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作者:情露相逢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在楚威後的淫威下,芈月的母親向氏、養母莒姬全部被害死,芈月與黃歇被棒打鴛鴦,相愛不能相守,哪怕芈月不得不成為芈姝的媵妾,陪嫁到秦國,楚威後都不肯放過她,在路上設伏不算,還讓玳瑁想盡辦法置芈月于死地。

楚威後之是以一定要置芈月于死地,不僅是因為霸星之說,主要是因為她是一個永遠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從來不在乎他人死活的人。

作家茨威格說:命運的所有饋贈,都暗中标好了價格。你必須要以另一種方式來交換,或者償還。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楚威後作惡多端,害死了許多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最終也遭到了報應。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在劇版裡,楚威後死得比較輕松,她去世的時候,兒子芈槐依然是楚國的大王,女兒芈姝是秦國的王後,她是尊貴的母後,享盡了哀榮。然而,在原著裡,楚威後下場很凄涼。

魏冉冷笑一聲道:教她這一生狠毒殘暴,臨了卻被子孫抛棄,又得知女兒死于非命,兒子也将成刀下之鬼,也算是她的報應。

在原著裡,楚威後死的時候,兒子芈槐已經被扣在了鹹陽,女兒芈姝跟芈月争權失敗,被芈月賜死,楚威後還有一個女兒,叫做芈姮,嫁到了齊國,死在了同父異母的妹妹的手裡,楚國也被秦國滅了。楚威後失去了一切,成為了孤家寡人,被莒姬的養子芈戎活活氣死。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她不是一個合格的王後,更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更可悲的是,她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女兒芈姝,讓其有樣學樣,跟她一樣走向了絕路。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h1>

在原著裡,芈月從頭到尾都沒真心把芈姝當作姐姐看待,她之是以對芈姝有求必應,百般順從,隻是因為芈姝是楚威後的掌上明珠,可以保住她跟弟弟的命。

芈月無法把芈姝當姐姐看待,很正常,隻因她們之間夾雜着抹不去的血海深仇。

因為嫉妒,楚威後害慘了芈月的生母向氏,将堂堂一國之君的妃子配給了一個賤卒,被其百般折磨,生下了兒子魏冉。因為愛女去世,楚威後遷怒别人,逼死了還差一步就可以被芈戎接出宮安度晚年的莒姬。更别提芈月芈戎,作為公主公子,在楚威後的淫威下過得比下人還不如。

但凡楚威後善良一點,懂得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道理,不把别人往絕路上逼,也不至于結下深仇大恨,為自己和兒女埋下了隐患。

兔子急了也會咬人,如果你做事情太過分了,不給别人留活路,别人也會拼死反抗,照樣可以傷到你。生而為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然,報應遲早會來到。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h1>

楚威後是楚威王的王後,是楚懷王的母後,在楚國,她是身份最尊貴的女人,手握生殺大權。

身在其位當謀其政,作為楚國的國母,楚威後的任務不是跟其他妃子争風吃醋,而是管理好後宮,教育好子女,成為君王的賢内助。隻要她自己不出纰漏,有已經長大成人、擁有根基的兒子在,也沒有哪個妃嫔可以動搖她的地位。

可是,楚威後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管理後宮能力欠佳,一味地使用狠毒手段,導緻其他人面和心不和。她迫害其他妃嫔和庶子庶女,也失去了丈夫的心。

身居高位,卻沒有本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h1>

對待自己的子女,楚威後是極其溺愛的,在她的溺愛下,兒子芈槐成為了一個昏君,一個守不住祖宗江山的昏君。

就拿一點來說,鄭袖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楚威後不是不知道。在她的教唆下,芈槐幹了不少蠢事,這樣的女人根本不能留在君王的身邊。可是,楚威後雖然不喜歡鄭袖,跟她關系也不好,但從未為難過這個兒媳婦,隻因她的兒子芈槐喜歡。看在兒子的面子上,楚威後容忍了鄭袖。

芈姝跟自己的母親很像,雖然知道魏琰讓魏頤嫁給嬴蕩的目的不純,反對這門婚事,但是還是妥協于嬴蕩的喜歡。

作為嫡長子,作為太子,是要繼承江山的,如果不嚴加管教,就會昏君誤國,守不住江山。兒子守不住江山,就保不住性命。可是,這個道理楚威後不懂,一味地溺愛兒子,不嚴加管教,最終也害了自己的兒子。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h1>

對待自己的三個子女,楚威後都極其溺愛。芈姝作為幼女,更是楚威後的掌上明珠。

她溺愛芈姝,對其有求必應,不忍讓她失落,是以,她明明看芈月不順眼,擔心霸星之說,依然因為芈姝放過了芈月。她明明知道把芈姝嫁給秦王嬴驷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知道女兒承擔不起秦國王後的身份,卻成全了芈姝的愛情。她對芈姝千嬌百寵,給予了她豐富的陪嫁,卻沒有教導好芈姝如何成為一個王後,如何管理後宮,還讓她過于嬌生慣養,吃不起苦,引起了秦王的不滿。

父母愛子則為計深遠,父母疼愛女兒最重要的一個表現,那就是懂得如何富養。富養女兒不是僅僅在物質條件上盡可能提供好的,還需要在精神上給予富養,要讓女兒學會經營婚姻,樹立正确的婚姻觀。

不得不說,相比于劇版,原著裡楚威後的結局更讓人覺得解氣一些。

讀《芈月傳》,楚威後若不犯4個錯誤,也不會害了3個子女1、生而為人,不懂得善良,将别人往絕路上逼;2、身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王後和楚國的國母,她太失職了;3、教子不善,讓兒子守不住家業;4、溺愛女兒,未能教導女兒如何經營婚姻。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