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進喜:“鐵人”長眠,精神永存

來源:光明網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風流人物】

在距離中國“石油工業搖籃”玉門油田老君廟采油廠不遠的玉門老城區,“玉門鐵人幹部學院”教學樓莊重大氣,來這裡學習、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2018年,為深入挖掘“鐵人精神”,玉門依托老城和玉門油田豐富的工業遺迹和紅色資源,建設玉門鐵人幹部學院。這裡已成為甘肅知名的紅色教育基地。

1923年,王進喜出生于甘肅省玉門。苦難的經曆和惡劣的生存環境,練就了他剛毅堅韌的性格。1938年,15歲的王進喜來到玉門油礦當小工。

王進喜:“鐵人”長眠,精神永存

王進喜(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1950年,王進喜通過操作考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勞工。這段時期,很多鑽機因為沒有鑽頭而停鑽,他便組織青年突擊隊從廢料堆裡找舊鑽頭,擦去鏽,修修配配,拼裝成可用的鑽頭,既為國家節省了開支,又不耽誤生産,經驗在全油田推廣。

1956年,王進喜加入中國共産黨。1958年,他帶隊創出月進尺5009米的全國鑽井紀錄。1959年,王進喜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和全國“工交群英會”代表,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他看到公共汽車上背着瓦斯包,倍感壓力和責任。“國家都沒有油用了,石油勞工還有什麼資格受表揚?”他說。

1959年9月,松遼盆地發現大油田的消息傳來,王進喜随即報告,要求參戰。得到準許後,他帶領1205鑽井隊晝夜兼程,奔赴大慶。他組織全隊職工把60多噸重的鑽機裝置化整為零,“人拉肩扛”搬運并安裝鑽機。為解決供水不足,王進喜帶領勞工破冰取水,“盆端桶提”運水保鑽。打第二口井時突然發生井噴,他又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水泥漿池裡用身體攪拌。經過全隊勞工的奮戰,終于壓住了井噴,保住了鑽機和油井。

由于常年奮戰一線,王進喜積勞成疾,1970年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鐵人”王進喜用生命踐行誓言的大無畏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石油人。記者在玉門油田采訪發現,目前石油人正用實際行動演繹着“鐵人精神”的傳承與堅守。

如今,王進喜奮戰過的玉門油田,已經走過82年開發建設曆程,面臨油氣資源枯竭的現狀。耄耋之年的玉門油田立下原油産量重上百萬噸、建設百年油田的“雙百”之志;同時,加快建設電解水制氫項目,加快能源轉型,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繼續貢獻力量。

(新華社蘭州5月27日電 記者王銘禹)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8日 04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