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唯有時間,是彌合曆史間隙的萬能膠!
——佚名
能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吞吐宇宙之胸懷的曹操,兼有“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寬廣德行。同時,他也有“甯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雞賊和“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霸氣,而這一切皆源于“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齊桓之功,為霸之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谲,其德傳稱。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圭瓒,秬鬯彤弓”的無私。

這就是曹操的立世哲學,符合《道德經》中的“天地是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的大道。面對君臣乃至孫權的勸進稱帝,曹操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終其一生,曹操并未稱帝,為何卻屢屢遭刺,還被冠以奸雄的罵名?
曹操與董卓
曹操家族雖不及袁紹顯赫,但也算豪族,世受漢恩。是以,舉孝廉出身的曹操懷有一腔愛國熱忱。在董卓廢帝後,他便有了刺董的念頭。等得到司徒王允的支援後,身懷七星寶刀的曹操隻身前去刺殺董卓。雖然功敗垂成,但是其膽識和壯舉卻得到了朝臣和百姓的擁護。
後來,曹操也貴為丞相和魏王,同樣遭到了刺殺。這不是說曹操和董卓沒有差別嗎?
董卓作為西涼軍閥的代表,擅自廢立皇帝,并沒有什麼德政和善舉,隻是一味滿足自己的私欲,而且進位“亞父”,準備篡漢自立。曹操就不同了,他“奉天子以令諸侯”,還把女兒嫁給了皇帝。曹操在世時,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給百姓以穩定的生活,并沒有代漢自立的打算。
但是,本質的不同并不能被所有人了解,緻使曹操遭到皇帝的“秘帶诏”、國丈董承、太醫吉平、少府耿紀、西涼馬騰等人的刺殺,可謂是九死一生!
曹操與劉備
劉備手持“秘帶诏”,便堅定的認為曹操是“國賊”,因為這是皇帝正式下發的文書。可見,曹操也是不折不扣的軍閥,而皇帝隻不過是傀儡。換句話說,曹操也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就是不肯撕掉“皇帝”這塊遮羞布。
因為撕掉這塊遮羞布成本太大,正如曹操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正是有皇帝這杆大旗,其餘不歸附者皆是亂臣賊子,曹操才能名正言順的平叛。
而劉備便成了手持诏書的正統,這是令手握天子的曹操非常尴尬的事情,這也是他被視為奸雄的原因。像國丈董承、太醫吉平、少府耿紀這些都可算作“帝黨”,他們都是把曹操視作董卓一樣的人,也像司徒王允除掉董卓一樣想除掉曹操,但是除掉後國家會怎樣呢?不但王允沒想過,他們也沒想過。
這就是曹操存在的價值,既能保留大漢旗幟,又能維護政局穩定,還能繼續平叛。而劉備就不這樣認為了,他認為曹操是奸賊。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他們二人都是英雄。
是以,曹操也正是看到大漢氣數未盡,終其一生都隻願做周文王,而把周武王的角色留給了曹丕,這也是曹操對大漢抱有的情分和其睿智之處——讓時間沖淡一切吧!而劉備在皇帝死後,便直接自己稱帝了,繼續延續大漢的正統旗幟,因為他是持有“秘帶诏”的劉氏後裔,名正言順。
曹操與馬騰
馬騰對曹操的刺殺,屬于軍閥之間的鬥争。雖然,馬騰也罵曹操是漢賊,但是誰又敢擔保他不是第二個董卓?
曹操在采納荀彧“驅虎吞狼”之計後,欲挑動馬騰集團内亂,被馬騰看穿,便将計就計準備行刺曹操,結果還是功敗垂成。
不管是正統之争、帝黨之争,還是軍閥之争,都是權力之争,說到最後就是實力之争。大漢帝室衰微,氣數殆盡,軍閥混戰,曹操和劉備一心匡扶漢室,隻是殊途同歸罷了!可以看出,曹操是有實力,還有魄力,并具有一定德行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