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墨茶如何成為“完美受害者”:B站神話與殘酷現實

文 | 劉超凡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所學生)

“歡迎來到現實的荒漠”,這是《黑客帝國》的經典台詞。在電影中,墨菲斯給了尼奧兩種顔色的藥丸,如果吞下藍色藥丸,可以繼續享受由虛拟世界的快樂;如果吞下紅色藥丸,就會回到冷漠且并不完美的現實世界。

在《黑客帝國》中,主人公選擇的當然是現實,即便它荒蕪,但這才是“本真”。而在今日流行的宅文化中,對待虛拟與現實的态度卻是相反的。宅人之是以宅,是因為現實太痛苦,才會沉迷于虛拟世界。而且,他們用一個新詞——異世界來描述。

以異世界為主題的各種番劇近幾年大火。在一個标準的異世界故事模闆當中,主人公一般在現實世界過得十分痛苦且消極,在某個節點(多半是意外事故)之下,主人公穿越進入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啟一段美妙的人生。正是這種看起來十分低俗的套路,獲得了廣大二次元的喜愛,盡管這些番劇不像某些霸權番那樣獲得很多好評,但是異世界卻是公認的最賺錢的題材,每個季度都有大量的(大多粗制濫造)的異世界番出現。

近日新聞中熱議的墨茶,其經曆與最近大火的一部番劇《無職轉生》的主角何其類似。在被譽為異世界輕小說始祖的《無職轉生》當中,男主人公在學生時期因為自己的體形遭受校園霸淩,由于缺少社會的支援,害怕出門,成了一個200斤的宅男,成天隻知道待在家玩galgame(可以了解為色情遊戲)。有一天他被自己的親戚趕出了門,結果遭遇車禍,于是轉生來到了異世界。而墨茶,據各種新聞報道和B站資訊,一面是在B站努力為自己謀生的UP主,而另一面則是大人眼中成天不愛出門,體重達兩百斤的網瘾少年。

在《動物化的後現代》一書中,東浩紀提出,宅文化建立在對于宏大叙事的消解當中。日本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本是好好工作,以取得美好的未來,但是泡沫經濟讓所有人都對未來失去了信心,宅文化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生長起來的。當今中國和上世紀末的日本又何嘗不是在同樣的處境當中,同樣強調奮鬥的價值、強調所謂狼性精神,結果導緻大家對“内卷”的集體厭倦。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宅人逃離現實生活,而進入遊戲和網絡世界,“逃避可恥但有用”。

宅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對“虛拟”的堅持與信任。微網誌上有人這麼總結二次元:就算在網聊的對面可能是一個40歲的大叔,但是隻要TA用萌妹子的頭像和萌妹子的語氣講話,那麼一個二次元就會認為TA是個萌妹子。這在其他人看來是不可接受的,正常人隻會認為這是網絡詐騙。

其實,沒有必要去強調逃離是一種懦弱,某種程度上宅人沒得選擇。因為缺乏足夠的社會和社會支援,墨茶也成了陷入虛拟世界的一員。當我們不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而是感同身受地站在墨茶的位置,我們中的許多人又何嘗不是類似的宅人呢?每天在虛拟世界當中沖浪,不想去面對激烈的社會競争。

現代社會生産出了大量的消費主義虛拟景觀,讓宅人得以投入其中。宅人的産生就是現代社會機器運轉的陰暗面。這個機器一方面鼓勵人們去奮鬥,投身于它并為其生産價值,另一方面生産出大量的虛拟景觀,使人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正是這虛拟中蘊育着危險的力量。逃避本身就有着一種自我毀滅式的英雄主義,現實生活讓人痛苦,而宅人應對這種痛苦的方式是拒絕,這麼痛苦的生活有什麼值得過的呢?

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墨茶成了一個時代的犧牲品。翻看墨茶生前的經曆和表現,一個宅男的形象躍然紙上。不愛出門、成天玩電腦、渴望通過自己做的視訊來賺錢,但是,現實生活哪有那麼簡單?底層主播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實作生活自理,這基本不可能。對墨茶來說,即便去世後粉絲暴漲,在遊戲中可以有死而複生,但在現實中,隻有一條命。

人們因為現實的困難而逃避到虛拟中去,而這樣做的後果卻是現實生活會更糟糕。把虛拟當愛好,可能還能讓人接受。但是把虛拟當作自己生活的全部,那就會不可避免地迎來悲慘的結局。

作為一個B站的UP主,墨茶生前的粉絲不過幾百,靠這些人的支撐是不大可能維持他的生活的,何況他還有各種疾病。之前有報道通過B站的資訊發現,墨茶的視訊剪輯等技術力其實很高,被大家奉為“大神”一般的人物,他在B站上釋出的AMV(Anime Music Video,配一首歌的動漫混剪視訊)剪輯精良,節奏流暢,确實有很高的技術力。

B站曾經也是一個宅文化元濃度很高的地方,畢竟Bilibili這個名字就來自于動漫《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的女主人公禦坂美琴的外号,是著名的二次元聖經,是B站的鎮站之寶。你很難在中國看到一個網站能把對某個動漫人物的喜愛(一般被稱為“廚”)貫徹得如此徹底:投币系統的來源,是因為禦坂美琴的大招就是投出一個硬币,而LV1到LV6的等級系統也是直接取自這部動漫的超能力等級系統。

可以說,B站本身就建構了一個大型的虛拟空間,是當代中國後現代精神的集大成者。大家一邊慶祝B站越來越站在官方和主流的視野當中,“後浪”刷屏、跨年晚會刷屏……B站終于出圈了,但于此同時,也有很多人在感歎B站正在去二次元化,再也不是那個之前的Mikufans(B站的前身,直譯就是初音未來的粉絲們),感歎彈幕品質比前幾年低了很多。

與其說B站是一個虛拟系統,倒不如說,現實生活已逐漸走入虛幻,虛拟生活已經對現實生活開始殖民。當“後浪”們開始講述自己的生活,僅僅通過打造人設、拍拍視訊就能賺錢時,幾乎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項值得去投入的職業。但是“後浪”們沒有告訴大家的是,幾乎所有的内容生産行業都是赢者通吃的模式,底層文化工作者沒有任何體面可言。

墨茶顯然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做主播和UP主是一個需要運氣的行業,就算有一身技能,能做出很好的視訊,但是就是不火,就是不漲粉,這可能就是因為運氣不好而已。墨茶就是這個狂歡和虛拟的時代的背面,B站營造了一個關于UP主職業的神話。這一套虛拟的系統掩蓋了系統背後的代碼,掩蓋了競争的殘酷,掩蓋了現實生活的困難。墨茶沒有看到的是,要想靠這個賺錢,需要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需要等待算法有一天突然的眷顧,但是他等不起,疾病已經先一步找上了現實生活中的他。

我們都知道墨茶這個名字,但是墨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諷刺的是,我們發現,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認識這個人,他生前的種種不幸似乎都已經成為一個符号,我們甚至都無法接受他作為一個人的必然的多樣性。墨茶已然被塑造成為一個“完美受害者”,家人不管他、B站删他号,甚至死後還要被人黑不還錢。但是我們這樣的同情是正确的嗎?虛拟的技術便利了人的交流,但是卻在每個人的内心中都豎起了一堵牆。

或許,我們并沒有站在一個同等的視角上去看他,去關注他的種種不幸,去包容他的完美與不完美。網上流傳的多種墨茶的故事的版本,沒錢治病、被家人抛棄,又或是借錢不還、不聽父母的建議等等,或許都是真正的墨茶,他是一個可憐的孩子,或許不那麼完美,但是他仍然值得、需要我們去共情。

“我們已經可以依靠科技進入外太空,卻依然無法走進一個人内心的宇宙”。

(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