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光近日告诉记者,他最近在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力鱼》为代表的全骨鱼早期演化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该研究描述了罗平强力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头骨特征的一些重要进化序列,并重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全骨鱼进化树。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上。
徐光光研究员介绍,全骨鱼分为关节鱼和近鲭鱼形,鱼和鲭鱼是它们的活体代表。罗平强鱼是云南罗平生物群中最大的全骨鱼,总长可达40厘米,是2.37-2.47亿年前在世界上第三世界地层发现的最大的全骨鱼种,对三叠纪海洋脊椎动物生态环境的重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自2014年首次报道和命名以来,绳索强鱼一直是全骨鱼研究中非常感兴趣的化石物种。然而,由于化石的稀缺和缺乏一些关键的骨骼特征,研究人员想知道Roxy强壮的鱼是否属于近鲱鱼或关节鱼。
基于九个新采集的化石标本,徐光亮与之前的模型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这篇33页的论文中,他详细介绍了"摇摆强鱼"的骨骼形状,揭示了许多新的解剖学信息,并澄清了对许多关键颅骨特征的争议,例如方形颧骨,连续骨,亚蝴蝶骨,舌头和颌骨。"以前,方形颧骨被认为是关节鱼所独有的,他们使用连续的骨头和方形颧骨作为区分两种鱼的标记。其实,我发现在鲱鱼附近的四属中,有方形的颧骨,而在罗平强壮的鱼身上,两块骨头都存在,这也证实了这两个物种有共同的祖先。徐光亮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详细的对比解剖学工作的基础上,他将罗平强鱼纳入大规模分支系统研究,解决了系统分类问题,证实罗平强鱼是最早具有代表性的近鲭鱼型预测鱼种之一。
这项新研究突破了过去,将关节鱼和近茎作为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在60个化石和现存属的224个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将两种全骨鱼作为一个整体,重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全骨鱼进化树,为理解早期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骨的古生态学和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