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牦牛新蚜蟲病

牦牛新蚜蟲病的病原體是小牛的新蚜蟲,它原産于新生牦牛的小腸,引起腸炎,腹瀉,腹部窒息和腹痛等症狀。該病最常見于中國南部省份的牦牛。新生牛大量感染可緻死,對養牛業的發展危害很大。

牦牛新蚜蟲病

原因:牦牛的新蚜蟲體型較大,呈淡黃色。雌性在小腸中産卵,卵與糞便一起排洩。奶牛吞下受感染的蟲卵後,幼蟲在小腸中逸出,經過一系列過程,進入懷孕母牛的子宮,然後被吞入腸道或經肺、肝、腸内遷徙發育。小牛出生後,幼蟲在小腸中長大,25~31天後成為成蟲。成蟲可以在小腸中生活2至5個月,并不斷排洩。

牦牛新蚜蟲病

症狀:牦牛受害最嚴重的時期是出生後2周,其症狀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腸炎、腹瀉、大便,有特殊氣味。腹部腫脹,伴有腹痛症狀。病牛又弱又瘦,精神低落或煩躁不安。髋部肌肉松弛,後肢無力,站立不穩。如果腸道寄生多體積昆蟲體内,可引起腸梗阻或腸穿孔,并導緻死亡。如果幼蟲侵入肝髒,除了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外,還會損害肝組織。如果切除到肺部,它會破壞肺組織,導緻斑點出血和肺炎。臨床咳嗽、呼吸困難,口腔有特殊的酸味。一些眼結膜炎。疾病的診斷可以基于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特征。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瀉,有時混血,有特有惡臭、牛的弱、毛發粗糙等。該病主要發生在5個月内的牦牛身上。診斷需要檢測糞便中的卵子或屍體。

牦牛新蚜蟲病

預防和控制措施

1.普通驅蟲牦牛在1個月和5個月大時各驅蟲一次。常見的驅蟲藥有刺松、四乙基或六氯環己烷等。劑量為:六氯環己烷注射血清酶,2~o.4克,每天1次,連續3天;Harrelson,每公斤體重35至50毫克;使用中磷酸鹽,每公斤體重0.2克I四唑,每公斤體重10-20毫克。

2.注意事項應注意牛場的清潔,要經常清洗帶襯墊的草和糞便,并進行發酵處理。如果可以的話,将奶牛和小牛隔離,以減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