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1</h1>
單車可以共享,雨傘、充電寶可以共享,家庭是不是也可以呢?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的身份正在被另一個人“替代”,并且他還不遺餘力地愛着你的家人。
前段時間,日本出現了一個租賃家庭的服務。

兩年前,日本人西田的老婆去世了。22歲的女兒跟他吵架,離家出走,再也不聯系。
每天回到家,西田對着空蕩蕩的房子,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孤身一人的西田,為獲得家庭的溫暖,就在相關公司租了一對母女陪自己吃飯聊天。
雖然每次都需要花費約4萬日元(2500元),但能和租來的妻女組成共享家庭,在他看來都是一種幸福。
有人說,日本真是把一切都商品化了,哪怕是親情。
但資本占據的背後,是我們這代人感情的缺失。
一個小小的家庭服務,默不作聲地映射了,所有在深夜崩潰痛哭的我們。
現在有多少人正在經曆“喪偶式婚姻”、“陌路型親子”、“留守式老人”的家庭模式?
這世上,假裝過得好的人,太多了。
我們猜不到,那些人群裡笑得最燦爛的人,背過身去,内心有多麼的歇斯底裡,他們在一地雞毛的塵世裡打撈幸福,收效甚微。
但當我們走近他們,才發現,有些愛不會消亡,但感覺會。
<h1 class="ql-align-center">02 “她太胖了,我真的帶不出去”</h1>
朋友和妻子已經分居半年了,最後一次争吵,是參加同學會。
朋友嫌自己的妻子太胖,帶出去沒有面子,很少帶她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上次參加同學會,沒有告訴妻子,在網上“租借”妻子撐門面,結果被妻子的朋友看到了。
回到家後,妻子問朋友,你為什麼要租别的女人出門?
“不行嗎?你也不看看你這個樣子,我怎麼帶你去見我兄弟?”
二胎剛剛生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複好,為了孩子的營養,一直堅持母乳喂養,妻子不敢随便減肥。
身體上剛剛經曆了生産的疼痛,接着遭受了夫妻的嘲諷和不了解,妻子沒有說什麼,就進房間看孩子去了。
從那晚開始,朋友就再也沒有回過家,離開了妻子,避開了争吵,同時也躲開了自己的婚姻。
租來的“妻子”可以讓他躲避婚姻,家庭,孩子等難題,他選擇不作為以為得到了自由。
這像極了婚姻裡那些出軌男,一向處理婚姻的方式,他們逃避妻子的老去,逃避家庭責任,用自己的無可奈何去滿足私欲,結果隻會把自己越推越遠。
婚姻是很難處理的東西,不能把它放在冰箱冷凍就以為永遠不會變質。
<h1 class="ql-align-center">03 “我有兒子,隻是很多年沒見到了”</h1>
老人已經獨居十多年了,三年前老伴也剛剛去世,家裡隻剩下一隻小貓咪陪他作伴。
搬來五六年的鄰居問老人,是不是沒有親人了?
老人笑着說,“有的,我有個兒子,很帥的,就是好多年沒有見了。”
在老伴去世之後,老人的等待變得更加難熬。
去年冬天,老人在電視上看到的一則廣告。
一家叫“浪漫家庭”的公司專門為寂寞的客人出租家庭成員,一次的費用是2000元人民币。
沒有想到,在一個冬夜的晚上,老人真的等到了“兒子”和“妻子”。
租來的妻子看上去就是普通的家庭婦女,“兒子”大概20多歲,打扮比較時尚。
他們倆遵守老人的訓示,模仿真兒子的方式、語調跟他開玩笑、互動聊天。
一天下班回到家,發現家裡的燈已經亮了,飯已經煮好了,他的“妻子”對他熱情地說:歡迎回家。
缺失了十多年的溫情,在一秒中得到痊愈,即使他們并不是真正的家人。
但感情不就是這樣,不是血緣關系就能代表我們的親密程度。
隻要老人願意,他最多可以和這些租來的家人相處三年。
而這些,往往連我們的家人都給不到。
普通人這一輩子,最大的不幸無非兩件事:一是少無所養,二是老無所依。
能自理的時候無所依也還好,最怕就是很老了很虛弱了很需要有個人依靠了,我們卻隻能靠租賃親人獲得溫暖。
人活一世,需要的愛很多,但真正得到寥寥無幾。
現在我們的父母和未來的我們,都會在一世奔波之後,走到那個時刻。
父母需要你時,你不要缺席。
<h1 class="ql-align-center">04 “我有一個好爸爸,可我總是見不到他……”</h1>
朋友圈裡曾有人轉過一個5·15國際家庭日愛家計劃的公益短片。
它講述來一個關于共享爸爸的故事,有些荒誕,但又十分紮心。
男主人公叫威廉,在一家名為“共享爸爸”的公司工作。他的工作内容,就是向那些需要爸爸陪伴的家庭,提供租借爸爸的服務。
一鍵選擇你想要的爸爸,随時随地定位,完全的私人訂制。
這項業務非常火爆,而作為公司的骨幹,威廉一共扮演過兩百多位爸爸。
“喪偶式育兒”的當下,爸爸的這個身份正在漸漸缺失,但孩子對父愛的渴望卻從未減少。
校園暴力的恐吓,“爸爸”英雄式的及時出現,讓小樂免遭心理問題的害怕和無助。
運動會上,百米賽跑,沖刺終點的小樂因為看到肯定,更加自信地迎接每一個挑戰。
遊樂園,家長會,畢業典禮,都是孩子想要爸爸出席的場合,可這個身份卻是由“共享爸爸”所代替,這是多麼讓人感到諷刺的事情。
《奇葩說》曾提出一個議題是:“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個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号,你支援嗎?
節目組采訪了幾個孩子,是否贊成那個提案,孩子全部都不同意。
理由是:因為他是我的爸爸呀,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爸爸工作辛苦,太不容易了。
很多時候父母甚至被乖孩子寵壞了,享受“爸爸很辛苦”的背後,忽略了孩子其實更想說“爸爸我需要你”。
但是,你再不陪陪她,她就長大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是最愛你的人?”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願意你為你花時間的人。”
确實是這樣。
這個世界上,最美好,最珍貴,最不可逆的東西,就是時間。
“在這個時代,什麼都可以共享,唯有對家人的愛,你隻能定制。”
這一世,我們為親人,是緣分,是福分,千萬不要為了那些說不出口的愛,難以溝通的交流所遺憾終生。
楊绛曾在《我們仨》裡面寫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争,隻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都跑的太快,忘了最初出發的方向。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
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幸幸福福地在一起。就是理想中的市井生活。
願你不會被替代,也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