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跳”出人生新天地——廣州七星國小因跳繩運動帶來的蝶變

“加油啊!不要放棄!快一點!再快一點……”在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國小,賴宣治的大嗓門無人不聞,他總是左手提着大水桶,右手持木棍,一邊敲打一邊“咆哮”,而繩子高頻率拍打地面“嗖嗖嗖”的聲音,就是對他最好的回應。

身高一米八三的體育老師和一群國小生隊員相處的畫面似乎很不和諧,但是他們卻攜手打造了蜚聲海内外的中國跳繩“夢之隊”。

“跳”出人生新天地——廣州七星國小因跳繩運動帶來的蝶變

賴宣治率七星跳繩隊出征挪威,參加2019年WJR跳繩世界杯賽。

逆襲的“問題少年”

相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

今年35歲的鄉村體育老師賴宣治,是廣東本地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管教,他亦“少年不識愁滋味”,放任大好的“青蔥”歲月野蠻生長,“如果不是因為老天賞飯,長了一副好體格,讓我成為體育特長生,可能都上不了一所好點兒的高中”。

早先賴宣治并沒有珍惜這份“老天賞飯吃”的幸運,在老師、同學、家長眼裡,他直接被打上了“問題少年”的标簽。青春期的叛逆,在少年賴宣治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國中就曾因為打架被勸退,被迫轉學,那時候我都沒有想過将來要去上大學”。

往事不堪回首,但高中時期發生的兩件小事卻讓賴宣治至今記憶猶新。“因為長期住校,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見過我母親,有一天她來學校看我,我突然發現,離家的日子裡,母親長了很多白頭發。”之後,賴宣治時不時想起母親刺眼的白發,他試圖改變自己,但卻無從下手,“那時候成績太差了,英語才考七八分,有心努力,可是苦于沒有方向”。

一次機緣巧合,賴宣治作為替補隊員上場打籃球,驚喜斬獲兩分,獲得全場叫好,就連素來嚴厲的教練也對他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好樣的”!羞怯的大男孩藏住了内心的竊喜,但卻更加堅定奮發向上的決心,“差等生突然被公開認可和表揚,那種心情,盡管我當了老師之後還是難以言喻,但是我特别懂”。

自那以後,賴宣治每天提前一個小時起床,他習慣性從宿舍翻牆離開,卻再也不是為了貪玩。“就像阿甘一樣奔跑,跑到累哭、累吐。”先天的優越條件搭配後天的勤學苦練,賴宣治的體能迅速提升,他從籃球隊默默無聞的替補隊員晉升為競技場上耀眼的得分猛将,并作為隊長率領全隊斬獲市級比賽的冠軍獎杯。然而,尴尬的文化課成績依舊是聯考路上的“絆腳石”。為了讓訓練和學習兩不耽誤,賴宣治開始一邊跑步一邊背英語單詞,“别人跑步都是喊着一二一,我用英語單詞為自己打氣”。

清晨的操場記錄下少年賴宣治一圈圈拼搏逆襲的軌迹,他品嘗汗水混合淚水的滋味,讓這份勵志早餐成為足以享用一生的精神食糧。

2006年,賴宣治順利收到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曾經壓根沒想過上大學的“問題少年”,開始憧憬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希望能夠成為我的籃球教練那樣的人,我相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

不會跳繩的體育老師

“你能教出跳繩冠軍,母豬都會上樹了”

2010年,賴宣治成為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國小建校以來的第一位體育老師,同時也是該校首位大學職員。剛剛離開象牙塔的他很快就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校長開車拉着我,我一路問‘還有多久到啊’,他總回答說‘快了,快了’”。經過一片片稻田、菜地,輾轉多個山村,與繁華的城市漸行漸遠。賴宣治直言:“當初真的有無數次背着包掉頭就走的沖動!”

七星岩,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曾被寫入當地國文教材。“想都沒想就報考了七星國小,因為我覺得那肯定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然而,現實中的七星國小盡管身處一線城市,卻是典型的“城中村”,建校50多年,隻有一座老舊的獨棟樓房,沒有專業的體育設施,甚至沒有一片平整的場地。

“這是我們學校第一位大學畢業生”,入職第一天,教導主任這樣跟全校老師介紹賴宣治,話鋒一轉,又頗為遺憾地表示,“可惜是個教體育的”。與同僚的初次見面給了賴宣治并不太好的體驗,但是見到孩子們的第一眼,就讓他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瞬間激發了這個職場新人的事業心,“我想當老師的信念就是堅信體育可以改變人生,如果我放棄了這群孩子,那還有什麼信念可言呢?不要輕言放棄,這是體育教給我的”。

作為體育老師,賴宣治充分發揮自己的體能特長,自力更生身體力行,扛起鋤頭就在校園裡整平了一塊地作為田徑場,并就地取材制作了簡單的體育器材。一開始,他試圖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從田徑、籃球等方面着手開展教學工作,受困于場地、資金、器材等限制,現代化體育的培養模式很難在農村推進實施,“比如我想帶孩子跑步,别說專業的跑鞋了,有的孩子甚至連日常上學都沒有鞋子穿”。

2012年,七星國小在原校址的基礎上建立教學樓,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範圍再度縮小。一籌莫展之際,當地舉辦的一場跳繩表演活動讓賴宣治茅塞頓開。

此前,在當地教育局組織的跳繩考試中,賴宣治考了3次才勉強合格。是以,有同僚打趣他:“你要是能教出個跳繩冠軍,母豬都會上樹了。”

高大的體格成了跳繩運動的短闆,但這并不妨礙賴宣治的教學熱情。他找來各式各樣的繩子,用木頭、竹子打造搖桿,在校園的大榕樹下開啟第一節跳繩課,通過觀摩學生的興趣,再從專業角度選拔了50多個“種子選手”。

場地寬裕、裝置齊全、選手就位,學生家長們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我要求孩子們早上提前一個半小時開始訓練,下午放學還要繼續練上一兩個小時,除了家長,包括有些老師都覺得我在瞎搞”。最激烈的一次,賴宣治被一群家長圍堵在校門口指責,沒多久,半數學生退出訓練,一年後,跳繩隊剩下不到10人。

“跳”出人生新天地——廣州七星國小因跳繩運動帶來的蝶變

七星跳繩隊首次參加全國跳繩比賽,賴宣治與隊員賽後合影留念。

體育老師做家訪比班主任還勤快

“在農村搞教育,首先要搞定家長”

面對新成立的“七星跳繩隊”,本地學生家長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一放學就把孩子接回家,外地學生的家長則是“不予理會”,甯願孩子在課餘時間幫忙幹活做家務。

家長不支援,賴宣治就騎着機車深入鄉村做家訪,“最多的一戶人家跑了20多次”。體育老師做家訪比班主任還勤快,并且整個學期都力争“全勤”,堅決不給國文、數學、英語老師一次“代課”的機會,同僚們都覺得難以了解,一開始還有人調侃他“又去學生家裡蹭飯了”,看到他隔三岔五帶着跳繩隊全員加餐“開小竈”,自費為孩子們補充營養,這些不好的聲音才漸漸消失。

面對如此“殷勤”的體育老師,家長們也招架不住了,最終,一些家長開始默許孩子跟着賴宣治繼續參與跳繩訓練,但誰也沒想到,這支不被看好的隊伍,“成團”第一年就跳出了一鳴驚人的架勢。

2013年6月,賴宣治帶領孩子們“試水”本土比賽,七星跳繩隊高分碾壓上屆冠軍,奪得花都頭魁。次年,他将手中的刹車線抛向了全國跳繩比賽,在安徽合肥,團隊在30多個項目中相繼奪冠,橫掃40多塊獎牌。

每當孩子們在重大賽事上赢得獎狀、獎杯、獎牌,他就鼓動校長召開全校家長會,“讓那些獲獎孩子的家長親自到場領獎,讓那些不看好跳繩隊的家長觀摩我們的高光時刻”。然而,浮華的名利并不足以讓人得到實質性的滿足,又有家長将賴宣治堵在學校門口,發聲質問:“你帶孩子比賽拿金牌,上電視錄節目,為什麼有時候給錢有時候不給?是不是被你私吞了?”這些負面的聲音幾度讓他深感寒心,可仍将百般委屈化作一腔熱血,繼續為跳繩隊争取贊助,再以助學金、營養費、生活補助等名義發放給學生。

賴宣治剛到校工作時,七星國小全校師生不到150人,大部分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外來務勞工員子女。其中,超過六成的生源來自廣西、貴州、四川等地,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城郊以種菜為生,“夏天在南方,冬天就去北方”,孩子們就像候鳥一樣,随着季節的更替跟着父母的事業“遷徙”,“很多人都沒有固定的學籍,比如剛在北京上完一年級,轉到廣州再随便找個學校繼續重讀一年級,有些家長也認為賺錢比上學更重要,完全沒有考慮這種流動上學模式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說到這裡,賴宣治頗為感慨地回憶起一名叫作李小花(化名)的學生。

在大多數家長像躲瘟神一樣防着跳繩隊的時候,李小花姐弟倆是隊裡僅剩的幾個無人問津的學員,他們的父母幾乎從未在學校露過面。出于關心,熱衷家訪的賴宣治曾一路“尾随”兩人回家,發現姐弟倆竟然就住在一個祠堂裡,打開門就是一口棺材,裡面還供奉着牌位!面對淡定在“家”寫作業的兩個孩子,這個七尺男兒感受到巨大的震驚和痛心。最終,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李小花被迫辍學,這也成了賴宣治執教生涯的意難平。

“坦白講,我選擇在廣州工作,也是希望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一線城市當老師,我想理想和飯碗應該是都可以保住的,卻沒想到我保不住自己學生的學籍。”苦孩子出身的賴宣治,深知“扶貧先扶智”,他抓住體育這根救命稻草實作了人生的逆襲,也希望跳繩隊的孩子們可以把人生的繩索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跳”出人生新天地——廣州七星國小因跳繩運動帶來的蝶變

七星跳繩隊出征挪威,參加2019年WJR跳繩世界杯賽,隊員賽後合影。

探索“體教融合”

農村國小跳出33位世界冠軍

訓練場上的每一聲回響,都像是來自命運的敲擊,激勵着賴宣治帶領隊員們奮力拍打出一條農村學校體教融合的成功模式。

早期,國内并沒有大規模推廣跳繩運動,可參考借鑒的經驗并不多,賴宣治就大量觀看世界各地的視訊教程,研究制勝技巧,獨創“半蹲式跳法”。此外,他還瘋狂搜羅各式繩索,琢磨改進器材,憑借一根刹車線、兩片竹搖桿闖進各大決賽。此外,賴宣治還結合專業知識,為跳繩隊隊員設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鍛煉手臂、腿部力量,提高反應靈敏度,成功培養出跳繩領域的“七星無影腳”。

首次出征全國大賽,七星跳繩隊就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兩年後,他們又在瑞典舉行的世錦賽中赢得了中國跳繩隊曆史上第一個團體總冠軍,打破5項世界紀錄。2019年征戰“跳繩世界杯”,17名七星學子蟬聯37個單項冠軍,收獲6個全能項目獎牌,再次打破多項賽事紀錄。

截至目前,這所農村國小共計誕生了33位世界冠軍,打破11項世界紀錄,斬獲800多枚獎牌,學員最快跳繩成績高達每秒7.5次。在冠軍光環的加持下,七星國小的師生規模11年間暴增将近20倍。跳繩文化滲透在校園的每一處角落,裝修一新的教學樓成為當地最漂亮的建築,慕名而來交流學習的老師、學生絡繹不絕。閃閃發光的獎牌照亮了賴宣治體教融合的道路,也點亮了孩子們人生的曙光。

“相比吃苦,誘惑更難讓人扛得住!”2016年前後,七星跳繩隊屢戰屢勝,賴宣治也遇到了人生中新的難題,多所院校前來“挖牆腳”,表示将為他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高的薪資。在事業的岔路口,跳繩隊的孩子們用一套衣服、一個蛋糕留住了賴宣治的初心。收到這份特殊的生日禮物之前,他持續扮演了一個多月的嚴師形象。“那段時間學生體能明顯跟不上,又面臨要出國比賽,我又急又氣,脾氣很差,後來才知道他們兩個月沒吃早餐,就為了省錢給我慶生。”其實,身份證上的日期并非賴宣治的生日,但那份流着眼淚吃完的蛋糕,卻讓他把心永遠地留在了這所農村國小。

在教學相長的職業生涯,這位身材高大、嗓門粗大的體育老師,不止一次因為孩子們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落下男兒淚。來自貴州的岑小林,10歲才上國小一年級,早期的語數英三門課程累計得分不到50分,參加跳繩比賽并多次打破世界紀錄之後,學習成績也躍升至班級前三名;女生張茂雪,入隊兩年不曾跟老師說過一句話,首次參加全國比賽就斬獲10枚金牌,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了。聽到岑小林表示想考大學當老師,看見張茂雪當衆發表獲獎感言……每次跟媒體重提這些畫面,都能輕易觸動賴宣治的淚點。

對于普通人而言,跳繩的門檻很低,但在賴宣治的訓練場,很多孩子從此跳上了人生的新高地。執教11年,他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号。2020年,以賴宣治及其學生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點點星光》受到廣泛好評,獲得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2021年,電影《我的體育老師》再次将鏡頭聚焦七星跳繩隊。

(本刊記者 何娟《人民周刊》2021年第19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