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遺子/書文;頭條号/睜眼看西安
關鍵詞:中國曆史、西安市、清朝、昆明池、康熙、辛亥革命、葛爾丹
西安市雁塔區西部丈八街道辦,古代有一關公廟,因廟牆染的紅顔色,人稱紅廟,是以村子得名紅廟村。村子毗鄰定昆池和昆明池,有數道高嶺,最有名的名曰“探花嶺”,南北走向十裡,高約三丈。據傳說,唐代科舉後,進行殿試,前三名分别為狀元、榜眼、探花。但凡中了第三名探花,在參加宴席之後,常乘坐車到此嶺昆池盛景。嶺北曾立有一塊大石,镌刻“探花嶺”三字,今已不複存在。
在村西的頭道嶺上有張家祖墳一座,占地三四畝,豎立有墓志銘一重,上書“明贈玄武大将軍”字樣。墓主為張家先祖張志明,張志明原為朱元璋帳下一員猛将,在戰鬥中不幸捐軀,隻找回來身子,頭顱始終未找到。後來皇帝賜鑄了一顆銀頭,一同安葬于此。

相對于這位“銀頭大将軍張志明”,長安區沣河岸邊的“金頭銀胳膊大将軍梁化鳳”則更為傳奇。梁化鳳、西安市長安區靈沼小豐村人,人稱“梁老爺”,與沣西“柏景偉、趙舒翹、薛允升”齊名。本村原名“大豐村”因避諱康熙皇帝的大豐園,而改名小豐村。康熙賜号梁化鳳:“梁韋陀”比喻天神。康熙十年,卒,贈少保,谥敏壯。康熙巡遊西安,特遣官祭其墓,這是正史,今老墳殘存牛東村。
【梁化鳳】
關于梁化鳳的死因本地傳說是收複台灣時候戰死的,被鄭軍割了頭與胳膊,情形很慘,是以史書沒有記載。康熙皇帝為表其功,給梁化鳳做了金頭銀胳膊,與身體一同安葬,梁家人怕被偷就一次擡了十多個棺木出殡,誰也不知道那個是真的。
又說收複台灣時,雙方死傷無計其數,因梁化鳳曾打敗鄭成功與南京,故台灣方面提出以梁化鳳頭顱作為罷兵和受降的苛刻條件,梁公為了早日收複台灣,免使士卒受刀兵之苦,便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頭臂。此壯舉震撼了台灣的鄭氏,覺“大陸有此壯烈之士,台灣必克無疑”遂降“為了表彰忠烈,康熙禦賜金頭銀胳膊,為梁化鳳全屍,并追封為總督”。
【西江渡王化行墓】
還有一位就是金頭金身的大将軍王化行。王化行生于鹹陽市渭城區北杜鄉靳裡村。因父亡後母改嫁西安市長安縣西江渡村,改姓王化行。康熙九年武進士。從陝西經略莫洛讨吳三桂,授守備,後大破蒙古格爾丹駱駝陣,1685年任湖南、廣東、廣西總督。康熙二十六年奉旨調任前往台灣擔任台灣鎮總兵,康熙皇帝曾禦賜金刀。。傳說王化行戰死後皇帝賜予金身,長安西江渡村埋的是金頭,鹹陽北杜村是金身。
【血戰乾縣】
相對于皇帝表彰的“金頭銀頭大将軍”。未央區譚家街辦百花村的王鎮海那就不是傳說了,而是人人皆知“粉塑忠骨”的大英雄。清朝末年,陝西新軍聯合哥老會起義,王鎮海即是新軍十七标首領還是哥老會核心人物。西安光複,悍将王鎮海因赫赫戰功,被晉升為陝西軍政府兵馬督堂。清軍反撲,王鎮海與其血戰乾縣鐵佛寺一帶,激戰中不幸中彈墜馬,昏死過去,被清軍抓罵敵被殺,年僅27歲。清軍将王的首級懸挂在乾縣城東門樓上示衆。陝軍以50兩銀子雇用俠客将首級偷取,帶回長安軍營中。王的家屬找來白花村一名叫王七丁的老人,用3鬥面粉給王塑了個假身子入殓埋葬。全軍白人、白馬、白旗号,将其遺體安葬在白花村東灣的坡地上。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建立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隻言小事。刨根西安,問底長安,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