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遊大雲山

寫在前面:

大雲山是南嶽七十二峰之一,雖已納入省級風景區規劃之内,但仍是未經任何雕琢的處女之地,原始風光迷人。本文作者周文榮先生一直緻力于大雲山文化的發掘。本文着重介紹了大雲山的主要景點及遊覽路線,如有感興趣的朋友請留言。

親愛的朋友們,大雲山美麗的自然景觀、神秘的傳說,您看過、聽過多少?在此我想把我的所見所聞告訴每一位想到大雲山遊玩的朋友。

在大山的家族裡,大雲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在中國地圖上,大雲山不過蒼綠一滴。然而,千百年來,大雲山憑借其壯美的雄姿,成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

大雲山,位于衡陽、祁陽和邵陽“三陽”交界之地,海拔1020米,屬邵東境内第一高峰。山上峰巒拔萃,形體各殊,地形逶迤,怪石嶙峋;山腰清泉瀑布,飛流如玉;山野奇花異草,賞心悅目;山腳翠竹欲滴,美不勝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大雲山裝點得格外多嬌。

行走在童話般靜谧、神奇的大雲山,心醉神迷。走過一層層梯田,沿溪行,穿竹林,攀石梯,攀爬數千步,踏上一塊平整的青石,擡頭一望,石坡長滿綠苔,形似猩猩,突入眼簾;下有小瀑布,高二丈許,瀑布下有小池,池水清澈見底。跨過小溪,行數十步,山有小口,幾棵野生荔枝樹,似衛兵把守,便到了一線天。從口入,石壁爬滿綠藤,蔭天蔽日。一線天内,寬窄不一,寬處1米有餘,窄處隻容一人側身爬行,高數丈,長百餘米,泉水從源頭石縫噴薄而出,石上清流,猶如悟空的水簾洞。爬出瘦身口,擡頭張望,山脊上,石龜出海、龜兔賽跑,活靈活現。

在一線天的對面,石坡腳下,天生幾個貓耳洞,洞内可容二十餘人。一字排開,沿着石梯往上爬,山坡的另一面,有高二丈、寬一丈的石壁,遠觀之,如同石牆。攀上小一天線,千年古滕,似南蛇纏住雜樹,張滿石壁,原始的野生枸杞樹、櫻花樹、楠木,古松,經百年風霜雨雪,彎腰迎客。穿過小竹林,可見六仙殿後,許多奇形怪狀的大石矗立山中。其中一座大石,裸露高聳山腰,有身有頸,頭戴官帽。當地人傳說,這是王夫之隐居大雲山,著書立說的化身。

登上鴨婆石,觸摸着它的肌膚,接吻、拍照留念。可惜的是還有一隻石鴨被人為地“飛下”了山腳,再也聽不到它的“嗄、嗄、嗄”的叫聲。立穩腳跟,俯看山腰,人造百花園,春賞海棠、櫻花、廣玉蘭;夏賞牡丹、茉莉花;秋賞桂花、菊花;冬賞梅花、茶花;還有各種不知名的草花,象星星,點綴在綠的海洋裡。

六仙殿前的水塘,共長天一色,美輪美奂。傳說,六仙殿因曹國舅、鐵拐李、呂洞賓等六位仙人下過棋而修建命名,至今還留下棋盤石在大殿的右邊路旁。有書記載:申泰芝遊大雲山,見此風景秀麗,六仙殿後清泉甘甜,住此煉丹成仙。殿後泉水,據說能醫治百病,遠近聞名,前來燒香拜佛之人,經常帶壺裝水。六仙殿左邊有一塊大坪,據說清朝末年金石村的劉大鵬在此苦練輕功之場,劉大鵬能飛檐走壁,力大無比,輔佐賀金聲舉兵反洋,清勅封武德騎尉,冊名武林,賞授五品蘭翎郎,補江西把總,贈陸軍中将,诰封邵陽人傑。

沿着雜樹蔭蔽的小道走向山頂,《西遊記》的神話故事躍然眼前:石猴出世、二郎神斧、定海神針,蓮花洞、天池、錫皇殿、烏龜洞、群獅會和南天門等等。一塊石頭,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讓你聽後,回味無窮。山的頂峰,名曰雞冠峰,是觀日出,瞭望衡、邵、祁不同地區的景觀的勝地。在此,可扯塊白雲來擦汗,領略到頭頂烈日,身卻覺得十分寒冷的氣候奇觀。每至天氣變幻,可以看到雲霧缭繞,群山如魚翔淺底,飄飄欲仙;深冬之際,到處是白茫茫的,樹上、草上挂滿長長的冰棒,是欣賞霧凇和雪景奇觀的最佳地方;可以看到解放初用石頭堆圍樹幹,制作飛機航行标志的遺址;也可以觸摸到明朝時,在雞冠峰側面修建團倉寨遺址的條石;還可以品嘗到新鮮的岩石野山茶葉,這種岩石野山茶葉,相傳在明朝時是專門朝貢給皇上的。看其形,觀其色,與普通茶葉并無二樣。放進茶杯,用開水沖泡,就不同了,将杯蓋揭開,觀其形,會冒出2米餘高如煙似索的氣柱,然後形成蘑菇狀而升空;品其味,清雅而綿長,甘甜順滑;聞其氣,清香神怡;喝之,韻味十足,且回味無窮。在遠古時,傳說大雲山有三寶:“茶葉、甘草、柴胡”,是皇上貢品。

從雞冠峰往山下走,便可欣賞到綿延而寬闊的草原風光。山的東面是百年松杉,再往前走,一條茶馬古道在小坳的肩上向山下兩邊延伸。一級級寬1米有餘的光溜石闆,訴說着昔日的繁華,經曆的風風雨雨。當地人的傳說,這條路是清朝乾隆時期紅旌村的劉姓大财主捐修。當地人戲稱他叫"劉絕後",因家财萬貫,續了五房,還是沒有子嗣。其母焦急萬分,上雲山庵燒香抽簽,老和尚念念有詞:“家财萬貫無子嗣,多做善事人财旺;本來妻妾有花心,修路架橋添人丁。”母親将老和尚所述,詳細告訴兒子。“劉絕後”聽後,立即行動。花三年功夫,捐修了這條茶馬古道,供衡邵兩陽賈商過往。修路第二年,五房小妾各生一孩;兩年後,又各再生一孩。當地人見狀,紛紛将“劉絕後”戲稱為"劉踐後"。雖然是傳說,卻流傳至今,影響後來人。今有李崇明,其父是邵陽市退休幹部。1996年春,老人病重時叮囑:把我的積蓄捐給雲麓學校,把骨灰散到大雲山。李崇明遵照父親的遺囑,在其去世後,将其進行火化,喪事從簡,把骨灰散在大雲山頂;将其留下的5萬元錢積蓄全部捐給雲麓學校,并設立“李春助學獎勵基金”。2020年,李崇明還捐資近100萬修建景區公路,山頂涼亭。

從小坳沿着山脊往上爬,可賞石林自然美景,春天還可欣賞自然生長的高山映山紅。若沿着劉踐後石闆路下山,離小坳不足20米,有一小井,井水四季不斷流,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傳說是明朝團倉寨寨主所建。再拐一道彎,便見天河。天河寬1米5左右,長300餘米,高2米左右,河岸最高處5米有餘。天河三面均為天然石頭構成,兩岸雜木叢生,隐天蔽日。河道兩壁長滿綠草,每至雨天,洪水傾襲,猶如白練,飛流直下。天河坡面,有一隻天然石獅子,可惜石獅子的下巴被當地人打掉了一塊。傳說在明朝時,譚郭町一帶的農家養雞,一年到頭不生蛋,一直沒找到原因。後來,有一砍柴人路過石獅子,發現獅子頭下面全是雞蛋殼,回家将此發現告訴鄉鄰。鄉鄰們懷疑,雞不下蛋,莫非是石獅子是妖怪,将他們的雞蛋全吃了。幾位鄉鄰,結伴而至,提着鐵錘,将石獅子下巴打掉一塊。奇怪的事發生了,雞婆下蛋了。再往下行數百步,就是仙人橋了。仙人橋是由三塊全石組成,橋洞2米見方。橋丁裡面還有仙人床,橋丁的前面有仙人鼓。仙人橋的側面還有一對姊妹石和石椅。仙人橋的側面山坡樹林裡,長滿了野生猕猴桃,估計3畝有餘。秋高氣爽之時,你可以去嘗嘗野生猕猴桃酸甜的美味。站在仙人橋上,涼風吹衣,心曠神怡。春天仰望百畝映山紅,俯瞰一碧萬頃的竹海,細聽潺潺流水聲,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陶醉而忘歸途。

大雲山的神奇,千言萬語,凝聚于詩句行間:

耶姜巍峨神奇多,泉湧成溪玉帶河。

深壑幽徑迷歧路,高橫邃谷系岩阿。

參天碧樹聳雲霧,喜靜珍禽滿綠坡。

好景怡情觀不厭,流連忘返盡高歌。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神遊大雲山

作者:周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