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百道編按】提起鐵人,大家腦海中會浮現出那個用身體攪拌水泥,壓制井噴的石油勞工形象,為了讓鐵人精神更貼切兒童心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鐵人王進喜》,這是國内第一部鐵人傳記繪本。百道網專訪本書繪者李晨、責編紀旭,聽他們講述如何以用心設計和震撼畫面深度诠釋鐵人精神,又是如何将奮鬥與夢想的力量滲透于作品之中,讓小讀者在感悟曆史中珍惜當下、展望未來。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鐵人王進喜》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作者:李晨 繪,季路 著

出版時間:2021年08月

新中國成立70餘年來,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上司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一個個偉大奇迹,而這背後是一代代中國人紮根各自事業發光發熱,矢志不渝。在不計其數以辛勤勞動換取祖國蓬勃發展的奮鬥者中,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他以“甯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創造了新中國石油發展史上的卓越成就,這個人就是“鐵人”王進喜。

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李晨、季路操刀圖文的《鐵人王進喜》,真實講述王進喜和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勞工的故事,生動再現中國人民筚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奮鬥曆程,這也是國内第一部鐵人傳記繪本。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李晨 《鐵人王進喜》繪者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紀旭 《鐵人王進喜》責編

繪本形式讓傳承鐵人精神更貼切兒童心理

據紀旭介紹,《鐵人王進喜》的策劃緣起于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圖書中心總監缪惟,多年前,他就提議出版一部以王進喜為主角的繪本。王進喜為祖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财富的同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也成為照耀青年一代接力前行的寶貴精神财富。“王進喜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們以當代兒童喜聞樂見的繪本形式講給孩子。”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缪惟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全社上下的大力支援,繪本的打造遂即提上日程。然而,考慮到這是一部展現石油勞工風采的作品,“力量感”的演繹不言而喻将成為主調,由誰來擔當繪者成為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社總社的考量要點。

李晨是當代中國畫壇上公認的鉛筆畫大家,嚴謹的創作态度,獨特的藝術風格,高超的繪畫技巧,在他的畫筆下,誕生了一幅幅凝重又細膩的插圖和連環畫,其所塑造的人物有着如同雕像般震撼人心的魄力。從《讀者》插圖到孩子們的國文課本,李晨所繪制的作品既有文學著作中經典人物的傳神寫照,也有革命人物與英雄人物的風骨再現。2019年年底,缪惟力邀李晨參與創作,李晨欣然接受,他說他也一直想畫王進喜。那麼,李晨對王進喜有着怎樣的“執念”呢?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具體展現。王進喜被稱為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作為當代美術工作者,我有義務用繪畫的形式,充分依據鐵人精神這一具有光榮傳統的文化資源進行創作,通過對人物和事件客觀的藝術再現,并配合多種媒體宣傳方式,不僅讓這套繪畫作品成為觀者的視覺享受,更讓作品的思想内涵深入少年兒童心靈,使他們更加深切地領悟愛國主義情懷,讓鐵人精神發揚和傳承下去。”李晨說道。

一場強強聯手的創作曆程立即展開,在“以優秀精神食糧講好中國故事,助力少年兒童奮發向上”的共同目标下,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與李晨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就若幹關鍵問題進行了多番商讨,例如繪本風格要大氣磅礴、充滿張力;力求人物塑造豐滿、立體、真實,以小見大,選取有人情味、打動人的故事;通過對白山黑水的描繪,烘托人物的鋼鐵意志等,最終為後續創作錨定了清晰的主基調。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各取所長讓震撼畫面與生動叙事兼而有之

王進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肅省玉門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裡,6歲帶着瞎眼的父親讨飯,10歲給地主放牛,13歲在煤窯背煤,14歲被抓去修公路,15歲在舊玉門油礦幹苦力,一幹就是10年。1950年,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勞工,“手握鑽機的刹把,鑽出一口口油井”的夢想成為現實,而在這之後的十餘年間,王進喜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為祖國和人民換來了石油工業的飛速發展。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鐵人王進喜》展現了王進喜從苦難的童年到立志成為鑽井勞工再到實作夢想的成長曆程,在将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綁在一起的深層意味中,這本書也借由“人拉肩扛”“跳泥漿池”“端水打井”等一個個感人至深的代表性故事,立體呈現了王進喜的個人畫像。是以,本書并不是一味地空談精神内涵,而是以可知可感的故事帶領小讀者重回那片荒蕪的土地,去看看老一輩人如何以不知疲倦的幹勁和不畏艱辛的鬥志,讓大慶成為挺起中國石油工業半壁江山的熱土。書後還以時間線梳理了王進喜的一生,小讀者可以清晰感受這位“鐵人”如何将一腔熱血貢獻給鑽井與石油。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書中人物性格的塑造、畫面張力的呈現以及故事氛圍的渲染,離不開李晨獨特的繪畫語言。借由一枚小小的鉛筆和黑白灰的色調,李晨不僅還原了曆史場景,更将振奮人心的鐵人精神内化在圖畫語言中傳遞給小讀者。在采訪中,李晨從連環畫和繪本的天然聯系角度介紹了創作思路。

李晨從事連環畫創作數十年,經曆了中國傳統連環畫從繁榮到逐漸衰落,再到如今,進入了傳統連環畫轉型為“大連環畫”的漫長曆程。正如李晨所說,連環畫有着生生不息的藝術魅力。在當代“大連環畫”的觀念下,以講故事為主題的繪本可以說是連環畫的一種形式。繪本與連環畫在社會功能和審美體驗方面有所差别,但在技法和内容題材以及創作形式上卻具有很大的相容性。連環畫以文釋圖,有較強的文學性,繪本偏重以圖表意,文字成為輔助,繪本畫面更為感性、更具代入性,因而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閱聽人。無論是少兒世界的童稚啟蒙、寓教于樂,還是成人世界的抑揚褒斥,都不乏感人的連環畫和繪本作品湧現。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李晨表示,《鐵人王進喜》的整體創作實際上是連環畫與繪本的結合,或者說各采其長。這本書是用連環畫的藝術思維結合繪本的藝術表現來創作,再以繪本的出版形式呈現給讀者。《鐵人王進喜》以連環畫講故事,有連環畫的起承轉合,但卻并非按部就班地叙述,而是更傾向于表現氣氛,強調畫面感受。對此,李晨利用繪本構圖視野寬廣的特點,在畫面上充分拓展讀者的想像空間,并且适時推出一些細節特寫,對人物表情或動作予以強調。這樣的處理既直覺地拉近畫面與讀者的距離,又增加了情節的感染力。可以說,這部作品有連環畫叙事的客觀和嚴謹,又兼具繪本的誇張和趣味性。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精工細作讓打造繪本成為創造美好的途徑

如果說王進喜拼命打井的鐵人精神在油田上感染着每一位石油勞工,那麼,小讀者通過《鐵人王進喜》畫面迸發出的力量感和堅毅感,也将感同身受這以信念和幹勁澆築的鐵人精神。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李晨的創作将恢弘的架構與細膩的刻畫完美融合,這背後則凝結着他對創作的一絲不苟和盡心盡力。為了還原曆史場景,完成寫實創作,李晨特地從大慶購置了服裝和道具,并且請自己的學生做模特,然後結合繪本腳本和曆史資料,對應着完成了構圖與刻畫。書中“人拉肩扛”和“跳泥漿池”等畫面都是經過李晨反複構思完成的,配合着左右雙拉頁的設計,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現場氣勢撲面而來。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李晨說:“作為‘大連環畫’觀念的倡導者和創作上的引領者,我們應該秉持手繪的魅力,一如繼往地在創作中追求唯美健康的視覺體驗和深刻高雅的思想内涵,并時刻把握當代連環畫創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适切性,以崇高的審美價值守住這塊藝術根據地。”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當一幅幅氣勢恢宏的畫作完成,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又面臨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通過印刷展現黑白灰的層次以及鉛筆畫的質感,這對印刷工藝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戰。對此,在正式上機印刷之前,紀旭以及設計師瞿中華、印務走進印刷廠,與印廠師傅測試油墨比例、對比度等工藝,幾輪方案下來,才標明了一個相對更好的印刷方案。此外,在裝幀設計上,除了畫作黑白灰的主色以外,設計師瞿中華還加入了穩重大氣的紅色,與石油“工業的血液”呼應。為了突出封面的力量和質感,瞿中華在書脊處還設計了一個鈍角型的紅色布包圍,這個圖形靈感則來自石油鑽井機。值得一提的是,随書還附贈了“石油的秘密”挂圖,從科普角度講述石油的來曆與重要性,讓小讀者從認知與情感的雙向角度了解石油工業的意義。

紀旭說:“我們希望孩子們通過閱讀這部繪本,體會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發他們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動力,讓他們懂得:美好是創造出來的。”

畫面震撼!《鐵人王進喜》黑白灰三色畫面震撼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正如圖書末尾所寫:“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勞工們和鐵人王進喜一樣,把油井當成自己的命,将石油視為自己的魂。在大慶油田之後,大陸相繼開發建設了多個油田,鐵人精神激勵着全國石油勞工艱苦創業,為國家奉獻石油。直到今天,鐵人精神仍是石油勞工接力奮鬥的傳家寶,閃耀着熠熠光芒。”

接下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将繼續推出其他刻畫中國人民奮鬥曆程的人物傳記式繪本,讓不朽的人物事迹及其精神成為涵養少年兒童成長的豐厚養分。

作者:王冉

編輯:道之

終審:令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