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作者:大舜财經

遭遇到業績暴雷、阿裡減持等一系列挑戰之後,美年健康如今又面臨多位高管密集離職的新問題。《大舜财經》注意到,2021年以來,公司已經有四位高管宣布離職。與此同時,公司股價已經由年初最高的20.15元下跌至8.72元,區間跌幅超過50%。

股價、業績雙殺、高管離職以及大股東“出逃”背後,曾經的“體檢第一股”未來在究竟哪裡?

一季報業績暴雷之後

高管密集離職

6月3日,美年大健康産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年健康”)釋出公告稱,公司董事會于2021年6月2日收到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江維娜女士遞交的書面辭職報告。江維娜女士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職務。在新的董事會秘書到任之前,暫由公司董事長俞熔先生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 公告截圖

同一天,美年健康的另一份公告顯示,公司董事吳琴偉女士于2021年6月2日士遞交書面辭職報告,吳琴偉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及董事會下屬戰略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職務。辭職後,吳琴偉女士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一日之内兩位高管辭職,凸顯出美年健康目前的尴尬境況。早在兩個月之前,美年健康副總裁、首席科學家甯毅同樣宣布因“個人原因”辭職,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而在2021年1月4日,美年健康董事、總裁徐可率先提出了離職,辭去了公司總裁的職務。不過雖然辭去總裁職務,但是徐可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及戰略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目前看,美年健康高管密集辭職的背後,與公司糟糕的業績表現不無關系。

年報資料顯示,2020年美年健康扣非淨利潤為-6億元,這也是公司繼2019年虧損8.69億元之後的第二次年度虧損。4月29日釋出的最新财報資料顯示,美年健康2021年一季度仍舊出現了4.24億元的虧損,短期業績壓力極大。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 美年健康财務資料

除了經營虧損之外,美年健康目前的資金壓力也不容小觑。一季報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貨币資金為14.39億元,同比減少59.41%,同期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14.87億元,貨币資金已經不能覆寫短期債務。此外,截至3月末美年健康流動比率為0.8,速動比率為0.66,短期償債名額均低于安全值範圍,短期償債壓力凸顯。

無奈之下,美年健康選擇向實控人舉債度日。6月8日,美年健康釋出《關于公司拟向實際控制人借款暨關聯交易的議案》。根據公告,公司拟向實際控制人俞熔借款不超過人民币2億元,以滿足“日常經營及戰略發展需要”。

業績壓力之下,高管選擇離職似乎并不難了解,但這本身又不可避免的加重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擔憂。2021年以來,美年健康股價已經由年初最高的20.15元下跌至8.72元,區間跌幅超過50%。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 年健康股價走勢

作為曾經備注矚目的“體檢第一股”,每年健康為何落到落到股價腰斬仍下跌不止的地步?過于激進的并購式擴張所帶來的“消化不良”應該是一個主要原因,而公司因為内部管理缺位而爆發的“廣州福海事件”醜聞則是一個導火索。

瘋狂收購業績“虛胖”,

“ 福海事件”引來行業危機

資料顯示,美年健康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以健康體檢為核心,集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健康幹預于一體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

2015年,美年健康借殼江蘇三友成功登陸A股上市。在此之後,美年健康就開始了近乎瘋狂的并購之路。

2016年,美年健康以26.97億元的價格收購慈銘體檢72.22%股權;

2017年,美年健康以1.53億元收購了西昌美年等7家公司相應股權;

2018年,美年健康公司以1.17億元收購了德陽美年等5家公司相應股權、又以3.58億元收購了武漢美年等14家公司相應股權;

2019年,美年健康以3.47億元收購了西甯美年等19家公司相應股權、又以1.28億元收購了安徽諾一51%股權。

快速跑馬圈地政策下,美年健康業績表面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資料顯示,2015年-2018年,美年健康營業收入由21.01億元增長至84.58億元,淨利潤由2.6億元增長至8.21億元。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通過外延式收購獲得業績的快速提升後,美年健康開始受到巨頭的青眯。2019年,阿裡巴巴宣布戰略入股美年健康,成為美年健康的高光時刻。

2019年10月27日,美年健康公告稱,天億資産、天億控股、上海美馨等控股股東及一緻行動人分别向阿裡網絡、杭州信投、上海麒鈞轉讓上市公司5.58%、5.25%和5.34%的股權,合計轉讓16.16%的股權,轉讓價格為12.01元/股,合計72.65億元。

該股權轉讓完成後,阿裡網絡以 9.39%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并其與一緻行動人杭州信投合計持有公司 14.39%股份。此外,阿裡旗下雲鋒基金控股的上海麒鈞以 5.10%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備注:公司董事長俞熔及其一緻行動人合計持股占比21.17%,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然而,正當投資者認為搭上阿裡巴巴快車的美年健康業績将會繼續突飛猛進時,意外卻發生了。2019年年報資料顯示,美年健康扣非淨利潤大虧8.69億元,而上一年扣非淨利潤高達7.11億元,業績變臉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出來混,總歸是要還的。事後來看,美年健康2019年業績的大幅滑坡正是源于公司之前瘋狂的并購。

持續的資産收購後,美年健康的商譽快速膨脹。資料顯示,2015-2018年,美年健康商譽分别為4.17億、35.87億、40.46億、47.39億,同比增長率為760.19%、11.28%、17.13%。截至2019年末,美年健康因收購形成的商譽資産組共107 個,商譽高達51.39億元。

然而,快步擴張的每年健康很快就出現了“消化不良”的問題,多家收購企業業績不及預期,尤其是美因基因和慈銘體檢兩家公司實際業績與預測資料差異最大。其中,美因基因2019年的實際盈利僅達到預測資料的46.38%,而慈銘體檢2019年度實際扣非淨利潤也與預測資料相差近3133萬元。

從競争格局上看,國内健康體檢行業一直以公立機構為主,民營專業體檢機構為輔。近年來,由于民營體檢機構在硬體裝置和配置和服務上更具有靈活性,更能夠有效滿足使用者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發展速度一直超過行業平均水準。

然而,爆發于2018年年中的“廣州福海事件”成為民營體檢公司業務遭遇急刹車的一個轉折性事件,而其始作俑者正是美年健康。

2018年7月29日,一位自稱是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前員工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隻能掙一次錢了!》一文,揭露美年健康用離職的醫生違規簽發醫檢報告,用冒牌醫生坑客戶等行為。随後,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于收到廣州天河區衛計局出具的《責令整改通知書》。此事也被稱為美年健康“假醫門”或廣州富海事件。

廣州富海事件的發生給民營體檢機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這也成為美因基因和慈銘體檢商譽暴雷的一個更深層次原因。

40億商譽壓頂

阿裡減持機構出逃

受業績不及預期影響,2019年,美年健康一次性計提了約10.35億元商譽減值準備,成為公司扣非淨利潤出現虧損的最主要原因。2020年,公司再次計提了3.27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但截至2020年末,美年健康商譽淨值(計提後)仍高達39.82億元。

禍不單行的是,美年健康業績暴雷之後,“大金主”阿裡似乎開始對其失去信心。2020年11月4日,美年健康公告稱,阿裡網絡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合計539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3794%。

曾經因阿裡入股的利好轉眼變為利空,美年健康股價在阿裡減持之後一周跌超29%,市值縮水近200億元。

2020年11月6日,美年健康召開電話會議,對阿裡減持一事進行說明。電話會議中,美年健康并沒有對阿裡減持原因作出具體說明,隻是表示“此次阿裡巴巴的減持計劃,是阿裡巴巴根據市場情況做出的政策”。

這一解釋顯然不能令人信服,進而導緻不少投資者與機構選擇“用腳投票”。

同花順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持有美年健康的機構數量為75家,而截至2020年末持股機構數量為319家。短短三個月之内,機構投資者減少了244家,持股數量減少2.8億股。

業績爆雷高管離職、阿裡減持機構出逃,美年健康路在何方?

2012-2018 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規模從 468 億元增長至 1511 億元,年複合增速高達 21.6%。不少業内人士認為,在消費更新、居民預防需求增加等多因素的催化下,國内健康體檢行業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然而,作為頭頂“體檢第一股”桂冠的美年健康來說,似乎仍然找不到擺脫業績壓力與高管團隊動蕩的可行性方案。40億商譽壓頂之下,公司漫長的股價尋底之路恐怕仍未結束。

聲明:本文版權歸“大舜财經”所有,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新聞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