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年升副廳再遭質疑”根在輿情欠賬

1980年出生的濟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輝,被列入任前公示名單,拟任設區市副廳級上司職務後,其履歷引起廣泛關注。公開履歷顯示,張輝從普通幹部到副廳級幹部,隻用了五年零七個月,2006年到2008年間,連續三年被提拔。(10月17日《新京報》)

張輝從濟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崗位,拟調任設區市副廳級上司職務,這不過是平級調動。按理說,這樣的任前公示是不會引起輿論質疑的。可是,張輝卻再次遭到了質疑。

群眾和媒體質疑的不是這次“平調“,而是其2006年到2008年間,連續三年被提拔,從一名普通幹部升到了副廳級幹部,這筆曆史老賬。這段特殊的提拔經曆,至今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是以,張輝但凡有崗位變動,輿論都會追問。隻是,這些年,輿情一路質疑,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個明确地說法。

張輝從一名普通幹部,用五年七個月升到副廳,到底是如何升遷的呢?張輝公開從政履歷顯示:2002.07--2003.07濟南市槐蔭區道德街街道辦事處黨工委辦公室、西新街社群居委會見習從業人員;2003.07--2004.06濟南市槐蔭區道德街街道辦事處科員、主任助理(副科);2004.06--2006.06共青團濟南市槐蔭區委主任科員(其間:2003.09-2005.12下派任濟南市槐蔭區吳家堡鎮宋莊村、劉莊村黨支部副書記)(正科);2006.06--2007.05濟南市槐蔭區西市場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副處);2007.05--2008.02共青團濟南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正處);2008.02--2011.11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黨組成員、省少工委主任(副廳)。

簡單梳理會發現,張輝入職1年提副科,副科1年提正科,正科1年提副處;副處11個月提正處;正處9個月提副廳。這提拔速度堪比“坐火箭”,引起輿論質疑一點也不奇怪。就常識而言,如此頻繁提拔,頻繁換崗,顯然是不合情理,不合規矩的。

2002年,中共中央印發的《黨政上司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提任縣處級以上上司職務,由副職提任正職的,應當在副職崗位工作兩年以上,由下級正職提任上級副職的,應當在下級正職崗位工作三年以上。對比幹部選拔任用規定,張輝顯然是突破了規則的。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張輝獲得了“破格提拔”,隻有這樣在選撥程式上才能行得通,才有可操作性。

那麼,是不是說,張輝真的特别優秀,政績特别突出,得到了“破格提拔”呢?至少從目前公布的資訊來看,這一塊是缺失的。官方沒有說法,升遷又明顯有違常理,于是,群眾對幹部選拔任用就産生了質疑。

如果說,10年前輿論監督還比較滞後,官方可以不用理會輿論,可是,如今在經曆過“打虎拍蠅”的洗禮之後,無論是媒體還是群眾,參與監督的熱情都得到了空前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還是選擇“沉默是金”,任由輿情自由發酵,恐怕最終會遭遇輿情災難。

這一次媒體和群眾的再次質疑,并非輿論“咬住不放”,而是官方輿情回應曆史欠賬的必然結果。媒體和群眾的目标很明确:回應可以遲到,但不能缺位。如今,山東省已經獲悉了相關輿情,但願這次官方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複,不要讓這事再拖下去了,畢竟這事10年前就該有說法了。

當然,此事也給各地提了個醒,對于那些媒體和群眾長期質疑的問題,要認真梳理、認真總結,盡早主動回應關切,及時把以前的輿情欠賬給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