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川觀新聞記者 吳憂 資陽觀察 楊蜀丹】

  “雖然每個月要交近40元物業費,但這個錢花得值!”10月13日下午,家住安嶽縣楊南巷小區的石光勤出門散步,和鄰近樓棟的居民談論起最近小區的變化,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比當初住進新房還好

老舊小區改出居民新生活

  一走進楊南巷小區,大門口随風飄揚的小國旗、胡同老牆繪上的新圖、在涼亭或石凳上圍坐在一起打牌的居民、停放規範的汽車……随處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惬意。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道路破損、雨污混流、杆管線設施散亂架空、車輛亂停亂放的模樣,一提起以前,石光勤直搖頭,他指着小區大門進來的道路說道,這個地方以前坑坑窪窪的,下雨的時候稍不注意還要摔跤。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如今的楊南巷小區搖身一變,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涼亭修繕一新,居民下樓就有休閑健身的場所,過去空中的飛線、蜘蛛網消失了,居民開門就能見綠,讓石光勤這樣居住在這裡30多年的居民,感受到比當初住進新房還好的居住感。楊南巷小區是安嶽縣第一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也是四川省2020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示範工程,于2019年10月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安嶽縣洗墨池、土城門、興安、四方井、龍王廟社群等7個項目也已全部開工,可惠及8052戶居民。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當地高标準編制了《安嶽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專項改造規劃(2020-2025年)》,縣城區納入改造共228個小區,涉及嶽城街道、嶽陽鎮13個社群、26279戶居民、1194棟建築、約236.86萬㎡,預計總投資12. 01億元,着力解決老舊小區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建築物破損嚴重、物業管理缺失、社群治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堅持改前問需于民、改中問計于民、改後問效于民,“菜單式”征詢群衆意見,把群衆滿意度納入工程驗收名額體系,并充分結合各小區現狀、管理規模等情況,探索“黨建+網格”管理模式,鼓勵和引導居民參與小區管理,確定老舊小區改造後“有人管”“管到位”。

  老舊小區改造為安嶽縣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的一個縮影,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當地把“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内容和檢驗标準,聚焦群衆急難愁盼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衆,以實際成效引領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辦實事讓群衆滿意

也讓參與者幹勁十足

  當天下午4點15分,安嶽縣第五幼稚園大門外,已有不少等着接娃的家長。家住學校對面的凱麗國際小區的唐秀蘭每天的任務就是接送5歲的孫子。“走路10分鐘就能到學校,特别友善,與幼稚園一牆之隔就是國小,馬路對面還有一所中學。”今年9月,這裡三所建立學校相繼投用,讓唐秀蘭喜笑顔開。

  安嶽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成員楊兵介紹,為破解教育入學難問題,目前已投入8.25億元,九韶國中、第五幼稚園等5所環境優美、裝置設施優良的學校(幼稚園)建成投用,增加标準學位10650個,同時,還投入6249.6萬元,為建立學校等購置教育資訊化裝置151種4萬餘件。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為民辦實事,辦到了群衆心坎上,也讓參與者鬥志滿滿。蔣麗萍是安嶽縣第五幼稚園的一名教師,她第一次來到這所建立的幼稚園時有些震驚,此前,她在瑞雲國小附屬幼稚園工作了8年,鎮上的幼稚園與國小相連,加起來都不及這裡的四分之一。“就讀環境、硬體設施等各個方面都很不一樣,現在我要在這裡大展拳腳,好好施展我的才能。”

  不遠處的安嶽縣中醫醫院住院大樓建設項目上,勞工們将一車車堆滿磚頭的推車拉到大樓前。“第一層為中醫體檢科和治未病科,第二層是為尿毒症患者準備的40個床位的血液透析,三樓及以上将會安排其他科室,包括新開展的腎病科、風濕免疫科、惡性良性腫瘤科、介入科等。”看着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醫院發展藍圖在安嶽縣中醫醫院黨委書記付知勤腦海中徐徐展開。目前,一期門診大樓已投入使用,正在建設的住院大樓為二期項目,付知勤表示,預計明年7月底前投入使用,屆時将改善病人的住院環境。

​改進作風 服務群衆丨建立5所學校、2.6萬戶老舊小區居民迎來“新生活”安嶽這樣為群衆辦實事

  10月13日,安嶽縣召開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衆辦實事”新聞釋出會,聚焦“辦證難、行路難、用水難、入學難、就醫難”等群衆反映強烈問題,亮出成績單:4502套逾期商品房将先後傳遞,5550套房商品房辦證已完成初始登記,8052戶老舊小區改造紮實推進;推進農村公路品質提升三年行動項目41個,已完工78.9公裡,全域供水項目建成主管網350公裡;已建立學校5所,增加學位10650個,縣第三人民醫院整體遷建等6個省市縣重點項目正加快實施;推出200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開展“川渝通辦”政務服務跨區業務1027件;1.8萬餘名特殊困難群衆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上半年全縣民生兜底支出達3.5億元以上。

  如今,與石光勤、唐秀蘭同樣的廣大群衆,正從生活、教育、醫療、政務等方面感受到“我為群衆辦實事”的成果,也有蔣麗萍、付知勤等一批“辦事”者在各自的崗位上,站好崗、辦好事。

資訊來源:川觀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