的生活也更先進了。”網絡的發展讓79歲的趙連全也受益了,靠一張二維碼,解決了找零等麻煩。
随着公路修通,網絡市場打開。趙家的水果每年都能賣個精光,趙朝發看準時機,試建農家樂,試養林下雞,力造一個農旅休閑好去處。
趙朝發展示;遊客在網上,可以通過電話、微信、抖音等預定民宿和點菜。農閑時節,趙朝發便到處旅遊、學習,積累更多經驗以用來打造自己的農旅休閑山莊。
確定銷路才能産業興盛,交通通暢了道路,網絡拓寬了市場,趙連全一家的水果走山走水,走到各地的顧客手上。今後,能否再将産業做大做好?趙連全的答案信心滿滿。(圖/文 陳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