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村口20平方米的小賣店,竟然利潤千萬元、非法購彙過億元?從這一線索入手,曆時近兩年的缜密偵查,近日,浙江金華警方和國家外彙局聯合破獲一起特大地下錢莊案,涉案金額高達220億元。

非法購彙過億元企業竟都是皮包公司

這起案件最早是從義烏商戶外彙交易中發現了蛛絲馬迹。金華市警察局經偵支隊在工作中發現,廣東潮汕地區有大量人民币流向義烏,而國家外彙管理局金華市中心支局也發現,義烏商戶有大量外彙頻繁彙往廣東潮汕地區。

義烏和潮汕地區都是外向型經濟,突然間,百億元的巨額資金在兩地之間頻繁往來,這樣異常的外彙和人民币流動與實際貿易情況嚴重不符,究竟兩地在做什麼“大買賣”呢?

警方來到了廣東潮汕地區,發現許多利潤千萬元、非法購彙過億元的企業,都是皮包公司,其中甚至有村口20平方米的小賣店。這樣的企業在潮汕地區多達100多家。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警察局民警 陶一甯:一家隻有十幾平方米的小作坊,在稅務部門報的出口,一個月都是幾千萬元,是嚴重不符的。

像這樣生産經營規模的企業,應該在工業園區設立正規廠房,生産員工起碼有100人左右,但這些公司并沒有廠房,甚至沒有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沒有生産機器,隻是擺着幾件塑膠玩具樣品。

另外,偵查員調查發現,當地某行業協會的會長,名下七八家公司,但經營一年就倒閉,然後再成立一批新的公司,名字都和原來的差不多,比如之前叫“昊昕塑膠玩具有限公司”,2017年注冊,2019年登出,随後更名為“泓昕塑膠玩具有限公司”。而之前一家名為“世通有限公司”的,搖身一變又成了“新視通有限公司”。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深挖犯罪鍊條 牽出騙稅大案

那麼,究竟廣東潮汕地區為何會接連冒出這些頻繁更名改姓的空殼公司,他們購買上億元的外彙到底要做什麼呢? 民警順着非法買賣外彙這條線索,竟然牽出了金額更加龐大的騙稅案件。公司去地下錢莊購買外彙,這是第一步,更大的目的是申報出口退稅補貼。

退稅申報的三個必備條件是結彙水單、報關單、專票發票。幫派用買來的外彙結彙之後,再買來報關單和增值稅發票等,模仿企業正常出口的假象,然後去稅務部門騙取相應的退稅補貼款。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警察局副局長 李浩:犯罪嫌疑人這個公司,實際上實行的是公司化運轉,有專門的财務、管理人員、結算人員、報關人員。

記者來到武義縣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拿到了嫌疑人的手機,微信記錄裡滿是人數衆多的“購彙”群、“報稅”群,有成百上千條記錄。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警察局民警 陶一甯:其中一個團夥說,現在做的規模是一天一輛奧迪A4,下一步的目标是一天要做一輛寶馬5系,一天的利潤這麼高。

在本案中,非法買賣外彙和騙取出口退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犯罪鍊條。由于廣東潮汕地區幫派購買外彙需求爆發性增長,導緻義烏地下錢莊外彙供給規模急劇擴大,以往的“外彙黃牛”也從單打獨鬥變成了有規模的“錢莊”。而“錢莊”主也從單純的買賣外彙,發展成提供報關退稅一條龍服務。

村口小賣店利潤過千萬,做的是什麼“大買賣”?

随着案件線索逐漸清晰,公安部和國家外彙管理局在浙江金華警察局設立現場聯合指揮部,直接指揮浙、粵、魯、閩等地公安機關統一開展抓捕行動。

據了解,此次收網共搗毀地下錢莊、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出口退稅團夥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2人,當機各類涉案資金賬戶600多個,當機涉案資金1.6億多元。

▌本文來源:央視财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