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作者:環球人物雜志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從戲劇到文學,從浪漫到現實,它們串起了黃宗英的一生。

|作者:二水

|編輯:阿晔

|編審:蘇蘇

“甜姐兒”黃宗英走了……

據上海作家協會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作家黃宗英先生于今天淩晨3:28逝世,享年95歲。

黃宗英的一生,是不斷書寫傳奇的一生:她從紅極一時的“頂流”演員,轉型成筆耕不辍的優秀作家;她經曆4段婚姻、3次喪偶,但始終追尋着愛情的浪漫……

在世人眼中,黃宗英一直是率性且自信的。她的兒子趙左精準總結道:“媽媽一輩子愛舞台、愛電影、愛文學,一輩子愛笑、愛美、愛藝術,一輩子都年輕而蓬勃。”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人間“甜姐兒”有顆愛國心

做演員,是黃宗英從小的夢想。

1925年,黃宗英出生在一個進階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電話局總工程師。在家排行老五的她,上面有兩個姐姐、兩個哥哥,下邊還有兩個弟弟。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黃家兄妹。前排左一為黃宗英。

有一次,她和家人到劇院看戲,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給小小的黃宗英留下了深刻印象。從那時起,她便深深地迷戀上了戲劇,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上大舞台。

可天有不測風雲,黃宗英9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此後家道中落,小小年紀的她隻好辍學在家,幫母親料理家務,做針線活貼補家用,“戲劇夢”也漸漸變成了“養家、孝母、供兄弟上學的夢”。

命運的轉機在1941年埋下伏筆。

當時,16歲的黃宗英隻身來到大上海投奔大哥黃宗江,以見習生的身份進入了一個劇團。2年後,她偶然得到機會踏上了話劇舞台,出演著名導演胡道祚的輕喜劇《甜姐兒》,在劇中飾演一個嬌滴滴的大小姐。

沒成想,《甜姐兒》瞬間火遍上海灘,排檔100多場,場場爆滿。自此,“甜姐兒”也成了黃宗英的代名詞。不少上海灘富家太太、小姐争相模仿她在戲裡的裝束,甚至還有人帶着自家裁縫去看戲,點名要照着“甜姐兒”戲中穿的大紅呢上衣和白帆布馬褲“扒同款”。演出散場結束後,更有大批粉絲蜂擁背景,争先恐後要給黃宗英送花,請她賞光吃飯。

多年後,黃宗英每每回憶起青春歲月的這一幕,總是羞澀笑稱:“那時候年輕,真是把我吓煞脫了!”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年輕時的黃宗英

1947年,導演陳鯉庭正籌拍電影《幸福狂想曲》,為女主角的人選傷透腦筋。無意之中在朋友家書桌玻璃闆下看到黃宗英的照片,陳導拍桌說:“就是這雙眼睛!”就這樣,黃宗英被選中,從舞台轉至銀幕。

《幸福狂想曲》上映後頗受好評,黃宗英也成了上海灘的“名角”,但她無暇享受這所謂的歌舞升平。

彼時,上海灘因國共談判破裂,被白色恐怖籠罩着。1946年,由多位進步電影工作者合辦的昆侖影業拍攝了一部名為《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家庭在中國抗日戰争巨變之時發生的悲歡離合。該片一上映就轟動了中國影壇,上海灘也由此掀起一股“昆侖旋風”,不少有志人士紛紛加入昆侖影業。

黃宗英當時也看了《一江春水向東流》,深知影片要傳達的感情。她雖長期在霓虹燈下生活,内心卻是向往進步、向往新中國的。

1947年秋天,昆侖總經理任宗德邀請黃宗英到昆侖影業拍片,黃宗英無懼被打擊、迫害的風險,很快就簽訂了演員合同,參演昆侖影業的《麗人行》《麻雀與烏鴉》等多部進步影片。她說:“(這些影片是)我們在迎接解放的炮聲中拍的,拍得踏踏實實,拍得有根有據、有聲有色。”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麗人行》劇照。(右一為黃宗英)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拍于解放前、完成于解放後的《烏鴉與麻雀》一片中,黃宗英扮演了一名國民黨小官僚的情婦,時而妖媚輕浮,時而兇神惡煞,這段表演對其本人來說可謂颠覆。也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黃宗英從本色演員轉為性格演員。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不以不會為恥,僅以不學為憾”

與從小夢想做演員不同,成為作家是黃宗英自己也意料之外的事情。

1946年,21歲的黃宗英在北平拍攝完電影《追》後,受邀回到上海進行義演。空閑時,她喜歡看書、讀英語,時不時也練練小楷,但最讓她投入的,還是寫作。

日積月累,寫的文章多了,她就把文章彙集起來投給了上海《文彙報》。沒想到,這為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她開始在文藝副刊上以“寒窗走筆”為題進行散文連載。

有文藝界人士評價說,黃宗英以女性的細膩、散文抒情的筆調,創作了“散文化的報告文學作品”。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1950年10月,闖入文壇的黃宗英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在波蘭華沙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時,帶隊的團長是時任政務院副總理、中國文聯主席郭沫若,團員有張瀾、馬寅初、盛丕華、巴金等,時年25歲的黃宗英是團裡最年輕的一員。

會議期間,他們參觀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猶太人居民廢墟以及工廠、古城。黃宗英感受到當地人民保衛家國的勇氣和建設美麗家園的毅力,心潮起伏下,拿起筆寫了多篇随筆。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1950年,巴金(右一)、黃宗英(中)在波蘭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

回國後,盡管組織上沒有布置過寫稿任務,但黃宗英主動交出一摞文章。1952年,由巴金任總編輯的平明出版社将文章編輯,出版了《和平列車向前行》一書。這是黃宗英平生第一本專著,後被列入“新時代文叢”第一輯。

逐漸地,黃宗英從電影演員完美轉身,變成上海作協的專業作家。

這場跨界,當時被不少人看作文化圈轶事。可黃宗英認為,既然當了作家,就要發出該發的聲音。她曾給自己立下座右銘:“不以不會為恥,僅以不學為憾。”一路走來,黃宗英始終踐行着這句話,從未放棄學習。

上世紀70年代,50多歲的黃宗英放棄了安穩舒适的生活,開始做野外考察,撰寫報告文學。

外出采訪,她隻坐硬卧;到了外省,她不找當地官方接待,自己找個普通招待所就住下;大熱天裡沒有洗澡的地方,她就沖進隻穿短褲衩的男人堆裡打盆涼水,回房間再洗;路上餓了,她在路邊買兩個甜瓜解決,吃完瓜,歇個腳,繼續上路。

1983年,黃宗英寫了她第一次進藏的報告文學——《小木屋》,講述的是女科學家徐鳳翔緻力于建設高原生态研究站的故事;2年後,年過花甲的黃宗英第二次進藏考察,跟随攝制組拍攝了紀錄片《小木屋》;第三次進藏時,她已年近七旬,但依然和科學家們一同考察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結果因嚴重高原反應昏迷了兩天兩夜。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黃宗英(右)和高山森林生态學家徐鳳翔。

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黃宗英道出了多次入藏的理由:“不與群衆同甘苦,是難以了解時代、人民、現狀的。我不是膽小的人,也不是勇敢的人。我隻不過不想把寫文章當成任務,而是想用筆向社會說話。”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一生為愛而活

演繹過戲劇中的悲歡離合,也用筆親手描繪過他人生活的黃宗英,一生經曆過4段感情,每一段都令人唏噓。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在上海的劇團時,18歲的黃宗英結識了劇團才子異方(本名郭元彤)。這個男人上台能演戲,下台會作曲,還能把整個樂隊指揮得像模像樣。黃宗英陷入愛河,兩人步入婚姻殿堂。但異方患有嚴重的心髒病,結婚當天就病了,婚後第18天離開人世。

短暫的婚姻讓黃宗英一度很受打擊。郁郁寡歡半年後,她重回舞台,加入了南北劇社。同時,她覺得自己應該有個安定生活,以療心傷。

在哥哥黃宗江的介紹下,南北劇社的社長程述堯走進了黃宗英的生活。程述堯來自北京的一戶殷實之家,畢業于燕京大學,曾在銀行做英文秘書,有一份不錯的薪水,後來創辦了南北劇社。

黃宗英與程述堯在相處中漸生情愫,并于1946年結婚。但沒多久,他們的婚姻出現了沖突。程家是個大家庭,注重禮節,媳婦嫁進來要相夫教子,吃飯不能上桌,還要給每個人盛飯。更重要的是,程家人不允許黃宗英繼續演戲。

這樣的限制,黃宗英不習慣,也受不了。兩人最終以離婚收場。

漂亮的佳人永遠不缺追求者。黃宗英在拍《幸福狂想曲》期間,與演對手戲的趙丹擦出了火花,電影中的“幸福狂想曲”餘音未了,現實中的“愛情進行曲”悄然奏響。

1948年,黃宗英和趙丹結為夫婦,她親切地稱對方“阿丹”。兩人惺惺相惜,也會為對方提出演藝事業上的意見,成為影視圈的“神仙眷侶”。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趙丹(左)和黃宗英

曾有人問黃宗英,一生最難演的角色是什麼?她答:難為趙丹妻,不過自己一生最成功的角色,也是趙丹妻。

然而,如此幸福的日子并沒持續多久。1966年,趙丹因政治原因锒铛入獄,徒留黃宗英一個人帶着趙丹和前妻的兩個孩子過日子。但她沒有是以放棄生活,而是一邊用心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一邊等着丈夫歸來。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趙丹(右)、黃宗英(中)和孩子的合照。

1971年,被關5年的趙丹恢複自由。兩人本以為曆經生活的坎坷,終于可以攜手到老,可1980年,趙丹被查出已是癌症晚期,并于同年去世。

黃宗英又一次經曆了“死别”。因為覺得趙丹死得“不安靜”,黃宗英便暗下決心,所有的文集裡都必有趙丹的東西。後來,她離開上海前往深圳,創辦了都樂文化公司,還成立了深圳第一個獨立書店“都樂書屋”,其中“都樂”二字來自于趙丹的遺言:“願天下都樂”。

趙丹離去後,生性活潑的黃宗英形單影隻,獨自生活了13年。

一次講座時,台下聽衆問黃宗英,您還會找對象嗎?黃宗英說,我本來是嫁給很寬廣的大河的,現在如果再要結婚,我要嫁給學問更好的“大海”。

馮亦代就是那個“大海”。

1993年,黃宗英赴美國探親期間,因要翻譯一個外國詩人的詩歌,便寫信求教哥哥黃宗江的好朋友馮亦代——著名翻譯家、出版家,早年便是他把海明威介紹給中國讀者。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黃宗英(左)和馮亦代。

那是一段動人心魄的黃昏戀,68歲的她和80歲的他魚雁傳情8個月,往來情書40餘萬字。終于在1993年,在北京的“七重天”(馮亦代的房子在七樓,俗稱“七重天”),黃宗英嫁給了她心目中的“大海”馮亦代。

後來,有編輯提議,請兩位老人将見證了他們幸福黃昏戀的情書做個合集出版,黃宗英和馮亦代欣然應允。可惜的是,就在該書出版之前,馮亦代因病離開人世。

2005年8月,見證他們幸福黃昏戀的情書合集《純愛——馮亦代黃宗英情書》出版了。黃宗英給遠在天堂的夫妻寫了兩相隔的“情書”作為《純愛》序言,她寫道:“親愛的,我們将在印刷機、裝訂機、封包機裡,在愛我們的讀者群中、親友們面前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了。你高興嗎?吻你。愈加愛你的小妹。”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從戲劇到文學,從浪漫到現實,它們串起了黃宗英的一生。她是演員,也是編劇。生活其中,陶醉其中,感悟其中。

黃宗英生前曾說,“當一個夢圓了的時候,我們又開始追求另一個夢。渴望去做另一件力所難及的事。夢的回聲喚起新的夢,循環不已,生命不息。”

願她在天堂也有夢可追……

上海灘最浪漫“甜姐兒”走了。3次喪偶始終為愛而活,她竟還是個“跨界女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