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年,新疆大量繁殖并釋放了近150萬條瀕危保護魚類,如大熊貓。

作者:天山網

天山報(記者趙敏報道)1月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記者了解到,2020年新疆斑吻魚等瀕危保護魚類近150萬尾增殖釋放,釋放不僅維護了珍稀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資源,還改善了水域的生态環境。

  記者了解到,新疆增殖放生的扁吻魚等瀕危保護魚類,涉及扁吻魚、北極鲭魚、塔裡木裂腹魚3種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新疆裸重唇魚、重口魚、大嘴裂腹魚類等7種自治區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其中,扁吻魚增殖并釋放出近15萬條尾巴。扁吻魚俗稱新疆大頭魚,是我國的特産魚類,也是世界裂紋魚中的一種珍貴物種,僅在塔裡木河流域發現,被稱為古魚的活化石,屬于國家級水生野生動物保護。1988年12月國務院準許的《國家野生動物重點保護名錄》被列為"一級保護動物",與大熊貓屬于同一級别,具有較高的經濟和學術價值。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扁吻魚主要在博斯滕湖釋放,經過近4年的增殖和釋放效果評估情況:博斯滕湖釋放回捕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尾部20多個。2017年首次回溯,以及自1998年以來近20年後在博斯滕湖發現的扁吻魚,意義重大,證明博斯滕湖目前的水環境和魚類結構适合新疆扁吻魚的生長。同時,表明扁吻魚的增殖和釋放效果顯著。

  在瀕危物種專項救援中,2020年4月,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水生野生動物救援中心人工生産了15組扁吻魚,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約20萬枚,工廠中的房間水孵化得到魚苗12萬條,孵化率約60%。

  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進階工程師、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牛建功表示,目前,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野生水生救援中心每年養殖平吻魚20萬隻,平吻魚繁育的主要目的是對水生野生動物進行科學研究, 扁吻魚和其他瀕危保護魚類的增殖和釋放将增加本地水域的扁吻魚種群,恢複野外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的生态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