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深秋陽光斜灑向粼粼水面,一艘艘賽艇加足馬力駛向終點,水面賽道串起了沿岸上海郵政博物館等曆史建築。上周末,上海賽艇公開賽申城首秀攢足人氣。岸邊圍觀者不禁心生向往:啥時也能劃個船?《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草案)》昨天提請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二審。“這是上海針對公共空間立法的全新探索。”采訪中,許多法學專家表示,公共空間面向全人群,涉及主體多、利益訴求複雜,更考驗立法者求取“最大公約數”的能力。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此前數輪意見征詢中,市民群衆紛紛表達對“一江一河”沿岸新空間的期待。年輕小情侶說,想在岸邊“紮帳篷”,最好還能喝咖啡;養寵者說,最好能有寵物“遛彎”的小天地;阿姨爺叔暗自想,要是能找到過往生活記憶就好了……由此,“一江一河”立法的關鍵點清晰呈現:平衡好秩序感與煙火氣,形成人民城市自治共治的新場域。

活力岸線:提高黏性,豐富活動嵌入15分鐘生活圈

“每次換個角度欣賞‘一江一河’,都能帶來全新感受。”過去一年間,市人大代表許麗萍頻繁前往各個濱水段實地考察,為立法收集人民建議。

“市民前往濱水空間的頻次提高,但距離‘活力’二字仍有差距。”她認為,“一江一河”使用者黏性仍有待提升。其關鍵在于,不僅要有景,更要嵌入豐富活動。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紮帳篷、遛狗、垂釣、燒烤……在征詢建議階段,不少市民紛紛提出期待。但對照《條例(草案)》,記者發現,有些活動則需在特定區域時段方能實行。譬如,遛狗、垂釣、放風筝、燒烤、跳廣場舞以及滑闆、輪滑、無人機飛行等活動,均需在特殊區域時段進行,還要符合相關秩序。許麗萍建議,針對限制行為應作出充分解釋,要讓市民群衆真正了解。

她特别提及住宅空間與濱水空間的“連通性”。“一江一河”不僅貫通,更要讓人随處找到可以逗留休憩的場景,她建議城市規劃者不妨考慮将岸線延伸至腹地,與社群口袋公園等統籌設計,拓展空間多樣性,豐富人們的體驗度。

便捷岸線:水陸聯通,配套設施承托多元需求

“一江一河”聚起人氣,對公共配套設施提出更高要求。怎樣實作“便捷可及”就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不少代表在實地調研中發現,完善多樣的公共交通設施是市民最大呼聲之一。眼下,《條例(草案)》中拟将建立健全濱水公共空間綜合公共交通體系,逐漸完善交通引導系統、停車引導系統等。特别是,優化水上交通布局,實作水陸關聯。

調研中,有市民“吐槽”,還有不夠便捷的地方。譬如,正值秋冬季,跑友們鍛煉完想喝口熱水,卻無處可尋。《條例(草案)》拟規定,鼓勵集約化利用濱水公共空間的設施,加強各類功能集中統籌,具體包括黨群服務、衛生、救援等種種配套設施。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多元需求,不止于物質滿足,還意在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有代表建議,要引入街頭藝人和藝術雕塑,融入曆史元素。還有代表建議,應當通過文藝演出、VR(虛拟現實)互動等更形象的方式,讓這些曆史保護遺存熠熠生輝。

生态岸線:探尋“神奇動物”,打造自治共治試驗場

“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間多起來了,但後續運維誰來管?

在不少人看來,這裡同樣是社會共治展示新平台。通過集民意、彙民智,“一江一河”濱水空間有望打造成為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名片”。

王放,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長期在楊浦濱江進行生物多樣性課題研究。這兒的優質生态吸引了數十種鳥類、獸類,甚至不乏部分在中心城區很難看到的野生鳥類。他表示,這其中離不開市民志願者的努力,共同出力保護生态環境。

公共空間紮帳篷、遛狗、燒烤可還行?“一江一河”立法尋求“最大公約數”

濱水公共空間的治理,離不開沿岸企事業機關、居民區。兩個多月前,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最後一個“斷點”——普陀區中遠兩灣城段順利打通。近5萬名常住居民、4個居委會……這個市中心體量最大的小區,一票一票争取到了居民的支援。未來,這些投票居民也将變身濱水空間治理者。

《條例(草案)》拟明确,對涉及濱水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等重大事項,有關部門應當征求沿岸企事業機關、住宅小區的意見,并采取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公衆意見。針對一些具體的管理細則,就可以“衆人的事情由衆人商量”。

作者:王嘉旖 王宛藝

編輯:周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