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作者:财叔說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不同文化裡都存在緬懷過去的屁話,比如“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學生”,再比如“嘻哈已死”。追憶怎麼就成了一種剛需?我猜說話人是在暗示自己經曆過“更好的時代”。誰能抗拒優越感呢? 是以就算頻繁有老粉痛批《辛普森一家》這些年品質下降,就算“品質下降”都被列為了辛普森的維基百科詞條的章節,也不必當真。這股子唏噓,可能隻是抱團取暖的老逼登們的身份認同标簽。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10季第6集

隻要你過去三十年不是住在山裡,我就不用給你描述《辛普森》的曆史地位。這部美國曆史上最長壽的黃金檔電視劇影響了太多電視劇,以及大衆文化的其他領域。今年甚至出了本菜單教你怎麼制作裡面的飯菜。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非官方的辛普森烹饪書》,作者Laurel Randolph

從1989年播出第一季,到今年的第三十三季,我不需要收視率數字就能感覺到《辛普森》退出了曆史舞台:它在我的資訊平流層裡已經徹底喪失了話題度,唯有當人們驚呼它“再一次預言了未來”,才次次借屍還魂。但這并不代表《辛普森》變爛了,畢竟時代總在追逐更新的,而不是更好的。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辛普森》每季平均收視數字圖檔來源:Forbes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今年《紐約郵報》報道了俄羅斯某商場獎勵注射新冠疫苗的人免費冰激淋,而2000年播出的《辛普森》第12集裡,就出現過用打針換免費冰激淋的劇情。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12季第6集

為了證明“品質下滑”的說法,我惡補了最近幾季,才發現看辛普森都可以成為一種勞動,需要中間玩玩手機那種。奇怪了,明明那些屎尿屁和血腥元素依然在。在第23季的萬聖節特輯裡,被毒蜘蛛咬了的老爸Homer全身僵住,唯一的與人溝通方式是通過放屁來選擇字母表裡的字母;第二次被蜘蛛咬,他變成了癱瘓的蜘蛛俠,将敵人一網打盡,用從屁眼裡噴射出的蛛網。屎尿屁總能撬動人孩提時的執迷,這種執迷在之後的社會化過程中不得不被深埋。類似的笑話令我想起我八歲的弟弟,他樂呵呵說要給他媽吃的,他媽問給什麼,他笑得更燦爛:“我給你吃我的屎。”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17季第6集

就連2019年迪斯尼買下福克斯,也并沒有讓産自福克斯的《辛普森》變成老少鹹宜的“我愛我家”。第三十三季裡,你仍然能看到遊樂場上的小女孩被蕩來的秋千割下頭顱。當然早期那種,全家在神秘氣體的作用下内髒被翻出來、五條肉腸載歌載舞的畫面,估計難以再現了。想什麼呢,這可是迪士尼。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每年的萬聖節特别篇“恐怖樹屋”系列是《辛普森》的傳統,其中評價最高的是第六季第六集,“把人翻個面的氣體”就出現在這集。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6季第6集

什麼“反叛不在、娛樂至死”,老一輩用這話從搖滾罵到Supreme,也罵不到《辛普森》頭上。它依然恪守着百度百科裡描繪的那句:“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人的條件和電視本身進行了幽默的嘲諷”。“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系能追溯到穴居時代。十個人去殺猛犸象,同時老大沖他們嚷嚷;然後老大拿走肉,十個人隻領到腳指甲。生活就是如此。之後文藝複興來臨,鐘表發明出來了,這意味着老闆不用再浪費時間檢查員工,他們可以當教皇,然後娶自己的妹妹。最近幾年,工會成立,也有了‘勞工權利’,這些又在更近的幾年被廢除了……”第三十二季第一集“便衣Burns”末尾,Homer這一段關于剝削關系的演講扯上了曆史、宗教和政治,你都要懷疑這家夥靈魂被盜号了。最近幾季的平凡日常裡時而插進類似的點評江山。人類的快樂可能有相通之處,美國觀衆也懂得北京的哥的樂趣。我甚至覺得新媒體小編可以從中學下流量密碼:你要靠下三路吸引讀者,還要穿插着向這狗娘養的社會捅兩刀;你不僅要讓讀者直面自己原始的快樂,還要結尾升華、上價值,給他們智性的滿足。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緊跟時事,爺爺Abe成了電信詐騙受害者。全家摸到了電信詐騙窩點,警察趕到卻沒有逮捕任何人,因為“你今天端了這裡,明天又會有新的據點起來”。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33季第2集

那究竟是哪差點意思?《先讓英雄救貓咪》裡說了,好的故事中,主角都有清晰的目的,比如哈姆雷特要殺了他叔叔;他還得遇上強有力的阻礙,比如軟弱的他媽、偷聽的他老丈人、和他叔叔本身。“戲劇性”就從主人公與阻礙的拉鋸中産生。照這個公式,第四季的“Marge對抗單軌鐵路”,媽媽Marge的目的是争取把春田鎮新得的一筆财政巨款用在整修道路上;阻礙是鼓吹用這筆錢建設輕軌的資本家。存疑的Marge去曾經搭建過輕軌的鎮子,發現了其中的安全隐患,想要阻止這項工程。但同時整個鎮子已經準備好歡欣鼓舞地迎接輕軌,聽完了資本家遊說用的小曲,他們的腦殼裡已經裝不下任何東西。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4季第12集

第五季的“外太空Homer”,爸爸Homer的目的是證明自己的價值,恰好遇上NASA為了提高航空節目的收視率,要找美國人愛看的“普通人”培養成宇航員。他的頭号障礙是另一位平凡宇航員候選人——酒鬼Barney,不過後者通過選拔後,喝無酒精的慶功香槟發酒瘋,Homer自動當選,離實作自我更進一步。他接下來的障礙隻剩愚蠢的自己:真到了太空裡,他放出的薯片和實驗用的螞蟻卡進了裝置裡,整條飛船因為他陷入危機。這樣一看,早期的《辛普森》很嚴謹,沒想到“嚴謹”能用來形容《辛普森》。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5季第15集

到了最近幾季,你也不能說主角就沒了目的。第三十二季第一集圍繞着Homer工作的核電廠的老闆Burns,他的目的是了解員工對自己的真實看法,誘因是他在員工廁所裡發現了詛咒自己的塗鴉——等等,這不算員工的看法?他還要怎麼了解?這個目的被迅速推翻:Burns喬裝成新員工和Homer與他的好友們鬼混,于是三十多年來作為資本主義邪惡化身的Burns,就這麼被勞工階級的友誼春風融化。 Burns在剝削者和勞工階級好朋友兩個身份中間搖擺,最後,被前面提到的Homer那一番講話感染,又丢失了他留存不超過一集的良心。别提什麼“拉鋸”的比喻了,這劇情更像雙頭開關,左一下,右一下。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老闆Burns和他的第二身份Fred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32季第1集

是以說,《辛普森》從未忘記諷刺社會,隻不過老《辛普森》是通過“目的vs障礙”的次次拉扯,帶觀衆一步步深入春田鎮居民走不出的那個泥潭:“Marge對抗單軌列車”裡,泥潭是搞大型基建的瘾,它沒啥必要,但就是停不下來;“外太空Homer”裡,泥潭是大衆傳媒上越來越反智的科普——觀衆看着看着,就猛地感覺到一絲熟稔。到了新《辛普森》,諷刺就像是中學國文閱讀裡關于“中心思想”那道題的标準回答,或是世界名著中文版前那段糟心的編者序。刨去這些話,餘下的部分更接近《貓和老鼠》,或者是《辛普森》劇中劇、邪典的“貓和老鼠”《癢癢撓撓秀》(“The Itchy and Scratchy Show”)。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4季第19集

這倒很符合這些年來的傳播邏輯。每集結尾的警世恒言可以截成底端帶字幕的長圖,在推特上廣傳;Homer放屁或菊花吐出蜘蛛網的畫面可以做成短視訊,也許就有機會病毒式傳播。最終,就算你沒有完整地看過任何一集,也可能會感覺“诶這個動圖/這句話我在哪見過”。至于這個效果有沒有達到,另說。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或者像布考斯基的墓志銘說的,“Don‘t try”。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8季第20集

不過套用一本書裡的公式來評判《辛普森》好看難看,這并不公平。畢竟《救貓咪》隻是自稱是“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況且有那麼多讓人上瘾的故事,都不符合這個公式。最顯然的例子,龍傲天和瑪麗蘇文學裡,這些故事的主角遇上一切障礙都能所向披靡,這就戳中了讀者卑微的渴望。早期的《辛普森》作為一部“反家庭劇”,戳中的是觀衆的卑微本身。“Marge對抗單軌列車”裡沒有“社會契約論”假定的清楚切身利益的選民。他們聽到譜上調的口号,就忘了人口又少又集中的小鎮根本不需要輕軌。“外太空Homer”裡的Homer是廠裡唯一一個沒評上過最佳員工的。工廠的規定是每個員工都能當一次最佳,這天Homer以為終于能輪到自己了,沒想到最終榮譽歸給了一根碳棒。中年危機的他,急需當一次英雄,給自己和家人看看。諷刺什麼社會啊,你自己不在社會裡嗎?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喏,就是這根碳棒。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32季第1集

“很多節目隻給你幾個角色,《辛普森一家》給你整個世界,” 《辛普森》二十周年紀錄片裡說。春田鎮的世界裡,有代表腐敗權力的警察和市長、代表剝削者的工廠主,也有脫衣舞女、流浪漢、小混混、抑郁的變态酒吧老闆、媽寶男校長和控制狂校長他媽。Apu這樣勤懇又和氣的印度小老闆,算“春田鎮良心”了,隻要你忽略掉攝像頭曾經拍下他把掉在地上的熱狗撿起來、把灰吹掉,再賣給顧客。貪婪、懶惰、短視、反智、吝啬……每個普通人都有弱點,每一場鬧劇都靠他們的弱點催化。老《辛普森》沒有站在系統之外抱怨系統:我們之是以掙紮不出泥潭,是因為掙紮不出我們自己。

《辛普森一家》怎麼越來越難看?

圖檔來源:《辛普森一家》第5季第13集

我不會在這裡感歎什麼這個時代的人不會自省了,那樣我會聽起來和開頭提到那些家夥一樣老逼登。這個時代自有其他值得看的動畫,《辛普森》不是一個時代,它已死不代表時代已死。《辛普森》也沒死,它乘着IP的慣性向前滑行,盡管現在的春田鎮相對于二十年前已經是忒修斯之船。一句題外話。《辛普森一家》百度百科詞條裡那句“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人的條件和電視本身進行了幽默的嘲諷”,我對照了維基百科才發現,“人的條件”是Human Condition的蹩腳翻譯。德國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有本書也叫《Human Condition》。于是我想到,哲學的門檻不低,假如花上三天刷完《辛普森》前十季,是不是也大概能知道“人的條件”究竟是什麼條件。

繼續閱讀