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具黃金木乃伊首次亮相國内!領略古埃及之美要分幾步?

央廣網北京8月2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道,近日,一場名為“遇見古埃及黃金木乃伊”的展覽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展,107件古埃及的稀世藏品亮相。

展内最引人注目的是國内首次大規模展出的6具黃金木乃伊,以及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肖像畫類型之一——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展覽還包括約2000年前的11幅法尤姆木乃伊肖像、“埃及豔後”相關展品等,均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博物館。

古埃及人為什麼要制作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技術經曆了怎樣的演變?如何在觀展時抓住門道?

本次展覽有何亮點?如何正确打開觀展姿勢?

本次展覽的展品種類豐富,其中備受關注的是8具木乃伊,包括6具黃金木乃伊與2具法尤姆肖像木乃伊。無論是黃金木乃伊,還是法尤姆肖像木乃伊都是首次在國内展出,特别是法尤姆肖像木乃伊,因其外形繪制與真人外貌十分相似,被視作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肖像畫之一。除了8具彌足珍貴的木乃伊外,此次展覽還将展出一些古埃及的鍍金彩繪石膏半身像、神祇陶像、鍍金首飾、“埃及豔後”同款手镯、莎草紙的檔案,以及一些容器和木制玩具等。

木乃伊身上蘊藏着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展現着古埃及人民的文化信仰,“遇見博物館”策展人孔博川建議從三個方面把握觀看木乃伊的門道。

第一,欣賞木乃伊的面具。此次展出的6具黃金木乃伊的面具被黃金覆寫,古埃及人相信神的身體是黃金,利用黃金制作面具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對神祇的接近。透過木乃伊的面具,我們可以看到古埃及富裕階層對于加入衆神之列以達成永生願望的執着追求。

第二,注意木乃伊下方的古埃及神祇背景。木乃伊下方常繪制有古埃及神祇,如奧西裡斯、伊西斯等。這些神祇多為冥界之神,寄托着古埃及人民死後永生的美好願景。

第三,了解木乃伊蓋闆上的象形文字。此次的展覽也針對木乃伊蓋闆上的象形文字進行了解釋說明,觀衆可通過展覽現場的多媒體裝置了解象形文字的含義,進而領略古埃及文化。

為什麼要制作木乃伊?木乃伊的制作技術經曆了怎樣的演變?

談及木乃伊神秘的制作技術,離不開防腐和美容。

木乃伊的曆史悠久,早在史前,古埃及人就發現屍體在沙漠中能夠被儲存完好,因而最早的木乃伊實際上是未經過防腐處理的沙漠中的幹屍。古埃及的社會階層分化後,富人階級開始為自己建造豪華墓殿,但他們發現屍體在墓殿中無法被完好儲存,而這些富裕階級既想要在去世後葬入豪華墓殿,又希望屍體能夠儲存完好,以此追求永生,是以,屍體的防腐技術開始發展。

在距今5000多年的古埃及前王朝與早王朝時期,人們隻是簡單地利用堿等防腐材料處理屍體。中王朝時期,人們發現内髒才是屍體腐爛的重點,是以,開始将屍體的内髒,甚至是腦髓取出。古埃及第二十一王朝時期,由于盜墓事件頻發,人們開始重整墓室,發現依靠傳統防腐技術制作的木乃伊,儲存狀況一般。随即,他們開始嘗試在取出内髒、腦髓的基礎上,在木乃伊的皮下放置防腐材料。

木乃伊的制作追求栩栩如生,除了防腐之外,美容也是制作重點。中王朝時期,人們開始在木乃伊上蓋面具,并且往木乃伊身體中填充沙子、木屑等。新王朝時期,在木乃伊制作過程中,技師會為木乃伊的手腳套上保護套,同時按照嚴格标準放置大量的護身符,利用亞麻布将護身符與木乃伊纏在一起。到了希臘羅馬時期,木乃伊的裝飾更加精美華貴,同時融入了希臘羅馬的文化元素。

為什麼要給木乃伊畫肖像?

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源于希臘的托勒密王朝統治埃及,埃及開始融入希臘化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也展現在了木乃伊的制作上。北京大學曆史系教授顔海英認為,木乃伊上的肖像畫展現了埃及文化與希臘羅馬文化的交融。

古埃及時期,木乃伊多佩戴面具,希臘羅馬時期,肖像畫開始取代面具。肖像畫的特别之處在于其主人多為生活在埃及的外族人,肖像畫的畫法屬于寫實風格,而傳統的埃及繪畫是理想化的,這些外族人将希臘羅馬的寫實風格移植到了木乃伊上。

古埃及的木乃伊文化與希臘羅馬寫實風格藝術的結合展現了兩種文化的交融。古埃及人希望通過制作木乃伊以達成永生願景,而希臘羅馬人實作永恒的辦法則是依靠社會記憶,他們看重自身名聲,希望通過流芳百世實作永生。是以他們借助栩栩如生的畫像來保留社會對他們的記憶。生活在埃及的外族人一方面接受了埃及的墓葬習俗,制作木乃伊,另一方面在木乃伊身上畫上了寫實主義的肖像畫,企圖利用此種方式讓世人永遠記住他們。

木乃伊是古埃及文化的一個縮影,同時其演進也折射出了古埃及文化與希臘羅馬文化的碰撞融合,為當代人認知曆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是極其寶貴的财富。

監制:梁悅

總台央廣記者:鶴佳 丁飛

編輯:富赜 彭毓姬 潘雨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