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原推新作《黃棠一家》遭餘華實力“擠兌”

作者:MtimeTime.com
馬原推新作《黃棠一家》遭餘華實力“擠兌”

對談現場的馬原 鐘欣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題:馬原推新作《黃棠一家》遭餘華實力“擠兌”

記者 應妮

“馬原始終保持了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幼稚。”作為“不知道是多少年的朋友”,著名作家餘華“口無遮攔”地評價,現場頓時哄堂大笑。

在18日馬原新書《黃棠一家》的對談會上,餘華實力演繹了惺惺相惜的一幕。盡管,他不斷爆料馬原“黑曆史”。

蟄伏已久的先鋒作家馬原推出新作的堪稱一部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浮世繪”,“碰瓷”、食品安全、假離婚大潮、娛樂圈選秀等社會問題一一出現在書中,可謂十分貼近當下。

書中的主人公叫黃棠,在馬原來看,就是他想寫形而下三部曲:第一部叫《糾纏》,第二部叫《荒唐》,第三步叫《搞笑》。“荒唐”諧音就是黃棠,是以給主人公起了這個名字,書名順理成章就叫《黃棠一家》。

這種荒唐感,源于馬原覺得現在這個世界和兒時世界比起來特别陌生,什麼事情都偏離了原來的面貌,尤其價值觀偏離得格外厲害。“以前我們覺得路啊橋啊這些東西,應該和日月星辰一樣永恒,現在動不動就聽到哪裡路垮了橋塌了;以前看到老人跌倒本能就去扶起來,現在是繞半圈走開;我就是覺得這個世界出了毛病。”

《黃棠一家》出版後,有人認為不像小說更像新聞串燒。對此,餘華嗤之以鼻。“我認真把這本書讀完,這本書雖然有300多頁,但是給我感覺不超過200頁。《黃棠一家》,非常好看!我讀完感覺這是一個老江湖才能寫得出來的書,一個經曆了很多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書。”

馬原辯解自己的“新聞串燒”并不同于羅列,“我們寫小說關心的是縱向,放到曆史裡,或許過了30年、300年,讀者再看就覺得挺新鮮。”餘華對馬原的辯解不以為然,“我們不知道是多少年的朋友,馬原身上始終保持他的一個優點,就是幼稚。我剛才聽他羅嗦半天,為自己的書辯解,我想馬原真是,65歲了,還是沒變,你搭理他們幹嗎?你的房子還沒蓋好,你過幾天回去,房子一蓋,什麼事跟你都沒關系了。”

馬原推新作《黃棠一家》遭餘華實力“擠兌”

對談現場的餘華 鐘欣 攝

事實上,由于2008年查出肺癌而不願意躺在病床上進行正常治療,馬原早已搬到雲南的山上生活,他形容自己選擇山上生活之後跟以前特别不一樣,一個是時間的緊迫感,另一個就是這場大病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思想家,“對(山上)一成不變的世界充滿熱情,沒完沒了去回味和觀察,這個過程中就會有特别好的想象力。”

北京、海南、西藏、沈陽、上海……馬原開過公司、搞過房地産、拍過紀錄片,甚至還當過大學中文系主任,直到突然在衆人眼前消失去山上休養。用餘華的話來說,這些年馬原的生活跌宕起伏,漂泊不定,老朋友見面提到馬原,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哪裡。

“事實上,這些年我聽到好多惋惜馬原不寫東西瞎折騰的聲音。但是我看完這本書以後的感受是,沒有一種生活是可惜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滿了财富,隻不過你去開采還是沒有開采。”餘華說,以前有句老話叫“十年修成一個舉人,十年修不成一個江湖”。

在他看來,馬原以前的《虛構》《岡底斯的誘惑》這樣的作品類似舉人寫的,《黃棠一家》這種書是一個江湖寫的。“我并不是說江湖人一定強于舉人,或舉人一定強于江湖人,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舉人也需要江湖。”

當被問到為何20年後又重拾小說寫作舊業,馬原直言這個職業是地球上最好的職業。因為我們模仿上帝,我和餘華的故事裡出現幾十個人生。“試想如果地球是一個罐子,70億人在這個罐子裡,70億的蛐蛐兒在裡面鳴叫,逗蛐蛐兒的人看這個罐子這麼五彩缤紛,一定開心的不得了。”

果然,馬原的幼稚病又犯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