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科幻電影經常以人類躺在宇宙飛船的休眠隔間中,閉着眼睛,已經在另一個殖民星球上。大家都知道,為了幻想現實,睡眠技術是關鍵,如何讓人類在醒來後暫時停止新陳代謝,冬眠動物成為研究對象,尤其是北極松鼠每年冬眠長達八個月的,也讓人們看到了睡眠太空旅行的希望。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北極松鼠看起來與普通松鼠沒有太大差別,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西伯利亞等幹燥寒冷地區,由于生活環境的特殊性,它們從夏天開始就要覓食很多,為冬天的睡眠做準備,還要在山洞裡儲存足夠的種子和果實,為冬眠的結束及時補充體力。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随着氣溫的下降,北極松鼠在8月開始冬眠,在此期間,它們的體溫下降到零下3攝氏度左右,它們的心髒每分鐘隻跳動一次,甚至大腦和血液的溫度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但它不會當機,到次年的4月底和5月初, 從冬眠中醒來的北極松鼠将再次活躍起來。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作為世界上睡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對北極松鼠的冬眠行為感興趣,首先是因為它們"不當機",其次是因為它們如何維持新陳代謝。研究人員發現,北極松鼠在4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冬眠,但北極松鼠達到零下3攝氏度,與後者相比,後者的體溫下降幅度更大,應該增加能量消耗,但它們像熊一樣利用"氮循環"來适應身體,這就是為什麼它們能夠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簡而言之,北極松鼠使用尿素來保持其強度,在冬眠期間,它們使用從尿液中排出的"廢物"尿素,再循環遊離氮作為必需氨基酸,這反過來又轉化為蛋白質以補償冬眠期間損失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北極松鼠在冬眠期間的新陳代謝活動得到了抑制,儲存了被新陳代謝分解的膠原蛋白,不僅保持了能量,而且避免了嚴重的肌肉退化。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是以,北極松鼠冬眠的方式似乎為人類提供了許多教訓,例如如何防止長期卧床不起的人的肌肉萎縮,以及如何在太空旅行期間在不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情況下當機和睡眠。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其實,人們早就試圖從冬眠動物身上找到人類太空旅行的鑰匙和密碼,早在1968年,前蘇聯就會在太空中冬眠俄羅斯陸龜九個月,兩隻海龜在完成七天的太空旅行後,安然無恙地傳回地球,此外還有減肥, 沒有變化。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僅就物種而言,北極松鼠比俄羅斯對人類的資訊更多,盡管北極松鼠尚未像俄羅斯那樣進入太空,但随着技術的變化和人類前往其他星球的步伐加快,北極松鼠可能會接受測試,而不是人類的新陳代謝适應。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事實上,除了将冬眠動物送入太空觀察其身體機能的變化外,許多人還對人類睡眠着迷,最常見的是始于1960年代的"人體冷凍技術"。所謂"人體冷凍",即利用低溫儲存人體,并希望在未來實作複活,據說有近150人和近80隻動物死後完成冷凍,這些被冷凍的人需要單次支付給人體冷凍機制5至12萬美元, 可以無限期地放置在液氮中冷凍,不同的儲存地點導緻價格差異,主要分為頭部和全身,但無論身體的哪個部位,那些冷凍的人一方面希望在科技的發展中,通過按下"暫停鍵"在屍體上直到再生, 人們認為冷凍可以修複身體。然而,到目前為止,這項技術已經在科學和幻想之間移動,沒有真正的進步或突破。

地松鼠冬眠8個月,心跳每分鐘1拍,人類從冬眠到太空更近一步?

是以,無論是學習和模仿動物冬眠,還是在人類冰凍中在太空中旅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微重力對大腦、心髒、肌肉、骨骼、視覺等人體器官的影響還不得而知,如果人類能夠真正掌握和利用動物冬眠過程中身體的适應和調節,不僅會開辟出新的生活方式,而且可能是冬眠太空旅行和宇宙旅行的時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