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獲得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84歲董爺爺待患兒如同自己的孩子

獲得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84歲董爺爺待患兒如同自己的孩子

楚天都市報6月20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張璟祎)從醫61年,經他診療的患兒已經有幾代人了,84歲高齡仍舊堅守在崗位上,每周四在工作室裡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看病,他就是第四屆“中國兒科醫師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武漢兒童醫院董宗祈教授。

6月14日是董宗祈教授的專家門診,他早早的來到了診室,換上了整潔的白大褂,開始了一上午的門診。滿頭白發、面帶微笑的董主任一邊為患兒檢查,一邊耐心地告訴家長注意事項,有時更是會告訴家長們一些生活小竅門。聽到孩子親切地喊他“董爺爺”,老人慈愛地笑了,跟小朋友開心地聊着天:“糖糖要少吃點喲,不然嘴巴裡面的洞洞又會發炎的,董爺爺最喜歡乖乖的小朋友了。”“董爺爺,您頭發都白了怎麼還在上班呀,我爺爺早就退休在家了。”“因為還有很多小朋友需要董爺爺啊!”

前來就診的患兒當中半數以上都是長期在他手上就診的老病号,在他的診室裡,患兒臉上多了些笑容,家長臉上也少了那麼一絲愁容,因為他們知道有董教授在就有安全感。

“董醫生,我們從河南信陽專門過來的,可來晚了沒挂上您的号,能不能幫我加一個,過來一趟實在是不容易。”從河南專程趕過來的李先生,身上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手裡牽着4歲的孩子,急急忙忙地來到了董教授面前。像李先生這樣大老遠趕來找董教授看病的家長還真不少。由于董教授身體不好,是以醫院安排每次專家号限号30人,但面對大老遠帶孩子前來就診的家長,董教授總是不忍拒絕,專家号一加再加,加到四、五十号是常事,每周四董教授都不能按點下班,必須在接診完最後一名患兒才安心的回家。

“雖然我跟孩子們打交道了61年,但是我仍舊舍不得離開這裡,隻要孩子們需要我,我就想多為他們做些事情。”董教授說,“不少病人祖孫幾代都在我手上就診過,他們都喊我‘董爺爺’,我最喜歡小朋友這麼喊我,他們就像我的親孫子親孫女一樣。作為兒科醫生要常問自己,‘如果面前是自己的孩子,你會怎麼樣?’天涼把聽診器在手心裡捂暖和再貼到孩子胸口,量完體溫幫孩子整理好衣服……這些小小的舉動都能讓孩子的心裡暖暖的。所謂‘醫者父母心’,這句話已流傳了千百年,作為兒科醫生更應該時刻牢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