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家張峰的丹青歲月

記者 郭建光

張峰,确山縣文化館副館長,确山縣美協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繪畫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展覽。

畫家張峰的丹青歲月

張峰很小的時候就記起一次次跟在身為确山縣文化館畫師的父親張習明身後寫生,溝澗山巅,一大瓶白開水就是半天的“夥食”,直到一筆筆描繪下壯麗的山川樹木映入畫紙之上,小張峰才饑腸辘辘跟在父親後面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畫家張峰的丹青歲月

許多年以後,當張峰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他一次次在夢中還依稀看到父親汗涔涔的背影,和一個破舊草帽下和藹的面孔。

10年前,父親因病去世,夜深人靜,張峰悲從中來。張峰也在思索着父親的一生,他偉岸到憔悴的背影,可始終心中燃燒着一團烈火,為藝術而生的熊熊火焰。

從部隊退役之後,年輕的張峰進入到文化系統,接過父親的畫筆。不愛言談的張峰也隻有在面對畫紙的時候萬語千言才能傾瀉而下,那畫面的每一個線條都是來自傳統的筆墨,那每一處煙雲,都是心底最大的牽念與表達。

在竹溝革命紀念館展廳入口處,一幅巨大的油畫描述的正是确山竹溝暴動的場景,而主筆就是畫家張峰。

2020年初,确山縣靖宇故裡藝術團再一次接到來自大東北的靖宇縣委宣傳部的邀請:參加靖宇縣白山市舉辦的楊靖宇将軍殉國一百周年紀念活動。大家備受鼓舞,立即準備,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原定現場演出取消,改為線上演出。确山、靖宇兩縣文藝團隊通力合作、傾情投入,使得網上演出大獲成功。

随後,靖宇縣委宣傳部為了慶賀演出成功,特向确山縣委宣傳部和确山縣靖宇故裡藝術團分别寄贈一方畫匾。畫面主體是身穿色彩鮮豔、上寫“靖宇、确山兄弟情”“紅色血脈一家親”等文字演出服裝的當地男女群衆載歌載舞的場景,背景是在茫茫林海雪原中艱難前行的抗聯第一路軍将士,兩側分别是确山老樂山山門和靖宇縣楊靖宇将軍紀念碑。

如何向遠隔千山萬水的靖宇縣鄉親父老表達确山人民的深情厚誼呢?确山籍著名畫家張峰當即畫了一幅大寫意,主體為楊靖宇将軍的半身雕像,雕像前是耍龍舞獅的群衆,雕像後是中原的青山綠水和東北的白山黑水,表達着兩地群衆的深情厚誼。

一次次用畫筆書寫着腳下這方紅色土地上的生動故事,用色彩與線條描繪着心中的故鄉。

如今,張峰帶領着一批批青山綠水之間的書畫愛好者,追求着中國畫的意境,在他的精心傳授下,他們登上嵖岈山寫生,在文化館辦免費繪畫班,然後一幅幅作品從這些書畫愛好者手中心中誕生。延續着古朗陵城下的傳統筆墨,在一代代文人墨客的堅守下守正創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