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霍勇: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蒼生大醫”

作者:海外網

來源:人民網

10月26日,北大醫學辦學109周年系列活動――首屆北京大學青年醫師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行。與以往評選主要考核科研能力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北京大學醫學部第一次推選出臨床“傑青”和臨床“優青”,開創了中國臨床醫學評優的一種新模式。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受北京大學醫學部邀請擔任評審委員會專家并代表評審專家發言。頒獎儀式後,霍勇結合自身近40年從醫經曆,講述了他對青年醫師成長發展的經驗感悟,提出青年醫生不僅要注重自我提升,也要注重帶動團隊、學科的創新發展,真正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蒼生大醫”(點選觀看視訊)。

霍勇認為,成為青年臨床醫師榜樣,應該從臨床“絕活”上展現自身水準,這其中既包括“一招一式”的過硬臨床技能或手段,也包括在診療及科研工作中的創新思維。要着眼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多做思考、實踐和嘗試,通過醫學創新更好地服務臨床、服務患者,補足短闆,帶動學科發展。

霍勇表示,要想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應該經曆三個培養階段:第一階段應打好“基本功”,學好自身專業課程内容,掌握最基本的醫療知識并進行靈活運用;第二階段應注重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将自身成長與團隊、學科發展同振同頻,推動一個領域的創新發展;第三階段應“邁出去”,不能僅停留在自身行業領域之中,有作為的醫生,更重要的是對整個社會的醫療健康事業貢獻更強大的力量,把自身專業知識融入國家政策,真正推動醫生行業與社會需求、公衆需求緊密結合,這是成為一位“蒼生大醫”必須邁出的一步。

回顧近40年的從醫曆程,霍勇感慨道:“我的成長曆程其實也符合當代青年醫生的發展路徑,那就是時刻督促自我成長、引領學科共同成長、融入社會發展再到從國家層面助力健康事業的進步。”

青年時期的霍勇,通過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水準,并将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回國并運用到臨床當中。在擔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内科主任的20年及擔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期間,他始終緻力于推動各醫院各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如通過全國介入心髒病學論壇将冠心病介入技術推廣到全國各地,将“普及、規範、提高”的理念根植在心血管醫師群體當中。2016年,霍勇開始承擔我國心血管醫師專科教育訓練工作,通過專科教育訓練體系建設,幫助心血管内科醫師全面提升救治能力,有效推動了整個學科的發展。

談及自身的多個角色,霍勇提出,這些角色之間有一個共同核心――“我是醫生”。因為自己的醫生身份,才能夠成為一名教育傳播者,去做好醫療技能傳遞和學術傳播;才能夠成為一名健康事業踐行者,助力我國的健康政策實施;才能夠成為心血管防治體系的推動者,促進國家醫療體系的發展和建立。“我是一名醫生,我最喜歡患者叫我霍大夫,我希望能夠在做好醫生的本職工作時,不斷拓展和超越自我,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公衆,服務于國家發展。”

在寄語所有新時代的青年醫師時,霍勇表示,青年醫師要珍惜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成長,标準化培養與個性化發展相結合,打好臨床“基本功”,不斷強化臨床思維和臨床技能,進而帶動身邊的人及整個學科的發展,做好名副其實的“蒼生大醫”。

據了解,本次北京大學青年醫師獎頒獎大會着眼于臨床一線青年醫師,旨在通過評選樹立青年臨床醫師榜樣,充分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促進北大醫學青年醫生的成長。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醫學部黨委書記陳寶劍,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院士等出席此次頒獎典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