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學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光光近日告訴記者,他最近在以2.44億年前《羅平強力魚》為代表的全骨魚早期演化綜合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該研究描述了羅平強力魚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魚頭骨特征的一些重要進化序列,并重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全骨魚進化樹。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eerJ上。
徐光光研究員介紹,全骨魚分為關節魚和近鲭魚形,魚和鲭魚是它們的活體代表。羅平強魚是雲南羅平生物群中最大的全骨魚,總長可達40厘米,是2.37-2.47億年前在世界上第三世界地層發現的最大的全骨魚種,對三疊紀海洋脊椎動物生态環境的重建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自2014年首次報道和命名以來,繩索強魚一直是全骨魚研究中非常感興趣的化石物種。然而,由于化石的稀缺和缺乏一些關鍵的骨骼特征,研究人員想知道Roxy強壯的魚是否屬于近鲱魚或關節魚。
基于九個新采集的化石标本,徐光亮與之前的模型标本進行了對比研究。在這篇33頁的論文中,他詳細介紹了"搖擺強魚"的骨骼形狀,揭示了許多新的解剖學資訊,并澄清了對許多關鍵顱骨特征的争議,例如方形顴骨,連續骨,亞蝴蝶骨,舌頭和颌骨。"以前,方形顴骨被認為是關節魚所獨有的,他們使用連續的骨頭和方形顴骨作為區分兩種魚的标記。其實,我發現在鲱魚附近的四屬中,有方形的顴骨,而在羅平強壯的魚身上,兩塊骨頭都存在,這也證明了這兩個物種有共同的祖先。徐光亮研究員告訴記者,在詳細的對比解剖學工作的基礎上,他将羅平強魚納入大規模分支系統研究,解決了系統分類問題,證明羅平強魚是最早具有代表性的近鲭魚型預測魚種之一。
這項新研究突破了過去,将關節魚和近莖作為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在60個化石和現存屬的224個形态特征的基礎上,将兩種全骨魚作為一個整體,重建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全骨魚進化樹,為了解早期進化提供了新的視角, 近骨的古生态學和古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