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原小卷不僅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最當紅的女影星之一,同時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觀衆最熟悉的電影明星之一。當時日本影片《望鄉》、《生死戀》開始走上中國銀幕,影片中栗原小卷的青春、美貌以及豐富的内心世界,震動了中國觀衆,她也被無數觀衆奉為美的化身。
栗原小卷,1945年3月14日出生于日本東京,日本表演藝術家。
1963年,18歲的栗原小卷進入俳優座演員教育訓練所 。196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彩虹設計》 。1967年,首次主演大河劇《三姐妹》。1972年,憑借愛情片《忍川之戀》獲得第27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4年,到蘇聯拍攝愛情片《莫斯科之戀》 。1978年,主演的劇情片《望鄉》在中國公映,因在片中飾演山谷圭子一角而被中國觀衆認識 。1979年,主演的愛情片《生死戀》在中國上映,因在片飾演仲田夏子一角而在中國獲得更多關注 。1980年,在傳記劇《望鄉之星》中飾演長谷川照 。1986年,在中國演出話劇《四川好人》 。1991年,參演謝晉執導的劇情片《清涼寺鐘聲》,濮存昕飾演她失散多年的兒子 ,此片之後,栗原小卷淡出影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戲劇舞台 。
小卷的溫柔是流淌在她的血液裡的,她那令人難忘的眼神寫滿了美麗、善良、憂傷和迷惘(電影《望鄉》中記者),現在我們的很多美女演員則隻是極力追求面部“美”(且千人一面),但眼神中卻很蠻。栗原小卷女士美的優雅、美的含蓄、美的質樸。她将亞州女性身上最完美的素養展現在觀衆面前,即使是我們今天來看她的電影,仍然會懂得什麼叫“東方女性美”!
在栗原小卷拍攝的諸多電影中,中國觀衆最熟悉的莫過于《望鄉》《生死戀》了。
她在影片《望鄉》中扮演一個女記者,研究海外賣身的日本妓女問題,意外地與當年被迫在南洋賣身的阿崎婆相遇。栗原小卷說:“我讀了劇本和小說原作後,覺得非常震撼,被深深地感動了。雖然我沒有真正接觸過像阿崎婆這樣不幸的女子,但作為一名女性,我完全能夠體會她們内心的痛苦。而作者對于戰争的思考,也讓我覺得,決不能再讓戰争發生了。”這一角色,使栗原小卷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
懷有忏悔之心
在談到謝晉執導的《清涼寺的鐘聲》時,栗原小卷說“我和謝導認識很久了。他當時說,我這裡有個角色,是扮演一位母親,我覺得很适合你。我覺得扮演一位老母親對當時還比較年輕的我來說很富有挑戰性。我真的很被劇本感動。戰争對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不幸,但是中國人民不計前嫌,反而把留在中國的日本孤兒撫養長大,悉心照顧他們。而那些日本孤兒的遭遇則告訴我們,戰争其實同樣給日本自己帶來了災難。是以我是懷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和忏悔之心來拍這部電影的。”栗原小卷說,拍攝此片,她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1979年,栗原小卷随日本電影代表團第一次訪華 。1986年,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成立30周年,栗原小卷随日本俳優座劇團訪華 。
2008年19日,她出席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并獲得中日文化交流促進獎 。2011年10月18日,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在東京新大谷飯店舉行了該協會成立55周年的紀念活動,栗原小卷出席了這次紀念活動 。
2013年6月18日,栗原小卷率代表團通路北京外國語大學,與日研中心和日語系的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 。2012年4月10日,中國政府特使、文化部部長蔡武在東京會見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辻井喬,栗原小卷同出席了會見 。
2014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日中友好團體新春招待會,栗原小卷在大會上發言 。2015年6月,應邀參加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栗原小卷通路了巴金故居,并為巴金故居留下了題詞,這也是她在近三十年之後重返舊地 。
2016年4月,她出席了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慶祝成立60周年的活動 ;5月,東山魁夷石版畫暨中日高僧大德書畫展開幕,副市長汪志堅緻辭,栗原小卷與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片山和之、京都壬生寺長老松浦俊海等出席畫展 。
小叟申明:内容和配圖源自網絡,經編排整理。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