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1月15日電(記者吳曉陽、嚴勇)值此被譽為"20世紀最神奇的科學發現之一"的澄江動物群發現35周年之際,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13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澄江縣, 雲南省将于2019年12日至15日舉辦寒武紀爆發國際研讨會,交流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下一個研究方向。
在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幾乎所有動物類型(門級分類機關),包括脊椎動物,在短短幾百萬年内迅速出現,這一快速進化事件被稱為寒武紀爆發。以寒武紀爆發為标志,地球的悠久曆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隐藏的宙斯"和充滿活力的"新興宙斯"。
寒武紀疫情是古生物學、進化生物學和地球科學等共同關注的科學前沿。寒武紀澄江動物群于1984年被發現,是一個罕見的化石寶庫,化石豐富且儲存完好,生動再現了約5.2億年前海洋生物的真面目,揭示了寒武紀爆發的奧秘,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證據,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2012年,澄江化石遺址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産。
記者從研讨會上了解到,到目前為止,澄江動物群已經發現了260多種,包括原始脊椎動物在内的20多個層次的動物類型。澄江動物群不僅展示了動物複雜多樣的結構,也反映了動物生态功能的分化和多樣性,如蝦化石的發現表明,早期寒武紀海洋已經建立了由複雜生态系統組成的"金字塔"食物鍊。從澄江生物群整體上可以看出,已經形成了以活體動物為主的現代海洋生态系統。
"進化比達爾文想象的要複雜得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澄江動物群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陳都源說。自20世紀末以來,盡管發現了一系列寒武紀前的化石群并進行了研究,但關于寒武紀爆發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本次國際研讨會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澄江縣政府協辦。研讨會安排了30餘份學術報告交流,并組織專家學者到貴州延安生物群、建河"金釘"科、帽天山澄江生物群系、眉浙村小殼生物群落等重要化石産地和概況進行實地科研,現場讨論相關科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