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竟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作者:两罐旺仔

你听说过世纪宰相的名字吗? 他在嘉庆年间曾被称为刘佗子,直到耄耋后才走上一条非常平坦的仕途道路。

据史籍记载,刘墉在乾隆十六年便中进士,从官以来,一直以清正廉洁,奉公守法闻名于世,并在当时,官至内阁学士。刘墉也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造诣深厚,被当事人称作“浓墨宰相”。虽然在历史上,他最后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但实际上在乾隆与和珅去世之前,他的仕途异常坎坷。在嘉庆即位之后,他才走向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在后人提到对刘墉第一印象时,绝大多数想到的是刘罗锅,也因为这个绰号,很多人误以为刘墉是一个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的人。

原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竟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其实刘墉根本不是罗锅。在1958年刘墉的墓被挖开之后,才得到了最直白的表述。考古学家发现,刘墉本人身高190厘米左右,这个身高称其为罗锅,自然是非常不合适的。

原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竟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历史画像)

回顾过去,会发现身为读书人的刘墉更多的时间处于伏案的状态,而当他身为当朝宰相的时候,已经是耄耋之年,八十岁的高龄担任宰相,同时还要长期的伏案工作,对脊椎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工作压力之下,也能够解释他被称为刘罗锅。

原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竟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影视剧照)

其实,除了考古学家1958年的尸骨勘察,通过对古代科举制度的复查,也能够看出,刘墉肯定不是罗锅。自科举制度建立以来,便有选择长子的标准,其对身、言、书、判四个能力方面都有要求。在古代只有身体健全、仪表堂堂的人才能彰显官威,而刘墉正是当时的正甲出身,身处二甲,第二名进士,他又怎么可能时一名罗锅呢,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刘墉之所以被称为刘罗锅,是因为他成名的时候已经是高龄了,略有驼背而已,所以刘罗锅只是世人对刘墉的一个“爱称”而已。

原来历史上真正的刘罗锅竟不是罗锅,也不是宰相,他被误解了

这位丞相最终于嘉庆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从相数年间,他从未因官位之大而过分娇奢,活在世上一辈子,他都是一直以清正廉洁为荣,从没有陷于官场的污泥之中,像莲花那般,出淤泥而不染。历史的歪曲,常常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力。尽管这种判断无法从一开始改变刘罗锅的名字,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流传了下来。对于刘罗锅并非罗锅这件事情,或许有人并不知道,但对于他的清誉想必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