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群眾在過去70年有了巨大的獲得——訪美國卡内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史文

作者:光明網

【70年:世界看中國】

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

史文博士是美國卡内基國際和平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也是美國研究中國安全問題的最著名分析專家之一。近日,在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卡内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史文在他滿是書籍和中國元素的辦公室裡,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講述他這位“中國通”眼裡的中國70年巨變。

史文與中國的緣分始于香港。20世紀60年代,因為父親在香港工作,史文在香港度過了兩年的高中時光,那段生活興奮且愉快。有了這段經曆,回到美國以後,史文開始學習中文和與中國有關的課程,并去台灣兩年學習漢語。之後,史文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并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專攻亞洲和中國研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後,史文在舊金山地區的一家中國上海商人開辦的貿易公司工作了兩年,是以得以在20世紀80年代通路中國大陸。史文還是喜歡做學術研究,最終進入美國蘭德公司,專門從事有關中國的著述。作為中國問題專家,史文多次訪華,按照他的話說,因為工作性質,多與中國官員和學者交流,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再就是上海、南京、廣州等大城市。他略感遺憾的是迄今沒有機會到訪中國中西部地區。史文最近一次訪華是在今年9月初到北京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對于記者的如何看待中國過去70年的現代化程序這一問題,史文如數家珍地講起他第一次到中國大陸的所見所聞與中國現狀的巨大差異。史文1984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在他的印象裡,廣告并不多,售賣外國商品的商店屈指可數,大多數人都穿着中山裝之類的衣服。當時中國的晚上燈光不多。但是,情況早已今非昔比。史文強調,過去沒有到過中國的美國人不會明白中國經曆了怎樣的變化。與過去相比,現在居民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動,大量中國人出國旅遊,海外的中國留學生比比皆是。是以,就生活水準而言,說中國大陸群眾經曆了一場“革命”,是沒有問題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許多中國人脫離了貧困。人們變得具有時尚意識,追趕時尚潮流,并且對外部世界充滿興趣和求知欲。史文認為,中國已經取得了不可比拟的成就,未來還可以在加強競争、社會開放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努力。

作為一個美國人,史文對中國人的幸福感有自己的觀察。當他自己與計程車司機等普通中國市民交流時,能夠體會到他們複雜的感受。史文說,許多中國人認可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物質财富,在人口自由流動等方面實作了巨大的進步。在他與中國群眾的交流中,他們流露出對過去70年所取得成就的驕傲。當然,中國人中也不乏抱怨。史文常聽到北京計程車司機抱怨交通擁堵,有的居民抱怨物價較高、收入不穩定等。在交流中,史文能感受到中國群眾對于美國不少方面的肯定,如美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和競争環境。在史文看來,中國人喜歡競争,具有創業精神;往往以家庭為中心,銳意進取,力争獲得發展機會;希望在經濟上有所成就,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他認為,中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處于轉型期,正經曆着在很短的時間裡實作迅速轉變,這種轉變不可避免地既讓群眾産生幸福感、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同時又會帶來焦慮和不安全感。讓史文欽佩的是,中國人可以與沖突共存,并且能夠在生活中輕松駕馭這種看似沖突的感覺。他說,正因具有這樣的精神,中國人可以在生活中應對很多困難。而美國群眾特别是美國政府并沒有真正地捕捉到中國發生的這種變化。他建議美國在看待中國的時候,不能局限于中國政府或執政黨,還要關注中國普通群眾的全面感受。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曆史時刻,作為一位畢生研究中國的學者,史文祝賀中國過去70年取得的巨大進步。史文表示,盡管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遭遇過一些重大的挫折,但是中國發展的總體架構、總體軌迹,特别是人民生活水準包括人口自由流動等方面的進步是積極的。史文認為,這種發展勢頭還會繼續。中國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從外部看,中國更加深入地參與到國際事務中;在内部,中國正緻力于防止因迅速的社會變革和快速的全球化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因素。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是中國在21世紀要應對的大挑戰。史文希望中國群眾和上司層能夠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推進開放來應對這種挑戰;同時,美國能夠樂見中國進步,以此強化中國與美國合作的意願,來解決諸如氣候變化等共同問題,并保持全球增長與發展。

(光明日報華盛頓10月4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05日05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