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高琛琛
8歲男童摔一跤,檢查發現有腎積水,手術前檢查時,又發現有心髒病。傳統方式需先後進行兩次手術,創傷大、恢複慢。武漢兒童醫院的專家們使用達芬奇機器人,一次手術治愈兩處畸形,這在我國還是首例。10月27日,男孩康複出院。
孩子跌一跤
意外查出兩處畸形
8歲的辰辰(化名)家住河南省信陽市,性格活潑好動。一個月前,他和同學玩鬧時不慎摔傷,在醫院做雙腎彩逾時,意外發現右側腎有重度積水。父母都很驚訝,平時辰辰能吃能睡,沒有什麼明顯症狀。為求穩妥,辰辰轉至武漢兒童醫院,被收入泌尿外科,準備手術治療。
該院泌尿外科主任李爽告訴家長,由于腎是“勞模”,是以有些孩子腎積水症狀不明顯。有的孩子隻是說過幾次肚子疼,容易被忽視。她提醒家長,孩子出現腰腹部疼痛、血尿、發燒等症狀,要及時找泌尿外科醫生就診。
術前檢查時,醫生又意外地發現,辰辰的心功能不佳,進一步檢查發現孩子竟還患有心髒病——動脈導管未閉。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降主動脈到肺動脈的導管,在1歲前應該閉合。但有的孩子始終未閉合,導緻主動脈的血會“漏”到肺動脈。輕則影響體質,重則引起心髒衰竭。辰辰因為“開口”較小,十分隐蔽,是以目前症狀還不明顯。但如果繼續拖延,孩子心髒會“不堪重負”,走向衰竭。
達芬奇來幫忙
一場手術解決問題
按照醫療原則,治療需優先考慮重要器官。按照傳統治療方式,應先對辰辰進行心髒畸形矯正手術,首先改善心功能,待孩子恢複一段時間,再進行腎積水手術。
為了讓孩子少受罪、恢複快,武漢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心胸外科、麻醉科等多科專家進行會診後,提出了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請醫院的達芬奇機器人助力,做一次手術,同時矯正兩處畸形。

10月15日,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辰辰被推進了手術室。成功麻醉後,首先由心胸外科皮名安主任上場,在胸部打了三個小孔,在高清的裸眼“3D”視野下,機器人靈活的探頭可實作540度旋轉,邊手術邊凝血,對動脈導管進行精準結紮。手術順利完成,辰辰的心功能得以改善。
接着,泌尿外科主任李爽上場。她通過達芬奇機器人探查發現,孩子右側腎積水直徑最寬處已有5厘米,腎實質變薄。手術中,專家先分離擴張腎盂,找到腎盂輸尿管連接配接部,發現此處有狹窄扭曲,再将梗阻的腎盂輸尿管連接配接處剪掉,裁掉擴張的腎盂,再将腎盂和輸尿管連接配接起來,手術順利完成。整個手術過程僅4小時,辰辰出血極少,無需輸血。
啟動一周年
347位患者受益“達芬奇”
“一個沒想到,是孩子竟然有兩處大病我們不知道,當時非常忐忑,心疼孩子要遭大罪。”術後,辰辰的父親感慨,“第二個沒想到,一次手術能解決兩個大問題,而且孩子還恢複得這麼快。非常感謝兒童醫院的專家團隊!”
武漢兒童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皮名安介紹,在兒童身上,用達芬奇手術同時進行兩個專科的手術,這在我國還是首次。一次手術對孩子的益處多多,隻用一次麻醉,手術對孩子的打擊小、創傷小,孩子恢複快,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這一方面得益于醫院觀念進步、各專科通力協作,另一方面,達芬奇機器人這一得力助手讓過去的設想成為了事實。達芬奇機器人它在精細解剖、保護性分離上具有明顯優勢,同時有着540度旋轉的靈活機械臂,操作精準,孩子術後并發症機率小、身體恢複快,為微創外科手術創造更多可能。
武漢兒童醫院副院長段栩飛介紹,2020年10月23日,武漢兒童醫院正式啟動第一台達芬奇機器人手術,開啟了華中兒外科手術新時代。截至今年10月27日,該院已完成347台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涵蓋新生兒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婦科,覆寫了達芬奇目前能做的所有兒童專科。
專家同時提醒家長,達芬奇機器人并非适合所有患兒、所有手術,僅适合較高複雜性、一定難度系數的手術,專家會根據患兒具體特點來制定最優手術方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