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道自己不需要什麼,或許更重要——評《三少爺的劍》

作者:曆史透鏡

作為一個十幾年的武俠迷,我承認我以前沒讀過《三少爺的劍》這樣的作品

《三少爺的劍》給我的感覺和其他武俠小說很不一樣,他整體上是一本“反着來”的武俠小說

什麼叫“反着來”呢?

就是說他的創作思路、創作風格、劇情,都和傳統武俠小說不同

第一、《三少爺的劍》創作初衷反傳統

一般武俠小說,創作的套路大都是複仇、尋寶、練武更新、各種奇遇,最後成為高手抱得美人歸

但《三少爺的劍》一反常态,古龍在書的前言裡說,他想描寫的是真實的江湖人,寫他們的快樂,也要寫他們的痛苦

試問,我們在閱讀武俠和網文的時候,會想到書中的人物也會痛苦,也會為生計發愁嗎?

按照古龍的話說就是“夜深人靜,從大醉中醒來,忽然發現躺在自己旁邊的是個自己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

古龍想描寫的就是這樣一種大俠,他們更像是凡人而不是神仙魔頭,古龍将這種有血有肉的大俠稱之為江湖人,他說他想寫一系列的故事,主要描寫江湖人的内心、情感變化和日常生活

從這一點上說,《三少爺的劍》立意就高于一般的武俠小說,因為他描寫的人物和故事,脫胎于現實活,又高于現實生活,而非閉門造車的産物

第二、《三少爺的劍》創作風格反傳統

“風格反傳統”指的是與其他小說家風格迥異

一般的武俠小說,比如金庸、梁羽生等,在謀篇布局上非常宏大,一般采用移步換景(俗話叫打怪更新)的套路,描寫主角的成長經曆,期間包含了主角從幼稚走向成熟、與衆多朋友和敵人交往、經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最終打敗大boss潇灑離去這麼幾個子產品,可以說他們的小說猶如一鍋滾水,越燒溫度越高,最終達到戲劇沖突的最高點——與大boss決鬥并取得勝利

但古龍的小說卻不是這樣的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晚期的作品,沒有讀過這部書的人剛拿起來會覺得很不習慣,因為幾個主要人物一出場就是高手,他們之間的決鬥也寫的并不詳細,多數是“寒光一閃,對方倒地”這樣的場景,這與金庸、梁羽生等人用大量篇幅寫武打場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武俠迷圈内常說的一句話:金庸寫實,古龍寫意,比如這段:

燕十三道:“我的劍已在手,随時都可以拔出來,你呢?”  

慕容秋荻道:“這就是我的劍。” 

燕十三道:“這不是。”  

慕容秋荻道:“在我手裡,這就是殺人的利器。”  

燕十三道:“我知道你能用它殺人,但是它本身卻隻不過是段枯枝。”  

慕容秋荻道:“隻要能殺人,枯枝和劍有什麼分别?”

燕十三道:“有。”  

慕容秋荻道:“你說。”  

燕十三道:“它能殺人,可是它并沒有殺過人,我的劍卻不同。”  

他輕撫着他的劍:“這柄劍跟随我已十九年,死在這柄劍下的,已有六十三個人。”  

慕容秋荻道:“我知道你殺的人不少。”  

燕十三道:“這本來也隻不過是柄很平凡的劍,現在它已飲過六十三個人的血,六十三個無情的殺手,六十三條厲鬼冤魂。”——《第一部·名劍》

這段對話是典型的古龍式文體,特點是語言簡潔、畫面感強且人物性格鮮明,用很少的語言來傳遞大量的資訊,與金庸小說中詳盡寫實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通讀全書後我們會發現,《三少爺的劍》的确不同于傳統武俠,但也沒有達到古龍自己的預期,他在與其他作家對比時顯得很有新意,但對于自己的其他作品來說卻沒有太大的突破——他陷入了求突破而不得的窠臼之中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接下來通過簡單分析劇情來講講其中的原因

三、《三少爺的劍》劇情設定上反傳統

前文說過,《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想要求新求變求突破的一部作品,如果你讀過古龍的其他作品,看完這部小說,你一定會說:這部作品沒有太大突破

為什麼呢?

因為從立意上來說,這部書和大多數讀者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三少爺的劍》劇情很簡單,講的是一個劍法高強的刺客燕十三想要挑戰天下第一劍客謝曉峰的故事

謝曉峰是誰?

他是個大俠,名滿天下,五歲學劍,六歲能分解劍譜,十歲就擊敗了華山派第一劍客;

他是個天才,七歲熟讀唐詩宋詞,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如果入仕一定是個大官;

但是,他卻痛苦不堪——

他的名氣實在太大了,他每天都要應酬那些慕名而來的人,還要時刻面對各路劍客的挑戰

也就是說,從很多年前開始,他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呆在家裡等着别人上門殺死他,然後他就可以擺脫“天下第一劍客”這個大包袱了

“等着别人上門來擊敗自己”是個很神奇的設定,金庸小說中沒有這樣的主角,古龍的其他小說中也沒有,唯獨謝曉峰,被設定成了這個樣子,這和一般讀者心中的“大俠”相去甚遠

而這還不夠,更神奇的是,謝曉峰為了躲避名氣帶來的壓力,逃到了江湖中的一個小飯館裡,化名阿吉,當起了夥計!

飯館裡的人叫他“沒用的阿吉”,給他吃沾了糞水的饅頭,他還被幾個小混混揍了一頓……

這是第二個神奇的地方——一位大俠以自己的“大俠”身份感到苦惱而跑到江湖中遊曆,别的武俠小說,哪個大俠不是中氣十足地報上名号,然後等着對方抱拳行禮?

最終,經曆過許多的波折磨難,謝曉峰終于敢面對燕十三了

比武之後,兩個人都解脫了——燕十三擊敗了謝曉峰成了新的天下第一,而謝曉峰也割掉了自己的雙手拇指,表示從此不再用劍,退出武林

但他真的能退出武林,安心歸隐嗎?

不能

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謝曉峰的經曆,就是古龍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所說的“江湖人的痛苦”

而有一點我們是必須注意的:大多數讀者并不喜歡看别人痛苦的經曆,一本書寫下來,如果主角不停地吃苦受累、被人揍的滿街跑,那這本書在商業上注定不會太成功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這書看着一點也不爽

而這正是古龍與其他作者的最大不同:他筆下的主人公不是伴随着讀者一起成長,而是為了寄托古龍的某種觀點或者情懷而誕生的

這就是“江湖人”的含義——謝曉峰這個“江湖人”是古龍的觀點和情懷的具體表現

什麼觀點呢?

那就是大俠也會痛苦、大俠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是古龍在全書開頭就點明了的觀點,如果你不認同這個觀點,那就沒有必要讀《三少爺的劍》了

四、簡單評價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力求轉型,卻最終求而不得,以至草草收場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和《大地飛鷹》一樣,字裡行間充斥着中年人的疲憊和倦怠,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是糾結中帶點壓抑,疑惑中帶點感慨,看完全書後覺得這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奇書:人物設定奇,劇情沖突奇,人物觀點奇,最終的結局也很神奇

《三少爺的劍》讓我開始思考大俠的定義:

天下無敵,被鮮花掌聲美酒簇擁的是大俠;

壓力巨大、背着名利包袱的是大俠;

無人可以交流,隻能自己忍耐痛苦的也是大俠

或者我們可以說,《三少爺的劍》表面上描寫謝曉峰和燕十三各自的人生際遇,實際上他講的是一個沉重的人生話題——自我救贖

知道自己不需要什麼,或許更重要——評《三少爺的劍》

遺世獨立的謝曉峰,他的孤寂有誰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