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大唐貞觀年間,長安城裡,此時的皇帝正帶領着文武百官,以浩大的聲勢遠送一位重要的人物。隻見這個人身披袈裟,原來他是一名和尚。别離的時間已到,和尚正準備策馬而去,卻見唐太宗抓起了一把土,并放在了酒裡,一定要這名和尚喝了這杯酒。意思是莫忘故土。皇帝指令不能違背,于是這名和尚喝下酒之後,騎着馬漸行漸遠了。唐太宗望着遠去的背影,心中有着無限的傷感。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這段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電視劇《西遊記》中的一個片段。這名和尚就是唐僧。他此次前往的目的是大雷音寺。歡送規模宏大,原來在于唐僧曾救過了唐太宗一命。由此,唐僧将要西去之時,唐太宗還與他結為兄弟,唐僧從此成為了禦弟。

《西遊記》中,唐僧是真實人物。但他西去之路,卻并不是如小說寫得那樣,皇帝前來送行。小說中還寫到,等唐僧取經回來之時,還受到了國家進階别的待遇。但實際上,唐僧西行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曆經了千辛萬苦。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唐僧,曆史上真正的法名是玄奘。他于602年出生在嵩山少林寺西北地區。也許是這一出生地點,讓他日後成為了得道高僧。

玄奘法師,原姓陳,名祎。其父陳慧,是個儒雅之士。受父親的影響,玄奘小的時候,就天資聰穎,十分愛好學習。他從幼年開始就跟着二哥學習佛法,13歲的時候,出家為僧。成為僧人之後的玄奘,依舊孜孜不倦的探求佛法,他遍訪天下名師,吸取衆家之長,在他20歲前後,就被世人所敬重。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翻譯佛經也蔚然成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翻譯出來的佛經晦澀難懂,存在衆多差異,如果不消除歧義的話,是不利于佛教的發展的。在他之前,就有無數的僧人西行取經,例如東晉的法顯就是其中一例。這直接激發了玄奘西行的決心。有感于此,玄奘決定親身前往天竺,探求佛法。

但是,開國未久的唐朝嚴禁僧人出境。怎麼辦呢?他看到了一個機會。貞觀三年,長安遭遇了大火,朝廷允許百姓四處去謀生。玄奘抓住這個機會,混在人群當中,離開了長安城。由此可以看出,玄奘法師的勇氣和魄力,并非是小說中那個膽小如鼠的形象。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經過長途跋涉,玄奘法師到達了涼州地界,他在此住了一個多月,正準備繼續西行之時,卻遭到了守将李大亮的阻撓。他執意要将玄奘押解回長安。幸好,此時有兩名和尚幫助了他,在深夜之時,利用繩子爬出城牆,偷偷地離開了。

多日的風餐露宿,晝夜兼程之後,他來到了瓜州,當地官員對于玄奘的身份有所懷疑,無奈之下,他隻能表明自己的身份。其中一位官員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之後,對他的行為佩服得五體投地,當場撕掉了抓捕文書,幫助他離開。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離開瓜州之後,更加危險的狀況在等待着玄奘。他告别了當地官員之後,走進了浩瀚無垠的茫茫沙漠,此時,他的馬已死,跟随他的兩個僧人也早已離開他。孤苦無依的他顯得茕茕孑立。

這時候,有一位胡人願意一同前往,但是當走進沙漠之後,眼前的景象讓這位胡人心生退怯,抛下玄奘而去了,此時的玄奘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沒有了官兵的威脅,但自然環境的惡劣卻存在更大的危險。海市蜃樓如同魔鬼一般,漫天的黃沙時不時從身邊掠過。玄奘身上的水又被灑得一滴不剩。他終于感到了害怕,想到了退卻。于是他往回走,但又折了回來。又饑又渴的他,最終還是倒下了。不知什麼時候,玄奘醒了過來,憑借着若不到天竺,絕不東歸一步"的堅定信念,終于一步步地走出了浩瀚荒漠,來到了高昌國。

在高昌國,因為玄奘的博學,而讓國王大為賞識,他希望玄奘留在自己國家,弘揚佛法,但被玄奘拒絕了。國王隻好放他走,但前提是從印度歸來之時,必須在高昌國住滿三年并講經一個月。玄奘一一答應。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經過萬重險阻之後,玄奘終于在631年來到了心馳神往的印度,并進入那爛陀寺學習。

641年,玄奘開始回國,在高昌國住了一年之後,終于回到了長安,受到了熱情的款待。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回國之後的玄奘,開始主持各種翻譯工作,在此期間,他還撰寫了《大唐西域記》,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增進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

644年,一代大師圓寂。遺骨葬在何處,卻成為了千古之謎。

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