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樓适夷

樓适夷(19051月3日一2001年4月20日),現代作家、翻譯家、出版家。原名樓錫槽春,字建南,1905年1月生于浙江省餘姚縣一個經商的小康人家,六歲入私立實獲國小讀書。1918年,樓适夷跟随父親到了上海,先在征祥錢莊當學徒,後到益慎錢莊當小職員,好學上進,堅持自修,興趣廣泛,并開始向《申報·自由談》、《禮拜六》等報刊投稿。到1922年,已經發表了一些半文半白的文章和文藝作品,閱讀了創造社作家的大量著作。

1923年春,樓适夷結識了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人,并和陳松齡創辦了雜文小報《嫩綠》。1924年,樓适夷結識了應修人,并加入修人在1921年創辦的上海通信圖書館,和應修人共同編輯《上海通信圖書館月報》,發表了一些短文,談論讀書求知和社會前途等問題。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1928年5月,樓适夷出版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掙紮》。這一年,他加入了太陽社,協助錢杏郁、蔣光慈做編輯工作,還曾入上海藝術大學挂名學習,到1929年9月底去日本東京以前,先後在《太陽月刊》、《海風周報》、《拓荒者》、《萌芽》和阿英、郁達夫主編的《白華》等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創作和翻譯作品,還出版了第二個短篇小說集《病與夢》。他出席過日本無産文學同盟的報告會、展覽會,參加過他們舉辦的暑期大學,結識了小林多喜二、藏原惟人、中野重治、膝森成吉、壺井繁治等日本作家。他除了寫通訊報告寄給國内左聯的報刊發表外,還創作了《鹽場》,等深得魯迅、茅盾稱贊的短篇小說。1931年4月下旬,樓适夷回到上海,立即加入了左聯,在馮雪峰上司下,參與文總和左聯的黨團工作。左聯五烈士遇難後,他秘密參加印刷發行《前哨》紀念專刊,不久又受左聯委派,到《文藝新聞》編輯部開展工作,還在翟秋白同志上司下,編過魯迅先生很珍惜的《白話小報》。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九一八”事變以後,樓适夷創作了獨幕話劇《活路》和《S、O、S》,還先後參與發起成立了中國青年世界語者聯盟、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聯盟、中國著作者協會,并擔任上述組織的上司職務。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争發生後,他深入戰地,主持上海群眾反日救國聯合會閘北分會的工作,5月下旬,又調至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負責《大陸新聞》的創刊和編務,由于白色恐怖,後改名《東亞日報》,仍然出不下去,很快就停刊了。1932年6月底,他出版了第三個小說集《第三時期》。這年秋天,樓适夷陪同在上海養病的陳廉一起到魯迅家裡拜訪。年底,他在文總工作,主辦《社會生活》旬刊,為商談舉行遠東泛太平洋反戰大會的地點問題,接受黨組織的委托,東渡日本,于1933年1月回國。後因叛徒出賣被捕,判決後囚禁在南京監獄。後來,經過他的堂弟樓炜春和魯迅取得聯系,樓适夷在獄中學習魯迅送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書籍,并進行了一些翻譯工作。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1934年樓适夷的短篇小說《死》和《鹽場》被魯迅和茅盾推薦譯成英文,編入《草鞋腳》、《鹽場》這篇小說第一次把黨内機會主義寫進了新文學。1935年,樓适夷在獄中譯了《人間》、《焚火》等蘇聯、日本的文學作品,于1936年陸續出版。

抗戰爆發後,樓适夷于1937年7月11日經營救出獄。不久,應郁達夫之邀到福州,參加了福州文化界救亡協會的工作,主編《福建小民報》副刊《救亡文藝》,很快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被迫離開福州。12月間,經長沙到了武漢。1938年1月《新華日報》創刊,樓适夷任副刊編輯,2月間,又和葉聖陶等在漢口創辦了《少年先鋒》半月刊。3月,他參加了發起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工作,并當選為理事,和蔣錫金等編輯《抗戰文藝》。是年10月底,樓适夷離武漢去廣州,于11月初到了香港,先協助茅盾編輯《文藝陣地》,1939年1月茅盾去新疆以後,由他代理主編《文藝陣地》。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1939年7月,樓适夷轉移到上海繼續主持《文藝陣地》的編務,同時還編印《大陸畫報》雜志,主要在新加坡地區發行。1940年12月,他脫離了《文藝陣地》的編務,又和裘重等人創辦了《大陸》月刊。1941年間,他和蔣錫金等人創辦了《奔流文藝叢刊》、《奔流新集》等,直到太平洋戰争爆發。1944年冬,他到四明山新四軍浙東根據地參加文教工作,曾編輯日文小報,對日俘進行統戰教育。1945年抗戰勝利後,樓适夷随軍北撤到了江蘇淮陰,任《新華日報》華中版編委。1946年5月,又回到上海任《時代日報》副刊編輯。1947年,他和靳以編輯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機關刊物《中國作家》,年底離開《時代日報》社到了香港,和茅盾、周而複等人創辦了《小說》月刊。到1949年春為止,樓适夷先後創作了一些短篇小說,出版了散文特寫集《四明山雜記》。

浙江現代文學名家樓适夷

1949年1月,樓适夷離開香港到北京,參加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籌備,并被選為理事,被配置設定到出版總署工作。抗美援朝運動中,樓适夷參加了志願軍,擔任東北軍區後勤政治部宣傳部長,在北韓戰場寫過一篇汽車兵生活的報告文學。1952年回北京後,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1976年離休。這一段時間,樓适夷在擔任出版上司工作之餘,翻譯了蘇聯和日本革命作家的作品,如高爾基的《在人間》、《老闆》和日本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至今還印行,已經再版多次。1984年夏,樓适夷出版了《話雨錄》,收文章28篇。

注:節選自劉為民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