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新聞(記者趙慶建)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世界每年因高鹽、膳食纖維缺乏、果蔬攝入量低等飲食不均衡,直接或間接造成1100多萬人死亡。不平衡飲食對人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吸煙等不良習慣的影響。那麼,不均衡的飲食對人類健康有害嗎?答案是"甚至是蟲子"。
近日,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羅靜等研究發現,飲食不均衡直接導緻一種農業害蟲死亡。研究證明,飲食不均衡會導緻昆蟲腸道菌群紊亂,并進一步殺死昆蟲。該研究發表在權威的國際期刊《總體環境科學》上,标題為"飲食失衡對腸道微生物群的變異"(飲食不均衡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對中黑盲的生存有害。該研究的作者是湖北大學講師、冼霞碩士論文的合著者羅靜,盧敏副教授和徐樂天副教授是該論文的作者。

一種中黑盲鼹鼠,為植物(A)和蚜蟲(B)提供食物。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昆蟲的飲食與人類非常相似,并且是雜食性的。這些昆蟲的食物種類繁多,包括動植物,進食時還要注意"素食組合"。該研究的重點是雜食性農業害蟲中的黑盲蛾,發現與僅以植物為食的中黑盲蛞蝓相比,"單甯比對"中黑盲痣的生育能力顯着提高。然而,全面節食的盲人很快就會死去。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居住在腸道中的細菌群落是關鍵。這些微生物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一方面,腸道細菌可以改善宿主的營養狀況,促進生長,降解毒素等。另一方面,一些腸道細菌也會對宿主産生不良影響。該研究通過微生物組和其他技術分析了不同飲食後黑盲腸道菌群組成的差異,發現攝入蛞蝓後,腸道中沙雷氏菌屬的細菌豐富度顯着增加。進一步通過定量PCR、細菌分離鑒定、顯微注射等技術手段,明确了其機理:整個飲食結構導緻昆蟲腸道迅速積累,細菌突破腸道屏障,進入盲血,迅速殺滅昆蟲。
不同的飲食導緻中黑盲群紊亂并殺死宿主
該研究從飲食結構開始,以腸道細菌群落為起點,發現飲食結構的變化導緻腸道菌群紊亂,最終導緻宿主昆蟲死亡。結果不僅加深了人們對均衡飲食重要性的認識,也為制定盲人預防和治療新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4880
資料來源:Brigh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