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作者:吾評武願

作為唐山人,我一直認為電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該片由全國著名導演馮曉剛、陳道明和陳偉等著名演員執導,不僅獲得了不少高水準獎項,而且11年前以6.73億元創造了票房最高的新紀錄中國大陸。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讓我們把票房放在一邊。在影片中,陳道明飾演的王德清是解放軍軍官,因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制服還是65歲,是以陳道明在劇中有很多穿着65式軍裝的鏡頭。從這些零散但主題化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看看65式制服的紅色衣領是如何穿的。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片中,陳薇飾演的董桂蘭也是軍人,她和王德清組成了雙軍家庭,正好可以幫我們研究65式軍裝女兵穿着紅領。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從圖檔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65名男軍服紅領穿在左右領子上,在衣領中心垂直方向,衣領前緣和衣領縫合,即左緣,視線距離領口邊緣約5毫米。 是在女性衣領中心的水準方向上,衣領的下緣也與下緣的領口縫合。這兩個角色都代表了1978年左右的紅領佩戴位置,這些位置是嚴格按照法規選擇的,或者至少是他們的部隊穿着的地方。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圖注:紅領和領口"保持邊緣"穿法

當我們在網際網路上搜尋65式軍裝的真實曆史照片(不是影視作品的圖檔,也不是模仿當下愛好者)時,我們會發現,紅領的穿着位置并不統一,有各種各樣的感覺,甚至紅領上的男裝下緣也完全與衣領的底面對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訂單沒有仔細指定紅領的具體位置,畢竟訂單是一本薄薄的小紅皮書,有很多學科需要明确,要計劃,不能包羅萬象,隻規定了紅領的一般位置,而師級機關可以指定紅領佩戴的具體位置。例如,衣領的位置從領口開始,是與衣領正面對齊,還是留在邊緣,不同力之間就會有差異。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圖注:紅色衣領的佩戴方式與衣領相同

很多1980年代以前在軍隊服役的網友對紅領的穿法方式也有不同的看法,雖然感情一樣,但并不統一。例如,對于釘子方式的紅領,有網友說,軍隊下發紅線,釘子時上緣釘3點,下緣釘2點,這是5點釘法,這是6點釘法;有網友表示,釘釘後,針線在衣領背面形成Z形,這就是Z型釘法(有網友稱這種釘法為S形,畢竟Z和S在方向上非常相似)。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不少網友在和我讨論釘釘的位置和方法時,說他說的立場和方法是唯一正确的,這是條例中規定的,其他與他不同的方法都是錯誤的。現在有三種單獨釘釘的方法,你說誰是唯一正确的方法?隻能說沒有單一的權利,三者都是正确的。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注:部隊訓練的真實曆史照片

是以,我們再也不需要給影視作品的65式軍裝去捅刺(主要是指責紅領沒有完全對齊領口,認為"留邊"是錯誤的)。這種刺不能采摘,常年穿"左緣"型衣領,會認為對齊領口邊緣是錯誤的;影視作品的編劇、導演、制片人、道具、演員等也會認為,他們的穿着方式是完全正确的,是最适合規則的。

"唐山大地震"身穿65式軍裝,一代人記憶猶新,紅領穿正規?

圖:鄧超的影視作品

而且,有榮民表示,關于紅領佩戴位置的規則修改了好幾遍,有"留邊"和"拿"的各種版本,因為很多影視作品對時間和地點的故事都比較模糊,不像1976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那麼清楚,更難判斷佩戴是否正确, 更不适合倉促。

以上是今天頭條賬号《我想對吳的評論》發表在今日頭條媒體平台的圖文稿,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關注今日頭條,愛上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