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大建設速度飛快,2021年4月29日開工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在8月底已經完成主體鋼結構,計劃在11月實作工藝安裝;
這裡的戰新産業叢集式發展,在長鑫存儲的帶動下,沛頓存儲等數十個內建電路産業鍊配套項目相繼落戶,并将逐漸投入量産;
這裡的配套設施閃耀“智慧”光芒,智慧交通、智慧醫院、智慧小區等一應俱全,滿足高層次人才的生活需求;
這裡的綠化面積占比高于全市平均,全域綠色生态系統将讓“國際小鎮”成為美麗的“生态家園”;
這裡水系發達,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助力下,三條幹渠的26000多米長河流,以及3300多畝水庫湖面,“澆灌”出充滿活力的“青春熱土”……
合肥西北角,新橋科創示範區,是合肥市“十四五”重點打造的五大重點片區之一。近兩年來,随着“港産城”融合發展新藍圖的鋪就,新橋科創示範區跑出大建設的“加速度”,成為安徽世界級戰新産業發展的“主戰場”,呈現出“快”“新”“智”“綠”“水”的五張“青春面孔”。

快|重大項目 開創最快建設速度
10月18日上午,随着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結束,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110kV供電工程EPC總承包項目變電站主體結構順利完成封頂,标志着施工現場全面轉入裝飾裝修工程、電氣裝置安裝階段。“4月29日全面開工,8月26日完成主體鋼結構,如果進展順利,預計到11月将具備工藝安裝條件,也就是生産線裝置可以進來了。”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一标總承包項目負責人曲偉說。
站在施工現場,看到平野之上聳立的壯觀的廠房鋼結構,不禁讓人感歎建設之快。“工期很緊,7個月要完成大約90%的進度,而且還要克服疫情影響。”曲偉說,作為承包方,上海寶冶有大約3000人奮戰在建設一線,“這是省市的重點項目,我們全力以赴,快馬加鞭,開創了最快的建設速度。”
由合肥市與蔚來汽車共同規劃建設的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期)項目,是合肥“芯屏汽合”産業布局的重要一環,總投資超過300億元,建成後将年産30萬輛智能電動汽車。記者了解到,一期項目計劃在2022年9月開始出車,而整個園區規劃整車産能100萬輛/年,全部建成投産後,這裡有望成為國内單體規模最大、配套最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
新|“芯”光燦爛 勇當産業創新先鋒
2021年召開的合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為合肥經開區錨定了發展的新航向,那就是“聚力打造世界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叢集、世界級內建電路産業叢集”。
與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一樣,世界級內建電路産業叢集也正在新橋科創示範區悄然崛起。作為安徽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長鑫存儲早已進駐新橋,實作量産。在長鑫存儲的龍頭帶動下,沛頓存儲等數十個內建電路産業鍊配套項目相繼落戶,新橋內建電路科技園也拔地而起,
10月下旬,站在距離長鑫存儲不遠的合肥沛頓存儲科技有限公司門口,沛頓存儲總經理廖玠誠說,企業緻力于內建電路封測與模組制造業務,2020年與合肥市達成投資協定,在新橋科創示範區建立一個占地178畝的工廠,項目總投資者預計達100億元。“一期投資總額30.6億元,今年1月開建,6月封頂,10月份機器搬入,預計年底内就能實作3萬片/月的量産,一期達産後每月可封裝12萬片晶圓。整個項目投資完成後,産能預計可達每月22萬片以上。”
廖玠誠說,之是以選擇合肥新橋,一方面是靠近客戶,友善出貨,另一方面因為新橋聚集了很多配套的供應商,“比如有不少內建電路裝置研發、材料研發的企業,産業協同聚集效應明顯,有利于節約企業成本,幫助我們在晶片封測領域争做中國第一。”
如今,新橋科創示範區已經成為合肥産業創新的開路先鋒。而示範區建設也秉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置”的“四新”理念,打造綠色建築,讓這裡成為新興産業彙聚的的創新沃土。
智|“智慧”片區 建設高品質理想之城
在新橋客場示範區“一港、三園、兩鎮”的建設架構中,空港國際小鎮和新橋國際機場,分布在智能電動汽車産業園、內建電路産業園、中德智慧産業園的東西兩側。毗鄰長鑫存儲、蔚來汽車這樣的頂級高新技術企業,空港國際小鎮未來将成為數以萬計的高層次員工的生活、居住區域。而這個總投資超過500億元的小鎮,也用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打造一個高品質的生活社群和理想之城。
“比如,我們會建設智慧燈杆,不僅紅綠燈會根據交通情況調整時間,還能成為停車的導引牌和公交指引器。”說到空港國際小鎮的建設,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規劃建設部市政處處長何宗軍如數家珍,“未來這裡還會建設智慧醫院、智慧小區,讓智能化、數字化展現在新橋建設的各個方面。”
在智慧交通的打造上,除了未來将有無人駕駛應用,新橋科創示範區“兩縱三橫”骨幹路網已全面開始瀝青鋪設、綠化等施工,《合肥新橋機場S1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也已啟動公示。S1線線路将串聯新橋國際機場、新合肥西站兩大交通樞紐,實作城市中心區與空港組團、崗集組團的快速聯系。
綠|全域綠色 打造高顔值生态高地
打造高顔值綠色生态高地,是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的目标之一。在空港國際小鎮的規劃圖上,18公裡“森林環廊”圍繞四周,綠谷活力帶連通兩大湖泊,形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節約緊湊發展”的生态小鎮布局。
據了解,新橋科創示範區整體采用生态設計理念,綠化面積占比超過全市平均水準,“在這裡,會打造出‘人在綠中走’的生活環境,建構全域綠色生态系統。”
除了生态以外,新橋科創示範區的民生配套建設也在快速建設之中。“目前建成安置點6個,在建的有4個。”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規劃建設部部長張興龍說,新橋已經建成中國小4所、衛生院2個,引進168、50中、省二院等優質教育醫療資源。“我們還開工建設空港醫院一期,填補大型綜合醫院空白,并建成百姓之家、農貿市場、公交首末站等。”據了解,合肥市空港醫院項目預計年底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建成後,将是新橋科創示範區第一個三級綜合醫院。
水|以水為“魂” 布局全域性“海綿城市”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的靈魂。與其他地區不同,新橋科創示範區水系極為發達。“淠河總幹渠、瓦東幹渠、滁河幹渠三條主要的幹渠流經新橋,總長有26000多米。另外,寶教寺水庫和焦湖等水庫的面積,也達到了3335畝。再加上其他小河小溪,形成了豐富的水系。”何宗軍說。
新橋科創示範區位于合肥的上遊,水質優良,而為了保護優秀的水環境,新橋科創示範區在建設中也打造全域性的“海綿城市”。2020年底,按照精品道路理念及德國漢諾威水公司的海綿城市模型設計建設的新港路、分水嶺路建成通車,“按照海綿城市打造的道路,采用滲、滞、蓄、淨、用、排等措施,具有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等功能,既能不讓污水流入河流,還能在暴雨時杜絕内澇發生。”
為了充分利用水資源,新橋還建設了全國首例Ⅲ類水出水标準的長崗污水處理廠尾水提标及中水廠,“目前正進行裝置系統和性能調試,即将通水試運作。未來,中水會用在很多地方,以節約水資源。”
“2020年,新橋科創示範區建設指揮部正式成立。兩年來,一批重大産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設,不斷取得節點突破,新橋騰飛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其興可待。”看着蓬勃生長的示範區,張興龍有感而發。
“十四五”期間,新橋科創示範區将建設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國際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打造一座“生态、創新、科技、智慧”的宏偉航城。而這片因機場而生的區域,也将“振翅騰飛”,邁向臨空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努力成為全省“三地一區”建設的'領頭雁"。
李長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于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