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來曆史上真正的劉羅鍋竟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他被誤解了

作者:兩罐旺仔

你聽說過世紀宰相的名字嗎? 他在嘉慶年間曾被稱為劉佗子,直到耄耋後才走上一條非常平坦的仕途道路。

據史籍記載,劉墉在乾隆十六年便中進士,從官以來,一直以清正廉潔,奉公守法聞名于世,并在當時,官至内閣學士。劉墉也是清代著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造詣深厚,被當事人稱作“濃墨宰相”。雖然在曆史上,他最後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但實際上在乾隆與和珅去世之前,他的仕途異常坎坷。在嘉慶即位之後,他才走向了自己的巅峰時期。在後人提到對劉墉第一印象時,絕大多數想到的是劉羅鍋,也因為這個綽号,很多人誤以為劉墉是一個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的人。

原來曆史上真正的劉羅鍋竟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他被誤解了

其實劉墉根本不是羅鍋。在1958年劉墉的墓被挖開之後,才得到了最直白的表述。考古學家發現,劉墉本人身高190厘米左右,這個身高稱其為羅鍋,自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原來曆史上真正的劉羅鍋竟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他被誤解了

(曆史畫像)

回顧過去,會發現身為讀書人的劉墉更多的時間處于伏案的狀态,而當他身為當朝宰相的時候,已經是耄耋之年,八十歲的高齡擔任宰相,同時還要長期的伏案工作,對脊椎有很大的影響。在這種工作壓力之下,也能夠解釋他被稱為劉羅鍋。

原來曆史上真正的劉羅鍋竟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他被誤解了

(影視劇照)

其實,除了考古學家1958年的屍骨勘察,通過對古代科舉制度的複查,也能夠看出,劉墉肯定不是羅鍋。自科舉制度建立以來,便有選擇長子的标準,其對身、言、書、判四個能力方面都有要求。在古代隻有身體健全、儀表堂堂的人才能彰顯官威,而劉墉正是當時的正甲出身,身處二甲,第二名進士,他又怎麼可能時一名羅鍋呢,是以綜合以上分析,劉墉之是以被稱為劉羅鍋,是因為他成名的時候已經是高齡了,略有駝背而已,是以劉羅鍋隻是世人對劉墉的一個“愛稱”而已。

原來曆史上真正的劉羅鍋竟不是羅鍋,也不是宰相,他被誤解了

這位丞相最終于嘉慶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歲,從相數年間,他從未因官位之大而過分嬌奢,活在世上一輩子,他都是一直以清正廉潔為榮,從沒有陷于官場的污泥之中,像蓮花那般,出淤泥而不染。曆史的歪曲,常常會影響我們對一個人的判斷力。盡管這種判斷無法從一開始改變劉羅鍋的名字,也随着曆史的不斷發展而流傳了下來。對于劉羅鍋并非羅鍋這件事情,或許有人并不知道,但對于他的清譽想必會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