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剛建國成立的國防研究小組,為何以張治中為組長,聶榮臻為組員?

作者:帥克品讀曆史名人

1949年10月20日,也即新中國剛成立20天,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會議。會議主要讨論了解放軍進軍和建軍等一系列的重大戰略問題。其中一項就是在軍事委員會下設立國防研究小組。

耐人尋味的是,根據毛澤東主席提議:國防研究小組,由張治中擔任組長,劉斐任副組長,蔡廷锴、傅作義,聶榮臻、李濤、羅瑞卿為組員,共7人。通過名單不難看出這樣一個特點:國防研究小組7人中,竟然有4人為原國民黨大佬級人員,且組長和副組長這一重要的頭銜也給了張治中和劉斐兩人;共産黨人隻占了3人,總數不到半數,且像聶榮臻這樣的大戰略區一級的上司人竟然當的是組員。

剛建國成立的國防研究小組,為何以張治中為組長,聶榮臻為組員?

其實,毛澤東主席這樣決定,是有他深一導的考慮的。

首先,這個國防研究小組是張治中等人最初提出設立的。作為原國民黨加入到新中國的大佬級人員,能提出這樣的建議,首先說明張治中有很強的愛國一面。而毛澤東主席欣然采納這個建議,說明成立這樣一個國防研究小組确有必要。畢竟新中國剛剛建立,在國防建設和準備上,需要宏觀的戰略籌劃與設計,需要不時就一些國防重大戰略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張治中等人既然建議設立國防研究小組,說明他們對新中國的國防問題有較深邃的思考。

要知道,張治中在國民黨内屬于德高望重之人,屬于軍事理論與實踐都很強的人。而任用張治中當這個組長,也正是用其所長,也正是展現對其高度信任。至于任命劉斐當副組長,同樣也是如此。劉斐是原國民黨政府國防部參謀次長,抗戰期間他曾當了11年的參謀次長,全面負責國民黨軍的作戰籌劃,故而有人稱之為“霸王次長”,由此足見其才氣過人的一面。還有就是蔡廷锴、傅作義,也都是原國民黨内響當當的人物。

剛建國成立的國防研究小組,為何以張治中為組長,聶榮臻為組員?

毛澤東主席之是以提議聶榮臻、李濤當組員,最主要的是聶榮臻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副總參謀長,由于徐向前一直有病未到任,聶榮臻實際上是代行總參謀長一職。李濤則時任作戰部長,具體事務的落實人。這兩個人的加入,一方面,在國防研究小組研究問題時,能夠確定需要什麼條件確定有什麼條件,需要什麼資料確定有什麼資料。換句話說,沒有聶榮臻、李濤這兩人參加,國防研究小組的具體工作便很難實際開展。另一方面,由于兩個人分任代總長和作戰部長, 這一特殊的崗位,使得他們能夠掌握更多的資料、能夠更深入地接觸和研究國防大事。還有就是,一旦國防研究小組有什麼重大研究成果,也可通過總參和作戰部這兩個層面,直接把研究成果吸納入決策之中。

在提到羅瑞卿時,毛澤東主席原話特别用了一句“羅瑞卿也可參加”。這主要是因為羅瑞卿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長。在今天想來,公安部長參加國防研究小組有點不可思議。但在新中國成立伊始,敵特及各種反動分子大量存在,公安部門的很多業務也可上升到國防安全層面。從這一點上說,羅瑞卿參加國防研究小組,也是十分現實和必要的。

國防研究小組成立後,迅即展開各項工作。在張治中組長的具體組織下,充分發揮了研究小組的整體研究能力和優勢,為鞏固國防而精心籌劃,為強化國防而認真設計,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重要戰略建議,為新中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透過毛澤東主席任用國防研究小組人員名單之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領略到了偉人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的一面,令别人意想不到的大手筆一面。不得不說,這種大手筆真是常人所不敢想,真是常人所不敢為!

剛建國成立的國防研究小組,為何以張治中為組長,聶榮臻為組員?

主要參考資料:《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