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作者:虎嗅APP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渣渣郡

題圖 | netraptor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衆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衆所周知,搞錢,是時代的主旋律。

對于很多老實人來說,金融理财些許複雜、虛拟币又風險太高、潮流單品你還把握不住,思來想去,還是選擇在死工資的溫柔鄉裡趴窩。

不過,新出現了一個搞錢門道,可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招,輕松多了。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最近,一家名為Platin Casino的英國博彩公司,釋出了一條非常有趣的臨時工招聘:尋找一名《辛普森一家》分析師(十級學者)。

工作内容很簡單,就是在2個月内(每周工作35.5小時)從《辛普森一家》電視劇中,記錄那些可能在未來成真的畫面,并回報給他們的預測團隊,就能獲得6800美元的報酬以及每日甜甜圈鼓勵。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工作要求:18歲以上,英語流量,寫作技巧出衆,會用電腦、會看電視,熱愛辛普森者從優錄用

圖檔來源:Platin Casino

一開始,我還以為這篇招工需求就是個無聊的惡作劇,但在仔細閱讀後發現,他們這好像是認真的:

“在過去,辛普森系列作品曾經預言了世界上的一堆大事,比如有特朗普當選、新冠流行以及最近英國的能源危機……是以,我們想請一位辛學十級學者,幫我們尋找隐藏在卡通片裡的預言。”

好嘛,這麼一瞅,我才頓悟:好嘛,這哪兒是招分析師啊,這分明就是找先知呢。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辛普森一家合影,從左往右為:侯墨、聖誕老人小助手(狗)、瑪琦、麗莎、雪球二世(貓)、瑪吉和巴特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在網絡上,最有名的“辛普森預言”大概是跟特朗普相關的故事了。

2000年,也就是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的16年前,在《辛普森一家》的第11季第17集《未來的巴特》的劇情中,就展現了一個頗有趣的預言:

在巴特看見未來的幻境中,剛剛成為美國總統的麗莎對着官員們說:“As you know, we've inherited quite a budget crunch from President Trump……The country is broke?——正如你們所料,前總統特朗普在預算上給我們留下了個爛攤子……難道我們要破産了嗎?”

考慮到16年前提出特朗普能夠成為美國總統的可能,以及特朗普給拜登留下了自二戰以來的最高政府債務——27.75萬億美元的現實,這個預言便自然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辛普森神迹。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11, Episode 17: Bart to the Future

除此之外,讓“辛普森預言”的信徒更加堅信這部卡通片就是西方推背圖的證據,還在于它成功預言了“棱鏡門”。

在2007年推出的《辛普森大電影》中,侯墨一家為了躲避政府追捕登上了一輛列車,正當他們打算讨論下一步怎麼辦的時候,國家安全局的人通過車上的AI列車員竊聽到了他們的對話,找到了他們。

6年後,斯諾登揭露了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絕密級網絡監控監聽計劃——棱鏡計劃。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 Movie》

國際政治領域,《辛普森一家》的預言能力也有兩把刷子。

2012年,在《辛普森一家》的第23季第17集《愚蠢的政治》中,侯墨成為了電視節目 Head Butt 的客座評論員,在大家讨論國際大事的時候,底下的滾動新聞出現了條有意思的話:

“Europe puts Greece on eBay - 歐盟把希臘挂上eBay。”

3年後,希臘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拖欠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債務的發達國家,成為歐盟的巨大拖累,被國際債主要求勒緊褲腰帶與資産變賣。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23, Episode 10: Politically Inept, with Homer Simpson

而“辛普森預言”在科技領域的成績,更讓好多人信服這部作品的神力。

1998年,在《辛普森一家》的第10季第2集《常青藤巫師》一集中,侯墨在黑闆上列出了一大長串讓文科生看見直撓頭的上帝粒子計算公式。

“用這個公式計算出的上帝粒子品質與2012年實體學家算出來的相差極小,而他在14年前就做出了這個預言,實在是太神奇了。”《辛普森一家及其數學秘密》的作者Simon Singh如是說。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10, Episode 2: The Wizard of Evergreen Terrace

更讓信徒們狂熱的是,這部動畫裡的一位角色——巴特的同學米爾豪斯在2010年還預言到了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會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6年)。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22, Episode 1: Elementary School Musical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堆辛普森預言廣為流傳:

比如1994年《辛普森一家》角色多麗絲拿馬肉給小孩做午餐的橋段,被認為是2013年歐洲馬肉醜聞(2013年1月,瑞典、英國、法國和德國部分牛肉制品中發現了馬肉和其他未申報的肉類成分)的預言。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5, Episode 19: “Sweet Seymour Skinner’s Baadasssss Song”

再比如,在《辛普森一家》1998年的劇集畫面中,20世紀福克斯公司被描述成迪士尼的一個部門。

結果在2017年,迪士尼還真花了660億美元把福克斯給收購了。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10, Episode 5: When You Dish Upon A Star

最近實作的預言,是今年7月維珍航空董事長布蘭森上太空的事。

信衆認為,在2014年播出的第25季第15集中長着白色絡腮胡子的老頭就是布蘭森二次元的畫像,盡管不是完全吻合,但在他們眼裡這就是瑪雅的先民石刻,意思到了,就行了。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現在,隻要你打開浏覽器,輸入關鍵詞,就能看見無數條辛普森預言成真的訊息。

而當數千萬條相關資訊在視網膜前掠過的時候,你能輕而易舉地感受到人們對它的狂熱,就像是先民對《諾查丹瑪斯預言》那般笃信,現在的老外也把“辛普森預言”當作大預言家的洞見。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google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當在網上看見越來越多的“辛普森預言”之後,我就愈發納悶兒,我怎麼不記得這些劇裡有這景啊?

比如,像今年1月時美國暴徒沖白宮那事一發生,一張跟cos野蠻人老哥一樣的辛普森圖像就在網上瘋傳,從國内到國外,網民都覺得辛普森又一次Strikes again了。

但其實,這就是某個好事者拿《辛普森》裡面的角色搞了下二次創作。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再比如,“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在美國特别火的時候“辛普森預言”又成了熱圖,老美都開始在網上一頓亂轉。

我當時看見的時候還挺驚訝,感覺這挺狠啊,不但跪脖動作畫得精準,就連麗莎标牌都是一字不差,看的我唯物主義思想都動搖了,難不成這編劇還真是正經未來穿越人?

後來,我一調查才發現,這就是一老美藝術家搞的創作,想用這種家喻戶曉的形象,呼噓大家關注美國的種族問題。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ins@Yuri Pomo

就連預測了明尼蘇達警局會被抗議者縱火的預言,也是網民的斷章取義。

《辛普森一家》裡的警局着火不是抗議者點的,也和抗議丁點關系沒有,就是一場意外而已。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11, Episode 6: hello gutter,hello fadder

Platin Casino招聘履歷上提到的2021年美國燃油短缺的預言,也是如此。

雖然侯墨往後備箱加油的樣子看起來很像是為了應對燃油短缺,但其實,他這是為了幫助女兒獲得加油站聯名盲盒玩具而做的努力——加油站要求每加滿10加侖汽油才能買一個盲盒。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22, Episode 5: Lisa Simpson, This Isn’t Your Life

甚至被BBC、紐約時報、BI這種大媒體廣泛報道的一則辛普森預言——著名的特朗普競選鏡頭,也大有問題。

這個複刻了特朗普完美手勢和周圍看客動作的畫面,總是被網民稱作是提前15年預知未來的證據。

不過,名場面并非起源于2000年,而是源自2015年7月7日上映的《特朗普的神奇之旅》,那時特朗普早就公布要參加總統大選了,根本算不上是預測,而且動畫場景也是根據新聞圖像一比一複刻出來的。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讓老外狂熱的“辛普森預言”除了存在馬後炮式二創以及斷章取義的問題以外,還有刻意誇大的情況。

一些狂信者認為這部劇集在1996年預言了線上交友網站的出現,但其實這一概念并不是《辛普森一家》的編劇們提出的,早在1995年,美國就有了自己的“世紀佳緣”——Match.com。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The Simpsons》Season 7 Episode 5: Much Apu About Nothing

更扯的是,有人還把智能手表的巧思歸結到了“辛普森預言”。

真相是:智能手表的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進入流行文化作品《Dick Tracy》之中了。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Dick Tracy》

得知上面的那些預言真相後,你可能會很失望,但事實上,從辛普森預言風潮伊始,就充滿着牽強與尴尬。

根據有據可查的資訊顯示:“辛普森預言”這個概念是由老牌陰謀論留言闆Loose Change使用者 Howie 在2006年7月26日釋出的,他聲稱:

麗莎在1997年播出的第9季第1集裡手拿的紐約雜志廣告大有玄機,9美元的售價和後面兩棟筆直的大樓形成了911,這就是對未來911事件的預言。

...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從2006年辛普森預言文化的出現,再到現在的大風靡,那些過去被視作無聊的謠言,正在成為很多人的談資,甚至堂而皇之地被外國主流媒體報道。

如今,獲得多項大獎的動畫情景劇已經成為了收納陰謀論的菜籃子,營銷号的内容農場,無論情節與現實的勾連多麼牽強,總會引得網絡沖浪手的好奇與轉發。

但你肯定好奇,為啥是辛普森啊?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一個原因在于它太流行了,你要換部小衆劇硬說預言能力,也不太有人會在意。

從1989年首登銀幕至今,《辛普森一家》已播出了32季706集,作為一部廣受世界人民喜愛的動畫情景喜劇,32歲高齡的它早就成了流行文化本身。

就像韓劇大火之後,歐巴、歐尼這種熱詞入選牛津詞典的待遇一樣,《辛普森一家》主角侯墨郁悶時發出的D'oh和開心時發出Woohoo,也早就流行到了被詞典收錄的地步。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D'oh,讀“逗”,表幹了蠢事後的懊悔之情。

圖檔來源:oxford dictionary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你很難找到有比《辛普森一家》能夠更全面展現社會生态的作品了。

作為一部像《我愛我家》樣式的劇集,《辛普森一家》以原子家庭為核心,通過對藍領爸爸侯墨、主婦媽媽瑪琪、叛逆兒子巴特、學霸麗莎的人物塑造,展現出了一個美國家庭的結構,并通過他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出當下社會中存在的真實問題。

是以,這部作品的内容感染力,把美國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細節都給吃透了,這就讓它的内容非常充實,堪稱美國生活的四庫全書。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這種内容上的豐滿得益于辛普森的創作團隊,這幫人人均謝爾頓,從金融到宗教學,啥專業的都有。他們的每次創作都是一次挖掘新點子的過程:琢磨琢磨什麼熱點要起飛,思考一下未來的世界大事。

是以,《辛普森一家》中那些與現實重疊的片段,與其說是靈能預測,更可信的說法是專家推理出的結果。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1992年,一群專家正在讨論辛普森的劇本

它展現出的社會生活不是虛僞的溫良,而是黑色幽默下真實的殘酷。

比如,創作者通過描繪努力學習的獨立女性Lisa與反智家庭觀念的不斷産生沖突的細節,展現出美國藍領家庭的困頓:晉升無望,階級固化。

按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常江的說法就是:《辛普森一家》解析了美國社會中種種失調現象。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環保網站還給Lisa頒了個獎,稱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教會年輕人尊重他人、熱心助人、追求平等、保護生态。

《辛普森一家》揭露出的殘酷真實感,讓當年的美國總統老布什都看不下去了,在1992年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說:

“我們要努力讓美國家庭更像沃爾頓(沃爾瑪創始家族,富有、聰明而勤勞)一家,而不是辛普森一家。”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圖檔來源:CNBC

如今,距離老布什的雄心壯志已經過去29年,他的願望實沒實作不太好說,但确定的是“辛普森預言”卻成了大衆狂熱的聖言。

仔細觀察辛普森預言的熱度,你會發現它的熱度是從2020年2月起飛的。這個節點正好處在西方疫情加劇、美國政局動蕩的時刻,絕大多數虛構的辛普森謠言,也是在這一時刻,像沙特原油一般,從網際網路的縫隙裡噴湧而出。

是以,辛普森預言在西方的突然火爆就并不令人意外了:在被疫情、經濟衰退帶來的無力感和不确定性主宰的時刻,這些充滿神秘主義的論調就成為了很多人面對浮世的依靠,它是答案、也是稻草。

即使這些答案顯得那麼的飄渺,但研究他們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衆人皆醉我獨醒”的修行,它讓人厭煩,也使人感到寬慰。

畢竟,對于那些不知何處去人來說,有個不嚴謹的答案,也總比沒有的強。

《辛普森一家》咋就成了大預言家?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