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唯有时间,是弥合历史间隙的万能胶!
——佚名
能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吞吐宇宙之胸怀的曹操,兼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宽广德行。同时,他也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鸡贼和“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霸气,而这一切皆源于“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的无私。

这就是曹操的立世哲学,符合《道德经》中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大道。面对君臣乃至孙权的劝进称帝,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终其一生,曹操并未称帝,为何却屡屡遭刺,还被冠以奸雄的骂名?
曹操与董卓
曹操家族虽不及袁绍显赫,但也算豪族,世受汉恩。所以,举孝廉出身的曹操怀有一腔爱国热忱。在董卓废帝后,他便有了刺董的念头。等得到司徒王允的支持后,身怀七星宝刀的曹操只身前去刺杀董卓。虽然功败垂成,但是其胆识和壮举却得到了朝臣和百姓的拥护。
后来,曹操也贵为丞相和魏王,同样遭到了刺杀。这不是说曹操和董卓没有区别吗?
董卓作为西凉军阀的代表,擅自废立皇帝,并没有什么德政和善举,只是一味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且进位“亚父”,准备篡汉自立。曹操就不同了,他“奉天子以令诸侯”,还把女儿嫁给了皇帝。曹操在世时,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给百姓以稳定的生活,并没有代汉自立的打算。
但是,本质的不同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致使曹操遭到皇帝的“秘带诏”、国丈董承、太医吉平、少府耿纪、西凉马腾等人的刺杀,可谓是九死一生!
曹操与刘备
刘备手持“秘带诏”,便坚定的认为曹操是“国贼”,因为这是皇帝正式下发的文书。可见,曹操也是不折不扣的军阀,而皇帝只不过是傀儡。换句话说,曹操也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就是不肯撕掉“皇帝”这块遮羞布。
因为撕掉这块遮羞布成本太大,正如曹操所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有皇帝这杆大旗,其余不归附者皆是乱臣贼子,曹操才能名正言顺的平叛。
而刘备便成了手持诏书的正统,这是令手握天子的曹操非常尴尬的事情,这也是他被视为奸雄的原因。像国丈董承、太医吉平、少府耿纪这些都可算作“帝党”,他们都是把曹操视作董卓一样的人,也像司徒王允除掉董卓一样想除掉曹操,但是除掉后国家会怎样呢?不但王允没想过,他们也没想过。
这就是曹操存在的价值,既能保留大汉旗帜,又能维护政局稳定,还能继续平叛。而刘备就不这样认为了,他认为曹操是奸贼。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他们二人都是英雄。
所以,曹操也正是看到大汉气数未尽,终其一生都只愿做周文王,而把周武王的角色留给了曹丕,这也是曹操对大汉抱有的情分和其睿智之处——让时间冲淡一切吧!而刘备在皇帝死后,便直接自己称帝了,继续延续大汉的正统旗帜,因为他是持有“秘带诏”的刘氏后裔,名正言顺。
曹操与马腾
马腾对曹操的刺杀,属于军阀之间的斗争。虽然,马腾也骂曹操是汉贼,但是谁又敢担保他不是第二个董卓?
曹操在采纳荀彧“驱虎吞狼”之计后,欲挑动马腾集团内乱,被马腾看穿,便将计就计准备行刺曹操,结果还是功败垂成。
不管是正统之争、帝党之争,还是军阀之争,都是权力之争,说到最后就是实力之争。大汉帝室衰微,气数殆尽,军阀混战,曹操和刘备一心匡扶汉室,只是殊途同归罢了!可以看出,曹操是有实力,还有魄力,并具有一定德行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