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段隐匿已久的“中國女辛德勒”傳奇,她的遺言竟是“忘記我”

作者:第一讀者

當人類文明面臨巨大災難時,中國無數仁人義士挺身而出,置生死于度外,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生動實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被譽為“中國的辛德勒”“比利時的國家英雄”的錢秀玲,就是其中的典範。二戰期間,她于納粹槍口下挽救了上百名比利時人質的生命,以仁愛謙遜、獨立堅韌的品質,秉持“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的信念,完成了讓後世驚歎的英雄壯舉。中國好書獎得主、著名作家徐風,曆時十六年追尋,實地采訪擷取翔實資料,凝結成書,以長篇非虛構《忘記我》回溯一個時代的波詭雲谲和一位中國女性的傳奇人生。徐風在接受采訪時說:“寫這部作品,就是要以最大的勇氣來直面曆史真實,并且賦予文學的溫度。”

一段隐匿已久的“中國女辛德勒”傳奇,她的遺言竟是“忘記我”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裡,身在波蘭的德國人辛德勒,在二戰時幫助1100多名猶太人逃過被屠殺的劫數。同樣在二戰中,一位旅居比利時的中國女性錢秀玲,也曾有過類似的義舉。她出身宜興望族,留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實體、化學雙博士學位後隐居偏遠小村埃爾伯蒙行醫救人。1940年5月,德軍占領比利時,參加抵抗活動的青年羅傑被捕,旋即被宣判絞刑,錢秀玲偶然從報紙上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堂兄錢卓倫的這位摯友,現任德軍駐比利時軍政總督。她立刻給錢卓倫發了一封電報,同時拿着堂兄給的照片踏上了拯救之路,星夜兼程,請法肯豪森刀下留人。需要說明的是,德國軍官法肯豪森也是位反戰人士,當他接到錢卓倫的電報,見到錢秀玲,了解事實真相之後,頂住壓力救下了羅傑……自此開始,錢秀玲在二戰期間前後營救了100多位比利時人質的生命,戰後比利時政府授予她“國家英雄”勳章,一條以“錢秀玲女士之路”命名的道路儲存至今。

錢秀玲早年為何從江南水鄉遠涉重洋求學?身逢亂世如何安身?獲得魯汶大學雙博士學位為何隐居村落行醫謀生?錢氏兄妹如何聯袂德國将軍營救人質?當榮譽紛至沓來,她留給世間的遺言為什麼是“忘記我”?作家徐風曆時十六年,并遍訪當事人的後代、故舊和唯一存世的獲救人質,擷取大量未為人知的故事細節,“當衆多被遮蔽的素材抖落塵埃,陸續來到我面前的時候,我覺得,時光深處的一位老人在幫助我。”

一段隐匿已久的“中國女辛德勒”傳奇,她的遺言竟是“忘記我”

錢秀玲外孫傑羅姆,侄子錢憲和、錢憲行,侄孫錢為群、錢為強,103歲的幸存者莫瑞斯,二戰紀念館館長雷蒙、艾克興博物館原館長盧埃爾……關鍵人物的口述搭建起了人物命運和曆史時空,“追尋這個故事最大的支撐點,還是錢秀玲,她雖然去世多年,但人格魅力依然在熟悉她的人群當中,隻要說是書寫錢秀玲,他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徐風的尋訪,也意外地打開了錢秀玲救人之外的線索,特别是堂兄錢卓倫及其子女未被人知的經曆,本身就是蕩氣回腸的章節,“驚天秘密以及一些絕版資料,事先都沒有任何預兆,但說來就來了,擋也擋不住”。

那麼,是怎樣的契機讓徐風關注到錢秀玲呢?對此,徐風表示:“2002年以錢秀玲為原型的電視劇《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風靡全國,電視劇的原著作者張雅文老師到宜興來拜訪錢秀玲老家舊址,我當時任宜興電視台副台長,接待了她,并且通過她的介紹,關注到這樣一個人物。後來通過錢秀玲在宜興的親人,有幸跟遠在比利時的錢秀玲老人(時年90歲)通了一個越洋電話。記得在那次電話當中,我們談得很好,我說請她回宜興,來老家看看。她以一口不太标準的宜興話跟我說,‘年紀大了,走不動了,我非常想念家鄉,你們以後有機會到比利時來。’我當時随口就說,‘非常想來啊,到比利時要給您拍一部紀錄片。’她說,‘好呀,我在布魯塞爾等你們。’事實上呢,我爽約了,後來因為種種因素沒有能夠去比利時,在她的有生之年跟她見面。這個爽約讓我深懷愧疚,我持續關注着錢秀玲這個名字,她2008年去世,國内做了詳細的報道,沒有實作的那個願望也就成了我的一個心結。”

一段隐匿已久的“中國女辛德勒”傳奇,她的遺言竟是“忘記我”

“……驚天秘密、以及一些絕版資料,事先都沒有任何預兆。但說來就來了,擋也擋不住。”在寥寥數筆的曆史紀錄和虛構附會的傳奇戲說之外,徐風發掘出的第一手資料令人震撼。徐風坦言:“事實上,比利時留下的有關錢秀玲的資料比較少。我到布魯塞爾的第一天,到一家很大的書店去,想買一本有關錢秀玲的書,店員在電腦上幫我搜尋了很長時間,抱歉地說,比利時國内還沒有一本專門書寫錢秀玲的書。幸虧,艾克興小城的博物館還保留着她的一些資料,主要是當時報道她的一些報紙,比如說1946年首次報道錢秀玲拯救人質事件的報紙,博物館裡一共有兩張,館長非常慷慨地送了一張給我。還有就是,103歲的莫瑞斯老人的講述當中也糾正了一些外界以訛傳訛的資訊。此外,錢秀玲的孫女塔吉娅娜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我奶奶是英雄嗎?》,這部紀錄片裡有錢秀玲大段的口述,也糾正了一些外界的謬誤。另外很重要的是,關于錢秀玲堂兄錢卓倫将軍的解密,我尋訪到了他的孫子以及友人提供給我的一些文字資料,去還原錢卓倫将軍的形象,這些資料都是之前沒有披露過的,可以說是首次面世。”

一段隐匿已久的“中國女辛德勒”傳奇,她的遺言竟是“忘記我”

作為江蘇省作家協會特聘作家的徐風,目前已出版《布衣壺宗》《江南繁荒錄》等著述十七部,作品曾獲中國好書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鐘山》文學獎、《芳草》漢國文學女評委獎、《作家文摘》年度十佳非虛構好書等,還曾四次獲得江蘇省紫金山文學獎、五次獲得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作為一位有着深厚寫作功底的作家,徐風在《忘記我》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更關注的是人性的光亮。在他看來,無論戰争多麼殘酷,都無法扼殺人性,相反,在特定的環境中可以更清晰地來觀照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國界、種族、信仰的,正義和良知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财富。無論是錢秀玲的拯救,還是法肯豪森的相助,都超越了種族信仰和國際邊界,是正義、良知、慈悲的相遇碰撞開出的美麗花朵。

鮮為人知的是,書名曾幾經修改,最後才定為《忘記我》,并由譯林出版社出版上市,這是徐風多次對錢秀玲的人生軌迹和精神脈絡進行梳理之後确定的。他感慨地說:“作為個人,錢秀玲的心胸非常博大,她不願意大家盯着她過去拯救人質的那些事情,她希望大家忘了她,但是那場戰争留給人類的創傷,以及戰争中那些美好的人性,那些相濡以沫的故事,是不應該被忘記的,就是你們可以忘記我,應該忘記我,但是不要忘記那些曆史。重述錢秀玲的故事,我覺得是對超越國界、信仰、種族、文化差異的人道主義和人性光亮的重新體認。把錢秀玲的拯救故事歸為國際人道主義,當然是可以的。她的成長道路,她的美麗心靈和開闊心胸,應該是人類精神的财富之一。”

對錢秀玲有這樣的認識,其實是徐風在實地采訪和寫作中逐漸豐富起來的,“她的人格力量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支撐起來的,東方文化的浸潤養成了她正直、勇敢、勤奮、堅韌、善良、慈悲、開闊的胸襟,她也接受了西方的文化教育,是以具有中西合璧、内外皆修的風度。差別于過去文學畫廊當中那些忍辱負重或者剛強勇敢的女性形象,她既是溫柔的,又是剛烈的,既是嬌小的,又是偉岸。”(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

編輯:王欣 責任編輯:董小玥 稽核: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