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軍事家——朱德軍事技術教育

軍事家——朱德軍事技術教育

朱德總司令

一、“技術決定一切”:軍事技術在革命戰争和軍隊建設中處于重要地位

作為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朱德始終高度重視軍事技術在革命戰争和軍隊建設中的重要地位。紅軍初創時期,士兵大多數是“穿上軍裝的農民”,從沒有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對武器的使用更是一竅不通。是以,當這些農民穿起軍裝,首先就必須訓練他們掌握現有武器的使用技術。訓練的内容,朱德強調“應着重一些基本的東西”,包括槍支的使用、保管,刺刀的使用技巧等。

随着我軍的不斷壯大,武器裝備也不斷地得到改善,“中國的新式武器來自各國,類型也日益複雜化”,“技術日益進步的現代,不僅在戰争中特别加強了技術的作用,使用技術的知識訓練也複雜了,并且由于技術的進步變更了戰術的原則”。是以,技術訓練也就不能局限于現有武器、基礎武器的掌握,必須重視新式武器的學習。對此,朱德要求:“紅軍在戰術方面必須超過敵人,在技術方面必須努力學習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識,以便我們從敵人中間得到新式武器時,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還進一步闡述到:“我們軍隊之是以會有如此旺盛的士氣,乃是依靠政治上的優勢,而技術上則缺乏基礎,這不單是我軍的裝備不如敵人,而且重要的是我們很多同志對現有技術的掌握還非常不夠。是以,過去不知有多少可愛的同志作了可以避免而未能避免的犧牲,不知有多少可以全部殲滅敵人的機會而未能全部殲滅。這個血的教訓應該好好地接受。可以設想:假定我們能進一步地掌握技術,把旺盛的士氣同掌握技術結合起來,那麼我軍士氣必然會更加高漲,作戰能力與信心必然會更加提高,給敵人的殺傷力必然會更大,自己的損失則會更少。”他強調:“假定每個戰士都能熟練地掌握自己的武器,發揮其威力到最高度,那麼我們的教育便是一個空前的勝利。”為此,朱德十分注重技術的組織與訓練。在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朱德把俘虜過來的無線電技術人員迅速組織起來,利用繳獲的一部收報機和一部15瓦的無線電台,創立起第一個無線電通訊大隊,促進了我軍通訊水準的提高。抗日戰争爆發後,朱德撰寫了《把科學與抗日結合起來》的重要文章,指出隻有掌握科學技術,才能充實我們的力量,充實軍隊的戰鬥力。并發出号召:“我們還要努力前進,把科學與抗戰建國的大業密切結合起來,以科學方面的勝利來争取抗戰建國的勝利!”這就結合時代特征,肯定了軍事技術進步在軍事戰争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曆程中的重要曆史地位和作用。而且實踐也證明,軍事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為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取得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從建設現代化軍隊目标出發,認為“現代的國防建設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最新式的裝備上的”,必須充分重視科學技術對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作用。朱德多次強調,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新式軍兵種能否建設好,“技術具有決定作用”,在我軍現代化建設中,“掌握技術是個關鍵,在一定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目前,“我們部隊最要緊的就是技術,隻有技術搞好了,戰術才能發揮更大的效力”,“技術不好,戰術也不會好,技術好了戰術也容易學好”,“軍事任務要靠技術來完成”。是以,朱德号召全軍指戰員要“毫不滿足地認真學習,熟練掌握新的技術,學會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本領,提高現代化軍事科學和指揮藝術的水準”。1957年8月,他進一步提出要發展尖端軍事技術,發展武器原子彈和飛彈。他的這一主張,當時得到周恩來的肯定。周恩來說:“朱老總講得好,你有了兩彈,原子彈和飛彈,人家對你就不同了,這對科學技術有好處,尖端和基礎是有密切關系的。”1960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朱德再次強調:“我們的軍隊一定要下決心用尖端技術武裝自己,如果我們的軍隊能在思想上政治上武裝好,再加上先進的裝備,那就成為天下無敵的軍隊,這樣就有可能迫使帝國主義不敢侵略我們。” 二、“必須從實際出發”:軍事技術教育要堅持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我黨的思想路線。朱德特别強調軍事教育也要遵循這一指導思想。“軍事教育和其他的事情一樣,必須從實際出發,采取實事求是的态度,不然不僅于事無補,有時反有害于事。”在革命戰争年代,“我們所謂的技術教育,并不是指那些現代化的新技術而言,而是如何把現有的技術練好,務使每個戰士在現有條件下,既能在部隊中集團作戰,又能在分散時各自為戰。當然我們也非常希望八路軍、新四軍能夠有些新的技術裝備,用新的技術給敵人以更大的殺傷,給國家民族多盡一點力”。軍事技術教育盡管有着共性的原則,但教育要發揮作用,就必須貼近實戰、貼近部隊的需要,無論是院校教學還是部隊訓練,都必須解決好“教些什麼,怎樣教法,什麼人教等問題,都需要根據部隊的真實情況,提出解決的辦法,不然情況不真,方法不對,教育仍然是沒有辦法搞好的”。為此,朱德強調軍事技術教育的内容要根據情況缺什麼補什麼;學習技術應該老老實實、一步一步由淺入深;教員的選拔要依靠現職幹部;總之,一切從實際出發。他說:“問題是我們的教育計劃與要求是否從實際出發,是否實事求是。一切的事實證明,隻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正确地解決問題。其他事情如此,軍事教育亦然。”

從實際出發,要求軍事技術教育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朱德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因而對軍事教育這一特點深有體會。比如在紅軍初創時期學習軍事技術,就不能過多地講原理,因為當時士兵的文化水準很低,很多問題都聽不懂,而且學習技術也與“學習政治、文化及一般戰術戰略原則不同”。是以,朱德主張少講多練,“經常地練,反複地練,要練得有勁、有力、準确、熟悉。應該改變過去重訓不重練的偏向”。當部隊有了新式的裝備、文化水準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就可以多講一些戰略戰術原則,多講一些技術原理。解放戰争時期,“為着戰略反攻,必須有新式的裝備,從現在起就要注意提高軍事技術,以便到時能夠使用。我們已經繳獲一些炮,現在就應好好學習炮兵技術和研究現代戰争的戰術”。從實際出發,要求軍事技術教育要着眼于練兵品質的提高,實作人與技術的密切結合。朱德認為,部隊搞軍事訓練,不是搞一般性的戰術訓練,而應着重于一些基本的東西,首先要熟練掌握手中的武器,使每一個戰士都能熟練地掌握自己的技術,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作戰效能,實作人與技術的密切結合。“練兵要有個目的。練到什麼樣子才算是一個好兵,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呢?一個是要勇敢,一個是要有技術。這兩個東西非常重要。如果你不勇敢,你怕死,那就打不成仗……我們練兵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人又勇敢又有技術,這樣,打起仗來就有把握了。”是以,軍事技術教育就應着眼于部隊實際和作戰需要,以提高訓練品質和戰鬥力為目标來展開。 三、“關鍵在于幹部的學習”:軍事技術教育要重視人才的培養

實作軍隊現代化,離不開人和物的結合。朱德從一生的軍事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在戰争中,人和物相比較,起主導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對軍隊的建設來講,擁有技術先進的武器裝備是重要的物質基礎,而更重要的是人,認為“今後的戰争,将使用大量的軍事技術與戰鬥器材,并有大量的人員參加作戰,如果不能掌握複雜的武器技術和學會諸兵種的聯合作戰,就不能戰勝敵人”。基于這樣的認識,朱德提出,要“很好地将隊伍訓練群組織起來,精心研究科學技術,并很好地掌握它”。為達此目的,幹部要帶頭學習科學技術。在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某些困難,克服這些困難的“關鍵在于幹部的學習”。幹部不僅要學習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提高軍政理論水準,“還要提倡幹部學習技術,尊重技術,掌握技術”,“每個幹部特别是團以上幹部都要學會技術”,“今後戰場上不能有不會打仗的人,都要會使用武器,指揮員、政治工作者、後勤人員都要這樣”,“技術不但要學會,而且要學得熟練,使用得很靈活”。幹部在學習中必須“抱虛心的态度”,“和戰士一起學,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擺架子”,“應該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要以黨性保證,全心全意地鑽研技術,達到專業化”。

武器裝備越先進,涉及的新知識、新技術就越廣泛,對人的科學文化水準要求就愈高。是以,朱德同志曆來重視我軍指戰員學文化,學技術,并把文化知識作為學習和掌握軍事科學技術的基礎,作為打開科學技術大門的鑰匙和建設現代化軍隊必備的條件。朱德同志在鐵道兵第三次慶功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社會是天天進步的,我們也應該天天進步。這就需要學習,不學習就會落後,就不能跟社會一道前進。”戰争實踐也是不斷變化的,軍事技術必然會跟着戰争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是以,對軍事技術的學習,就決不能停留在一個曆史階段上,必須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這正是朱德同志在各個重大曆史時期,要求廣大指戰員加緊學習科學文化的根本原因。朱德認為:“要學習文化,技術兵種的指戰員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沒有文化,有了書報不能看,有了新式的機器不會用。有了文化,就可以學習各種科學技術。”1951年元旦,在軍委舉行的同樂會上朱德同志發出了“學習理論和文化科學知識,以加速部隊的現代化建設”的号召,并多次向全軍釋出指令,要求全軍官兵不斷提高文化水準。經過文化教育,到1953年5月,人民解放軍幹部戰士的文化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全軍成員由原來80%以上的文盲半文盲,變成了80%以上達到初小畢業以上文化水準,對軍事技術教育的開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要快速提高幹部的軍事技術水準,軍事院校學習是有效的管道。新中國建立後,為了培養一大批優秀軍事技術人才,朱德十分重視各類軍事技術院校的建立工作。認為,辦好學校是建設軍隊的第一項重要工作,隻有好的學校才能給我們培養訓練出好的幹部。對于軍隊來說,“辦好學校是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建設任務”,是培養現代軍事人才必需的一項戰略舉措,否則不可能建設一支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并對學校的任務、辦學方針、學習内容,對學員的要求等都作了具體訓示,他指出,軍事院校應首先明确自己在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正規院校應該有統一的訓練計劃和制度,應有完備和良好的教材,學習要有較長的時間保證,學生從入學、更新到畢業都應有嚴格的國家考試,學習現代科學技術要和繼承我軍的光榮傳統相結合,要認真研究作戰對象的特點,吸收抗美援朝的作戰經驗。在朱德的直接上司和關懷下,到1957年,我國先後建立起了100多所包括各軍兵種的院校,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院校體系,先後培養了20多萬幹部,為建設現代化的國防軍創造了條件。

四、“練兵必先練心”:軍事技術教育要堅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朱德把軍人的素質分為政治和技術兩個方面,并進一步概括為“勇敢”和“技術”。他指出,勇敢和技術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是不能分割的。如果隻有技術而不勇敢是不能打仗的,隻勇敢而沒有技術,也不能完成軍人所擔負的任務。為此,他明确提出了“勇敢加技術”的口号。要使軍人具備既勇敢,又有技術,就要強調軍事技術教育,要加強政治訓練,通過政治訓練來培養軍人的勇敢精神。對于政治訓練的重要性,朱德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認為,革命軍隊的政治訓練,是軍事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軍的戰鬥力,不僅是靠軍事技術的條件來決定,最主要的是靠紅軍的階級政治覺悟、政治影響……”,“在政治上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就是把握着不可抵抗的無形的武器,在精神上建立了鐵的紅軍的基礎”。

軍事技術教育首先是一種政治教育,是一種為完成武裝任務提供保障的政治工作。是以,軍事技術教育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教育訓練的首位,做到“練兵必先練心”、“練心要從政治着手”。所謂練心,就是軍隊的政治訓練,就是“啟發和提高指揮員戰鬥員的無産階級的覺悟,使他們認清本階級的利益,努力于本階級的政治任務,與敵人作決死的鬥争,去達到消滅敵人、解放本階級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對官兵進行階級教育,讓官兵們認識到自己的階級屬性,以及所受到的階級壓迫,同時教育官兵明白革命戰争的目的就是為了全中國的工農及勞苦群衆的利益,自己在戰争中積極完成其一部分任務實際就是為了争取戰争的全部勝利。朱德認為,一旦他們懂得了這個道理,就會“一心一意地學習技術,一心一意地團結自己,打擊敵人。是以練兵必先從政治着手。練心就是做政治工作,啟發戰士們的階級覺悟,使他們從不覺悟到覺悟”。

是以,無論以什麼形式來進行軍事技術教育,都要以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來保證和加強部隊的政治素質,保證軍事教育訓練始終堅持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決好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使每個指揮員戰鬥員都能提高政治覺悟,堅定政治信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