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0月28日訊(記者 潘錦)10月28日,湖南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下發《關于建立全省“雙減”問題監督舉報長效機制的通知》(下稱《通知》),以培育良好教育生态,確定“雙減”工作任務落實落地。
《通知》明确了舉報範圍,其中教育部門監督舉報方式受理舉報投訴範圍如下:
1.普通中國小校組織學生違規補課,普通中國小校在職教師以家教家養、住家教育訓練等名義違法違規進行有償補課或教育訓練。
2.校外教育訓練機構違法違規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學齡前幼兒在周末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寒暑假、周一至周五中國小校正常上課期間及晚上20:30以後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
3.校外教育訓練機構違法違規收費、不按規定使用合同範本、超前超綱教育訓練、聘用外籍人員教育訓練、聘用無資質人員從事學科類教育訓練、與學校勾連牟利等。
4.社會組織或個人無證非法舉辦校外教育訓練機構。
5.六類隐形變異違法違規教育訓練行為:一是違反教育訓練主體有關規定,以咨詢、文化傳播、“家政服務”“住家教師”“衆籌私教”等名義無證非法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二是違反教育訓練人員有關規定,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違規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三是違反教育訓練時間有關規定,通過“直播變錄播”等方式違規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四是違反教育訓練地點有關規定,組織非法異地教育訓練,在居民樓、酒店、咖啡廳、廠房等隐蔽場所,化整為零在登記場所之外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學科類教育訓練;五是違反教育訓練内容有關規定,以遊學、研學、文化交流、夏令營、思維素養、國學素養、外語戲曲等名義變相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或者在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等非學科類教育訓練中,違規混合開展學科類教育訓練;六是違反教育訓練方式有關規定,線下教育訓練機構通過即時通訊、網絡會議、直播平台等方式違規開展線上學科類教育訓練。
6.違反國家“雙減”政策規定的其它教育監督領域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市場監管部門監督舉報電話受理舉報投訴範圍如下:校外教育訓練機構(公司)價格收費、壟斷、不正當競争等違法違規行為:校外教育訓練機構(公司)以虛構教師資質、誇大教育訓練效果、誇大機構實力、編造使用者評價、虛構原有價格等方式刊登、釋出虛假、誤導性招生簡章和廣告,誘導學生及家長參加各類教育訓練的違法違規行為;校外教育訓練機構(公司)發生的其他市場監管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相關違法違規行為。
《通知》要求,各地要在當地黨委、政府上司下,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媒介作用,廣泛宣傳中央“雙減”政策和湖南省“雙減”問題舉報方式,要将“雙減”政策和監督舉報方式宣傳工作、舉報投訴問題受理情況納入市、縣和鄉鎮(街道)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社群綜合治理功能,統一編制“雙減”政策和監督舉報投訴方式宣傳單(以下稱“雙減”政策宣傳單,宣傳單内容和版式由市級教育部門統一制定,須包括中央“雙減”主要政策連同省、市、縣三級有關監督舉報方式),充分發動廣大人民群衆對發現的“雙減”問題線索進行舉報(舉報時盡可能提供教育訓練照片或視訊等證據材料)。
《通知》印發後 15個工作日内,按照學校管理權限,由市、縣教育部門分别組織印制“雙減”政策宣傳單,分發到每所普通中國小校和幼稚園(含民辦學校,下同),學校和幼稚園須在校園宣傳欄、每間教室内等醒目位置張貼宣傳單,并分發給每一位學生及家長,其中幼稚園須儲存每位幼兒家長簽收回執單備查,普通中國小校須儲存學生、家長分别簽名的回執單備查,充分發動學生及家長對發現的“雙減”問題線索進行舉報投訴。
《通知》要求,各級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明确專人對人民群衆舉報投訴的“雙減”問題進行登記處理,工作日上班時間舉報投訴電話要確定有人接聽,市、縣教育部門休息日要安排人員接聽。各市、縣級教育部門要建立《“雙減”問題舉報投訴處理工作台賬》,記錄群衆舉報投訴問題的内容、類型、所屬地區、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等,做到件件有記錄、件件有回應,并對實名舉報投訴人資訊進行嚴格保密。對其他部門負責範圍的問題線索,要在5個工作日内承告相關部門進行外理,并跟蹤記錄處理進度和結果。
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各市級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按照職能職責,加強對縣級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宣傳“雙減”政策、受理“雙減”問題舉報投訴情況的督導檢查,對敷衍塞責、工作不力的地方要采取約談、通報等方式督促整改。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職能職責,組織人員不定期對市、縣“雙減”問題舉報投訴受理情況、普通中國小校宣傳貫徹“雙減”工作要求等情況進行随機抽查,對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和學校将在全省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