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病毒,魚還會引起哪些食源性疾病?

作者:營養博士劉雯

健康科學排名 s.#心系北京, 抗疫無畏 smh.com.au

前段時間,在北京新發源地的鲑魚身上發現了一種新的冠病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鲑魚更容易受到污染,不太可能成為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宿主。除了病毒,哪些也是水産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原因?

組胺中毒最有可能是如果你吃新鮮的魚,或者如果你對你的身體過敏。患者往往在吃魚後10分鐘~2小時内出現面部和身體發紅,伴有惡心、頭痛、腹瀉、腹痛等一般不适,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荨麻疹,甚至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症狀。

是以,在夏季和秋季,魚必須注意識别魚是否新鮮。那麼預防魚體内組胺中毒的技巧是什麼呢?

對于組胺過敏的患者,避免食用組胺含量"綠紅肉"的魚,如:鲭魚、鮪魚、秋刀魚、鲭魚等,也有吃蝦、蟹等的案例,導緻組胺過敏。當然,這些朋友也經常準備一些藥物來緩解組胺過敏,以免被其他食物污染,如組胺類食物引起的過敏。

學會識别非新鮮魚,如:眼睛凹陷,腹部腫脹,斷魚和骨頭分離。

鮮魚,如果不冷藏,需要盡快煮熟食用,否則請冷凍。即使煮熟的水産品都盡快吃完,也不要覺得放在冰箱裡,就相當于放進了保險箱裡。

對于富含組胺的青色紅肉魚,烹饪時徹底清洗,去除魚的頭部,内髒和血凝塊,然後将魚切成兩半,浸泡在冷水中。加入少許醋和山楂煮熟,可有效減少魚體内組胺65%以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