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想安靜的生活

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價他。

他不是一個好兒子,答應父親的事,他沒有做到;他不是一個好兄長,他不了解自己的弟弟,還被迫阻攔他們追求未來;他不是一個好夫妻,他害了那個深深愛着的女子,放棄了本可能得到的幸福;他不是一個好丈夫,妻子難産而死之時,口中呼喊着他的名字,但他卻不能進去看一眼;他也不是一個好父親,他有過兩個兒子,都在未長成時便離開人世。他什麼都想要做好,又什麼都沒有做好。無數次,面對親人的不解與責備,他隻能在無人處流下無用的眼淚。

寫下這些文字時,我眼前始終出現的是那個不滿三十卻全無朝氣的青年,那個努力想維持大家族和平的男人,那個在新舊交替時彷徨無助的靈魂。

高覺新,高家的長子,長房的長孫,新舊時代所有人目光聚集的對象。

在初讀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時,高覺新這個角色引起了我的極大不滿,我甚至不想去可憐他。他曾經有無數次機會争取自己的未來,卻總是順從地垂下雙手,任憑别人的擺弄,并不發出一聲反抗的聲音。他的兄弟責備他說:你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可他沒有惡意啊!隻是想在這個充滿惡意的大家庭中安靜的生活,工作,娶妻,生子,照顧弟妹。

難以想象,受過高等教育,在新式學校裡取得優秀成績的人,在那個新文化蓬勃發展的時代,會甘心做家族長輩的傀儡,任由他們左右自己的命運,愛妻和兄弟。

一直在想,人要絕望到什麼地步才會放棄反抗,隻面對未知的惡意迎上無神的眼睛。舊家庭的空氣真是把他害慘了。

慶幸生在這樣一個時代,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可以在面對不公時大聲說出來。作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再回頭去看還未擺脫家族壓迫的那一代,心理上便有了天然的優越感。這樣想來,再去責備高覺新的懦弱,難免有些不公平。

他也算是一個可憐人。為了滿足祖父四世同堂的心願,也為了讓父親早日安心,他放棄了前往大城市繼續攻讀的打算,而聽從他們的安排娶了親。他本以為可以得到幸福,以為未來的路,會由自己青梅竹馬的梅表妹相伴,但父母卻以抓阄的方式決定了他未來的妻。他的心碎了,但同樣的沒有反抗,甚至在見到美麗溫柔的妻子後,他竟對父母的決定有些感激,全然忘了他的表妹,那個嬌弱的女子,從此會迎向怎樣的宿命。

父親臨終前,将照顧弟妹的重任交給了他,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雖然自己也不過二十出頭。所處的這個紳士人家,祖父有五位兒女,他便有五房長輩。流言蜚語時不時夾雜着滿滿的惡意向他飛來,他一聲不發地吞下,并不想回擊。

弟妹們年輕氣盛,滿腦子新思想的他們總是和長輩發生抵牾,雙方争執起來,他才是那個最為難,最痛苦的人。身為兄長,他認可弟弟的新思想,想要幫助他們反抗,可身為晚輩,他又必須聽從祖父的指令去“壓迫”弟弟的意願。左也難,右也難,除了與妻子相對而泣,他簡直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

二弟面對祖父安排的婚姻時,毅然進行了堅決的鬥争。他從大家庭中逃了,不顧祖父與他脫離關系的威脅,在年輕朋友的幫助下逼得祖父不得不作出讓步。面對孫兒的反抗,兒子的不肖,年邁的大家長終于支援不住了,操勞了一輩子的祖父病倒了,去世了,也帶走了這個富紳人家最後的體面。父輩們借“血光之災”的名義,将他馬上要臨盆的妻子送到郊外去生産,還不許他去探望。妻子難産,留下一個幼子便撒手而去,隻留他撫養兩個混沌未開的孩子。三弟看透了舊家庭的虛僞和殘忍,也因他的懦弱而傷透了心,祖父葬禮結束不幾日便遠走他鄉,去追求更高遠的天空。

弟弟離開的那個清晨,覺新獨立于岸上,微笑着向他揮手,目送那隻小船漸漸走遠。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隻願弟弟帶着自己的那一份,好好地奮鬥,去追求他永不可能得到的前程與幸福。

他隻想安靜地活下去,哪怕必須接受一切的委屈與攻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