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湘市三灣工業園某辦公樓的一個百平方米工作間内,十幾名年輕人敲擊着電腦,檢視訂單狀态。在他們的辦公桌旁,堆放着一個個長條圓形紙筒,桌上則是成摞的快遞單。這些年輕人熟練地用一根塑膠管筒把一支一支細長的浮标裝束起來,再放進圓形紙筒,貼上快遞單準備發走。
不要小看這些浮标,每支重量隻有幾克,但最高價格可達幾百元。它的背後則是全國範圍内的數千萬釣魚愛好者。
地處湘北的臨湘,是湖南省嶽陽市下轄縣級市,但依仗當地的先天自然優勢,小小的浮标,如今已經成為這裡的一張名片。2014年,國家工商總局商标局準許“臨湘浮标”為中國地理證明商标。
臨湘市浮标産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宏毅接受第一财經1℃記者采訪時介紹,臨湘目前的浮标生産企業已達780多家,浮标年産量超過1億支,占到全國市場佔有率的80%。由此帶動整個釣具産業規模達到30多億元,吸引就業人員超過3萬人,8個品牌獲評湖南省著名商标。臨湘已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浮标之鄉”。
該市對于浮标産業的最新規劃是加快建設浮标特色小鎮,使浮标為引領的釣具産業生産、倉儲、物流更加規模化,力争在“十四五”(2021~2025)期間,釣具(浮标)全産業産值達5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總産值100億元。
茅草造就的大産業
走在臨湘街頭,除了一些廣告宣傳智語,并沒有太明顯的浮标影子,很難把這樣的街景和“中國浮标之鄉”的印象聯系起來。
李宏毅告訴1℃記者,臨湘的浮标生産企業有80%在市區内,其餘的分散分布于一些鄉鎮。浮标生産一般不需要太大的廠房和大型裝置,這些企業也基本不臨街,在沿街是看不到太多生産企業的。近幾年,一些大型企業已經在市區外的工業園區建廠。
“可以說,全國5個釣魚愛好者中,就有4個人用的浮标産自臨湘。”湖南池海浮标釣具有限公司(下稱“池海釣具”)副總經理李立明說,遍布臨湘的幾百家浮标生産企業,所生産的産品占據了全國浮标市場的八成份額。
目前國内的釣具市場基本形成格局:“威海的竿,臨湘的标”。與威海釣竿一樣,臨湘浮标的市場地位不可撼動。
那麼臨湘這個不出名的小城,如何成了國内浮标産品的領軍者?
浮标生産的門檻并不高,但有其特殊的産品業态。單從原材料看,臨湘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浮标的主要原材料是芭茅為代表的茅草類植物,臨湘緊鄰長江,境内河湖密布,這類植物非常常見,是以取材很容易。
取芭茅制浮标來釣魚已有很長曆史。史料記載,清光緒年間,臨湘籍官員劉璈赴台灣任兵備道,把浮标生産技術帶到了台灣。
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劉璈在台後裔和其他兩名客商将現代浮标生産工藝帶回臨湘,開啟了臨湘浮标的企業化生産之路。“臨湘本來就有做浮标的傳統,由臨湘人帶出去形成了現代工藝,最終又回到臨湘,這是典型的鳳還巢之路。”
11月25日,臨湘市區外的三灣工業園區的一棟六層廠房内,一家浮标生産企業的勞工們在緊張生産,一根根彩色的細杆格外醒目,勞工們将細杆分别插入棗核形的浮标本體兩端,并進行固定,一支完整的浮标産品便加工完成。勞工們說,中間棗核狀的是浮标本體,進入水中的細杆叫做标腳,立在水面的細杆叫做标尾。
這家企業正是當年劉氏後人回到臨湘建立的浮标生産企業,當時的名字叫名昶公司,經過近30年發展,名昶公司經曆股份變更等變革,現在繼承其衣缽的企業用家喻戶曉的童話人物命名公司和産品——白雪公主浮标釣具。
李立明告訴1℃記者,浮标企業化生産落地臨湘之初,一支進階浮标就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而當地城鎮月平均工資不過幾百元,高額的利潤誘人,吸引了不少本地人紛紛入行,這成為浮标生産在臨湘快速增長并遍地開花的最重要誘因。
李立明難忘早期的跑銷售經曆。“十幾年前,交通和通信都還不發達,銷售免不了背包客狀态”,背起裝滿浮标的背包,登上火車,到達一個城市後挨個找漁具店放貨。李立明對1℃記者回憶,那時的浮标銷售主體依然是各地的漁具店,但由于資訊資訊不發達,即使到了一個城市,打聽漁具店的位置隻能靠問,效率不高。
當時推介産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參加展會。李立明在位于河北大廠的漁具城駐點銷售過多年,參加過在北京懷柔舉辦的展會,“那時還沒有會展中心,就在懷柔的一家飯店裡開展會。”讓李立明印象最深的是,釣具展會一年比一年火爆,一個飯店已經無法容納參展客商,最多的時候主辦方租用三家飯店作為展會場地。
展會最大的收獲是直接接觸到場的客戶,在展會結束後,主辦方會給每一個參會者提供一本聯絡冊,裡面收錄了各地漁具店以及釣具企業的具體資訊,“這個冊子很有用,在交通、通信、資訊都不發達的當年,能給銷售帶來很大便利。”李立明說。
銷售和生産的火爆無疑是浮标行業興旺的标志,但問題很快随之而生。李宏毅對1℃記者表示,臨湘目前從事浮标生産的企業超過700家,既有規模型大企業,也不乏家庭作坊,高中低檔産品各有覆寫。但正因為門檻低,惡意壓價、假冒仿冒名牌産品的現象,在這個行業内早已不新鮮。
30年變遷:從茅草到納米材料
“做浮标掙錢太容易了,沒有自己的産品,從大的廠家進貨在淘寶賣,一家三口一年賺十幾萬很容易”,李立明這樣描述目前的行業業态。但李立明等從業者均認為,這并不是長期的發展之路,雖然産品的高中低檔早已形成,但要想把這個行業做大、做好,必須潛心研究技術和市場需求,以做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同時實作産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和更新換代。
現在,李立明依然主抓銷售,但他用大量時間去釣魚,足迹遍布全國,既有坑、塘釣,也有河湖野釣。因為在北方跑銷售時,有一個客戶問他,“不會釣魚,你做什麼浮标。”這句話讓李立明猛然醒悟,向一些釣魚高手請教後,他才明白,不同水域的不同魚類,咬餌的習性也不同,是以對浮标的要求也不同。
“浮标本體看似都是棗核形,但有形狀差異,入水後就會存在翻身速度快慢的差異,以及在水中狀态的差異,這些都将決定能否釣到魚。”李立明拿出多個浮标向1℃記者介紹性能。這些都是他釣魚後多年形成的釣技經驗總結,最終指導了産品的研發。
“不自己去摸索釣技,研究産品,就靠簡單模仿,産品種類也不會多,最終隻能做出低端産品”,李立明這樣總結釣技對浮标生産的影響。與之對應的是,作為龍頭企業的池海釣具,浮标産品不但更新換代,現在還設計生産出電子智能型浮标、探魚器等新産品。
臨湘浮标生産企業的增加,以及浮标産量的飙升,與中國釣魚愛好者群體增長幾乎同步。釣魚這項愛好門檻不高,參與者不分老少,隻要買了釣竿、浮标、釣線等裝備,就算加入行列了,也需要通過實踐去摸索釣技。
那麼中國釣魚愛好者數量有多少?有說法稱超過1億,中國釣魚運動協會估算的數字為五六千萬人。李立明等臨湘浮标生産企業主普遍認為,肯定是千萬級的,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浮标生産容易,釣魚參與者龐大,浮标為代表的釣具又是這個興趣愛好的剛需,如何制作出釣魚愛好者真正喜歡的浮标,是這個行業的最重要議題。
在産業化之初及早期企業化生産的年頭,浮标産品之間的差距就已經存在,主要展現在産品材質上,特别是标腳和标尾。現在的标腳和标尾的材質是玻璃鋼或碳纖維,但在近30年前,這些都是稀罕物。
李立明對1℃記者表示,自己上世紀90年代進入浮标行業後,不少前輩跟他提起過,搞不到玻璃鋼和碳纖維,隻能用竹子代替。找到竹子後,用做毛衣針的機器進行打磨,磨到毛衣針的粗細。“這就是為什麼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當時的浮标會比較粗,且樣式也比較單一。”
正因為材料稀缺,玻璃鋼或碳纖維材質的浮标價格自然就高,浮标産品的高中低端逐漸形成。随着玻璃鋼和碳纖維的普及,浮标價格下降,浮标企業數量的增加也越來越快。
曆經近30年的發展,臨湘浮标産品形态多樣,既有以芭茅等茅草為代表材質的傳統型産品,刻有很深的手工藝烙印,也有以納米材料為代表的新産品,自動化生産水準高。
電商化推動産業更新
臨湘浮标釣具電子商務協會會長張常告訴1℃記者,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臨湘浮标的線上銷量将超過線下銷量,浮标銷售的電商化已經成為常态。
李立明告訴1℃記者,經過統計,僅雙11當日,池海釣具的浮标銷售量就達到2萬多單。11月25日下午,正在與1℃記者攀談時,兩名客戶來到李立明的辦公室,提走先前訂好的多盒浮标,準備通過淘寶銷售。
李宏毅對1℃記者表示,網際網路的普及和快速發展,已經完全颠覆了以浮标為代表的釣具産業。尤其是速度之快,讓他覺得需要學習的新東西太多。“以銷售為例,最初就是在淘寶上,京東、拼多多等新平台出現後,分化了淘寶管道。這些還沒完全吃透,已經更新到短視訊或直播帶貨”。
電商銷售管道和模式的不斷出新,着實讓浮标企業主在認識和思維上不能快速轉換。李立明向1℃記者回憶,池海釣具一直堅持全國統一價,但代理商在淘寶上銷售,價格會略有調整,多數是下調,這樣多少對品牌政策産生影響。天貓從淘寶獨立後,他果斷提出盡快建立公司的天貓官方旗艦店。
“當時公司有淘寶店,銷售也不錯,很多人認為再搞個天貓店,屬于多此一舉”。直到發現天貓官方旗艦店的品質保證對統一價格政策的促進,公司的天貓官方旗艦店才搞了起來。
張常告訴1℃記者,浮标生産業者接受、學習網際網路銷售,都有一個過程,“畢竟是新生事物,有的人年紀也大,把電腦和智能手機用熟練都要學很久,有的人則依然依賴線下傳統銷售,我們隻能不斷提供各種建議,傳授學習方法和技巧。”
除了擔任電商協會會長,張常也經營着自己的浮标企業。在公司銷售平台旁邊,專門設立了直播室,不時進行線上直播,介紹浮标産品,講解釣技。李立明的辦公室也有一台三腳架,用于直播裝置架設。“以前也做直播,現在做得少了,想把直播做好,挺累的。”李立明說,自己追求的是直播内容的品質。在他看來,自己的釣技拿得出手,公司産品暢銷,既然選擇了做直播,就應該投入進去,用心去講解、去錄制,“我一直覺得,好的産品受歡迎,好的内容同樣不會沒人看。”
作為臨湘市政府設立的浮标産業扶持部門負責人,李宏毅在研究釣魚釣具産業方面也下足了功夫。“短視訊和直播很火,很多釣魚大V也都紛紛直播,他們在粉絲中的帶動作用很強,有可能産生好的帶貨作用,”李宏毅對于短視訊和直播帶貨格外重視,和部門同僚有空時就研究,同時也把聯絡國内釣魚大V作為一項重要工作。
臨湘市政府公布的資料顯示,該市目前有釣具天貓店和京東店100多家,電商企業發展近300家,電商銷售預計達到整個釣具(浮标)市場佔有率的80%。
不過,李宏毅告訴1℃記者,雖然知名度高,但浮标産業不是臨湘的最大經濟産業。從業态來看,浮标生産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并不具有高技術含量,不過這個産業能吸引就業,創造的産值也比較可觀,對于提升臨湘的知名度有很大幫助,是以臨湘從政府層面扶持浮标産業的發展。
臨湘市政府近幾年已經确立,扶持打造以浮标為代表的整個釣具産業。除了浮标,釣餌、釣台等釣具企業也在臨湘陸續創辦。
為了做大産業,提升知名度,臨湘市與中國釣魚運動協會關聯,在臨湘建成國際标準釣魚賽事場地,每年在臨湘舉辦多場國際級、國家級釣魚賽事。
不過,在李宏毅等管理者角度看來,臨湘浮标産業持續發展好,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臨湘現在的規模型釣具(浮标)企業還并不多,肯定還需更多龍頭企業來帶動,小散企業太多,産業規模和業态都會受影響。
此外,行業必須要有标準。李宏毅對1℃記者表示,該市已經統一技術标準,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的釣具(浮标)行業标準,全國10家浮标企業提供技術文本,臨湘占了8家。
2019年7月,臨湘市制定了加快浮标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占地面積3.5平方公裡,在這個範圍内布局商貿區、生産區、生活區和垂釣區,力争在“十四五”期間釣具(浮标)全産業産值達50億元,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總值100億元。
并且,在浮标産業園重點支援三五家規模企業壯大成億元企業,力争從2019年起每年支援釣具産業貸款規模不少于5000萬元。
同時,引導釣具龍頭企業入園、作坊企業進鎮叢集發展,入園企業需在一年内達到規模企業。在三灣生産區規劃建設釣具電商物流倉儲,主導建設大型标準網絡倉儲,2021年前完成建設,促進釣具(浮标)電商向大資料、智慧化更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