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作者: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19世紀時,俄國的文化藝術開始異軍突起,無論是文學、音樂,還是美術。都開始反過來影響歐洲,乃至于全世界,在藝術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屠格涅夫,就是當時俄國文學鼎盛時期的“三巨頭”之一。

屠格涅夫出身于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一個騎兵團長,母親是一個大地主,從她的叔父那裡繼承到了大量的土地和農奴。屠格涅夫終其一生都沒有結過婚,在他生命最後的四十多年裡,始終在執着地追随着一個女明星——波林娜·維亞爾多,而寫作,有時反而成了屠格涅夫的業餘工作。

兩段傷心的情感經曆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結束了在莫斯科的大學時光後,24歲的屠格涅夫回到了家鄉斯巴斯科耶,他的母親見到他很高興,她最疼愛的就是這個兒子了,隻是她對屠格涅夫的愛,略有些自私和專橫。

家裡的仆人們見到小主人回來也很是興奮:“我們的天使回來了,替我們說情的人來了。”因為屠格涅夫的母親對待仆人和農奴們很是殘暴,而屠格涅夫卻恰恰相反,他從不把下人們看作是自己“受過洗禮的财産”,他從小能夠平等地對待他們,和他們友好地相處。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在這次放假回家的時候,年輕的屠格涅夫愛上了家裡的一個裁縫,是從莫斯科雇來的美麗的姑娘阿芙多吉娅。屠格涅夫的母親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立即就把這個姑娘趕走了。阿芙多吉娅無奈之下,隻好帶着身孕回到了莫斯科。

不久,阿芙多吉娅為屠格涅夫生下了一個女兒。屠格涅夫的母親把孩子接到了自己的身邊,撫養她長大。

1841年,屠格涅夫再次離開了家鄉,到莫斯科進行碩士考試,在此期間,屠格涅夫拜訪了住在普列姆興諾,出身于貴族家庭的革命者巴枯甯一家。

早在屠格涅夫到來之前,巴枯甯的妹妹塔基楊娜就從她哥哥姐姐那裡了解到,屠格涅夫是一個學識淵博、談吐優雅的詩人,兩人見面之後,塔基楊娜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屠格涅夫同樣也喜歡上了塔基楊娜這個長相美麗、多才多藝的女孩子。不久之後,塔基楊娜生病了,不得不住到她姨母的家裡,而屠格涅夫卻并不知情。兩人短暫的愛情,在第二年的春天裡就草草收場了。

初次相逢,便注定了一生的愛戀

1843年,對屠格涅夫來說是至為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遇到了對他影響至深的兩個人:一個,是他最崇拜的導師——别林斯基,再有,就是他摯愛一生的女明星——波林娜·維亞爾多。

波林娜·維亞爾多出身于西班牙的一個貴族家庭,同時也是歌唱世家。她10歲時拜鋼琴名家李斯特為師學習鋼琴,16歲時就能夠登台開音樂會了。1843年時,她跟随意大利歌舞團通路彼得堡,一次演出之後,她在背景的化妝間接見了四位狂熱的粉絲,其中就包括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波林娜并不是一個美女,她的外表長得并不好看,小小的個子,黑黑的皮膚,,臉盤不算端正也就罷了,居然還略有些駝背。雖然形象不佳,但她卻是一個才女,在音樂、繪畫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還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的詠歎調還未唱完,就已經獲得了聽衆們的掌聲與歡呼聲。

屠格涅夫因為忙于追随着波林娜,沒有回家吃午飯,惹得他的母親很是生氣,但也隻能是一邊用餐刀敲着桌子,一邊喃喃地自言自語道:“應該承認,這個該死的吉普賽女人唱的很好。”

麻煩的是,波林娜早就名花有主,她在1840年時就嫁給了法國作家和戲劇家路易·維亞爾多,婚姻算得上是幸福美滿。

為了能夠與波林娜時常在一起,屠格涅夫與波林娜的丈夫路易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們不但一起打獵,還經常在一起談論文學。後來,路易還成為了屠格涅夫著作法文版的翻譯。

功成名就之後,緊緊追随夫妻的腳步

波林娜離開俄國後,屠格涅夫就和她開始了鴻雁傳書。在這期間,屠格涅夫瘋狂的迷上了打獵。1846年,屠格涅夫回到了家鄉斯巴斯科耶度假,由一個擅長打獵的農奴帶領着他,走遍了附近幾個省裡的森林和沼澤,積累下了豐富的狩獵知識,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俄國農奴們的痛苦生活。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A打獵的時候,屠格涅夫的手裡一直是握着獵槍的,但當結束狩獵的時候,屠格涅夫又拿起了筆,記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這一年的12月,屠格涅夫在寄給遠在柏林演出的波林娜的信中寫到:“我現在有許多工作,幾乎和誰也不見面,閉門寫書,這是我從天南海北搜集來的,是我的希望與回憶”。

1847年,屠格涅夫開始在俄國的進步刊物《現代人》上,陸陸續續地發表了他的成名作《獵人筆記》。作品中的許多篇章獲得了讀者和文學評論家們的一緻好評,隻是文章中一些反對農奴制的句子,觸碰到了沙皇的底線。

為了避免受到進一步的迫害,也為了能夠完成自己的這部著作,屠格涅夫離開了俄國,來到了法國。其實,這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波林娜一家就住在那裡。

屠格涅夫先是住在波林娜的家裡,後來又在她家的附近購置了房屋。如果波林娜出國演出,屠格涅夫就通過閱讀報紙來了解她的一些資訊,或者是發表一些有關她的文章,與讀者讨論一下她高超的演唱藝術。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1850年時,屠格涅夫的母親去世了,他急急忙忙地回到了家鄉的莊園,把自家的農奴都解放了,無償地分給他們一些土地。俄國的農奴制是在1861年才由沙皇決定廢除的,屠格涅夫的做法超前了十多年。

如果說《獵人筆記》的成功,使屠格涅夫成為反對農奴制的支援者,那他毅然解放自己家的農奴,就使他成為了解放農奴的實踐者,年輕的革命者們紛紛滿懷熱情地贊揚他。

其實,農奴們并不願意買他的帳,他們在他的牧場上放牧,砍伐他花園裡的樹木,甚至是鋸掉花園裡的長椅,拿回去燒火。

但無論是獲得的榮耀,還是損失的财産,屠格涅夫都已經是無暇顧及了,他急急忙忙地又回到了法國,他的夫妻波林娜的身邊。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痛苦而又幸福的結局

屠格涅夫一生中隻有一個孩子,就是阿芙多吉娅為他生下來的那個女兒。祖母粗暴、嚴厲的性格,顯然不能帶給孩子幸福,是以當孩子5歲的時候,屠格涅夫就把她從母親的身邊接到了波林娜的身邊,由她來撫養她長大成人。

波林娜與丈夫路易生有兩個女兒,屠格涅夫對她們視如己出,在她們出嫁的時候,屠格涅夫就像自己的女兒出嫁時一樣,都為她們單獨準備了一份嫁妝。

1882年,屠格涅夫的脊椎癌開始惡化,第二年他做手術的時候,雖然大夫給他用了很多的嗎啡,但他還是痛苦不堪,在9月3日的時候,屠格涅夫終于在一生的夫妻——波林娜的身邊死去了。

屠格涅夫:一生不婚,追随偶像四十年,就是死,也要死在她的懷裡

屠格涅夫在年輕的時候,是有過正常的戀愛經曆的,期間還曾經有過一個孩子,是以說,他對波林娜的感情,絕不是什麼病态,而是一種熾烈而又持久的、精神上的戀愛,就如同騎士愛着他的女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