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來源:Junction News Client

"你看,這些是箭魚。拉起網,你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南通海安市的江蘇中陽集團有限公司,參觀了長江珍稀魚類養殖基地——中央河豚莊園。作為國家農業龍頭企業,江蘇中陽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朱永祥告訴路口記者,他從事水産養殖業已有40多年。素有長江三條鮮河豚、鲭魚、旗魚等一直是沿江地區食客最美味的味道。

然而,随着長江生态環境的破壞,長江魚類的種群越來越少,其中許多已經很難找到蹤迹。"早在80年代末,我就看到了鲭魚。後來,我再也沒見過它。今天,鲭魚已經功能性滅絕。就鲭魚标本而言,全國隻有3~5個鲭魚标本,其中一個位于南通海安海新區國家魚類工程技術開發中心江蘇中央集團現代漁業科技産業園。"朱永祥說。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魚類标本

作為水産養殖業的從業者,朱永祥認為他和他的團隊有義務保護長江魚類。無毒河豚是他們最早的"作品"。自古以來,民間諺語就用"死吃河豚"這個短語來比喻冒險做某事。由此可見,河豚之美與劇毒形成了千年之久的沖突。遠洋集團早在1994年就與科研機關合作,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隻"長江暗印東方蜻蜓"人工複制。從河豚的内源性遺傳學、性腺發育和水環境外源、餌料等方面開展藥物防治研究。2001年1月,經國家疾病控制控制中心檢測,中國江豚作為"無毒",宣告了世界上第一條無毒河豚的誕生。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進入長江珍稀魚類養殖中心的養殖溫室,記者看到研究命名為長江黑印東方江豚,在水中遊來遊去,養殖池一側的智能餌料喂食裝置,按時定量投喂。同時,智能裝置為魚群不間斷供氧,螢幕實時顯示水溫室溫度,以及專用的育苗孵化桶。

在養殖溫室池塘的另一邊,記者看到一條銀狀的刀魚在這裡遊動,這是在自然界中還沒有見過的一幕。江蘇省刀魚養殖,主要有中央集團、揚中江雲兩個。中央集團與江蘇省淡水中心開展了刀魚專項組合作,刀魚人工馴化耗時6~8年。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本世紀初,我們覺得刀魚瀕臨滅絕,我們也研究了長江箭魚的繁殖和馴化。刀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從水中去死。為此,我們一直在研究,也曾一度懷疑人工養殖刀魚能否繼續做下去。最後,我們堅持了下來,取得了成功。"朱永祥說。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據了解,全人工育種刀魚技術的創造與應用是遠洋集團國家科技獎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這一成果曾獲得2015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現在,科技人員也已經攻克了長江刀魚仿河和海運生态養殖技術。隻有保持江海洄遊的生物特性,才能有效促進箭魚在人工養殖下的豐滿和性腺的發育。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此外,中華鲱魚、鲱魚、松江鲭魚等也曾人工養殖。在采訪中,朱永祥表示,長江大部分珍稀魚類種群都得以保留,實作了人工養殖。養殖技術已經成熟,産量一直在增加。每年,魚苗也會按時、按量投放到長江中,進行增殖和放行。

他承認,長江10年禁捕是國家宏觀戰略,對水産養殖業有利。因為長江保護好後,生态環境會越來越好。同樣通過10年的保護,在長江珍稀魚類養殖已經給予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古今融合,呈現出一種不一樣的"長江之美"。"顧雲新聲長江"欄目是"長江保護與綠色共生"行動計劃系列活動之一,每周推出一次。

"長江大保護綠色增長"行動計劃由江蘇省生态環境廳、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共青團江蘇省委、省婦聯、新華社傳媒集團等共同發起,于2019年6月5日正式啟動。此次主題活動以孩子的成長為視角,《長江大保護信使》将持續12年不斷錄制紀錄片,這反映了長江生态環境品質的改善過程。

規劃 任松宇天梅

協調凝聚糖

文字 李爽

視訊:王瑞峰

制圖 楊曉軒 陶偉

通訊員 康創光

長江古韻的珍稀魚類養殖基地就在江蘇的這一地區

編輯:王偉

本文來自Junction News用戶端,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